针对动画专业《视听语言》课程的特色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时间:2022-06-15 10:52:38

针对动画专业《视听语言》课程的特色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摘要:动画专业《视听语言》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特征,对教学针对性有较高要求。但当前动画专业《视听语言》教学还比较传统,往往忽略了《视听语言》专业特色,制约了其教学效果。本文即针对动画专业《视听语言》课程的特色与教学问题,提出对《视听语言》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视听语言》动画专业 教学

在高校动画专业中,《视听语言》是其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动画作品基本构成元素,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动画组织语法等,给学生动画创作与实践奠定不可或缺的基础。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在动画专业中开设了《视听语言》课程,但教学效果普遍不佳,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动画专业《视听语言》课程特色与教学现状,对《视听语言》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是提高动画专业《视听语言》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一、动画专业《视听语言》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定位不准确

在《视听语言》教学中,当前理论课安排较多,实践课程安排较少,而实践课程往往所占时间较多,难以将理论教学完全付诸实践教学。在授课内容上,很多教师忽视了视听元素的虚拟性与丰富性,将教学内容几乎都固定在课本知识上,不利于课堂趣味性的调动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影视分析环节教学中,普遍倾向于欣赏影片,而非对影片进行赏析,未对影片中与《视听语言》教学点相关的有价值的东西深入挖掘,学生往往被剧情吸引停留在欣赏层面而忽视对影片的分析。

(二)实践教学器材投入较少,忽视实践教学

一些高校动画专业因不重视《视听语言》实践教学或教学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视听语言》实践教学器材缺乏,难以为学生提供教学所需的全面、专业的实践器材,影响了学生对《视听语言》教学理论知识的实践转化,也影响了学生对专业拍摄技术等的掌握。

(三)考核方式单一,考核内容不合理

动画专业《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在考核方式上还以传统考核为主,即根据文化课程惯例,通过纸质试卷对学生实施测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一些学校在考核内容上偏重理论考核,缺乏实践考核,未体现《视听语言》课程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的教学要求。

二、动画专业《视听语言》课程特色教学改革与创新建议

(一)革新《视听语言》课程结构,突出动画作品观摩与分析

针对《视听语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安排不合理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突出《视听语言》实践教学,将其作为基础性教学手段,基于实践教学寻找适当时机将理论讲解插入其中。如对镜头运动方式进行讲解时,可对理论知识有所压缩,通过影视作品的播放让学生感受镜头运动,并让学生自行进行理论分析,最后再与课本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在《视听语言》作品观摩环节,教师应选择突出动画专业特色的动画作品等视听材料,通过形象的视听材料将《视听语言》专业理论知识直观地展示出来,以生动的视听材料作为例证,对晦涩的《视听语言》理论知识进行解析。

(二)重视《视听语言》课程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声画协调实践

动画专业《视听语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视听语言》教学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声画协调实践,加强学生对拍摄实践的练习等。实践运用需要在实训环境中实施,这就要求高校动画专业加大对《视听语言》实践教学所需器材的投入,为《视听语言》提供充足的实践教学场地与器材。在《视听语言》课程中,声画协调实践训练是其中重点学习的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无声电影片段提供给学生,由学生自行配乐、配音等;也可将音频提供给学生,由学生设计动画画面或故事,然后由教师认真点评学生作品并提出改进之处,促进学生声画协调能力的提升。

(三)改革《视听语言》课程考核方式,丰富课程考核内容

动画专业《视听语言》涉及的热莩了理论知识外,还包括实践知识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还是为了应用于实践中。在《视听语言》课程考核方式上,必须突出课程内容特点,进行理论知识考核的同时,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在教学考核中,可对一些具有较强实践意识的题型与考核形式进行设计,如对动画分镜头加以设计、对微动画剧本进行创作等,这些考核方式可以在《视听语言》课堂教学与练习中穿插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平时考察与期末考试中,促进《视听语言》课程考核方式的多样性与考核内容的丰富性。这种寓教于乐考核方式,更有利于《视听语言》教学效果的提升。

面对动画专业《视听语言》当前教学现状,我国动画专业《视听语言》课程必须加强对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积极提高《视听语言》教学效果。

上一篇:战车老矣尚能战否 下一篇:试论游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