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究竟该怎么喝

时间:2022-06-15 05:56:33

水是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成年男子体内含水约占其体重70%;年龄越小,含水量越多,婴幼儿组织的含水量为70%~80%。身体各种组织含水不同,血液、泪液和汗液中水占90%以上,肌肉、心、肝、肾、肺和脾中水占60%~80%,最硬的骨头也含20%左右的水。人们通过吃饭、喝水、吃水果蔬菜等不断地从外界获得水,所需量因季节、气候条件、劳动强度和饮食状况而不同。一般地说,每天从饮料和饮水获得1000~1500毫升,从粮食和蔬菜水果中得到1000~1500毫升。每天至少要2000~3000毫升水,才能够保证正常生理代谢;在特殊情况下,每天最少也需要1500毫升水,且持续时间不能超过3天。平时饮水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人体对渴的感觉比较迟钝,就好比在阳光下的海滩玩了一天,体内水分基本耗竭时,口渴的感觉才姗姗而来。同时,越不注意及时喝水,喝水的欲望就会越低,这类似饥饿感:如果你错过了一顿饭,会有强烈的饥饿感,而连续几天不吃饭,这时你几乎失去了吃饭的感觉。 给自己设计一个合理的饮水时间表,有利于我们补充足够的水分。

二、喝咖啡和较浓的茶不算饮水。咖啡和茶水有利尿作用。当喝这些饮料时,最好补充与其等量的水。一般地说,茶叶冲泡三遍后主要成分已经溶解到茶水中,再继续冲泡可看作是在补充水分。

三、喝酒更不能算饮水。酒是很特殊的饮品,因为每喝下1毫升酒精,就会有10毫升液体从尿中排出。以喝1杯(125毫升)葡萄酒为例,你会从尿中丢失150毫升液体,而每喝100克(二两)38度白酒,则从尿中排出380毫升液体。因此,当你喝了较多白酒或葡萄酒之后,应该及时补充水,最好是饮酒量的5~8倍甚至更多。

四、吃饭时最好不要喝水。吃饭时喝水容易产生胃胀的感觉,饭后喝很多的水或汤,还会使胃液稀释,降低消化能力,长期如此,容易导致消化不良。持续喝水也不太好,因为这样很难估计到底喝了多少。当然,喝水也并非多多益善。因为水喝得太多会导致血液过分稀释,体内细胞膨胀,出现嗜睡甚至抽搐。总之,饮水或喝汤应适量,以无不良反应为度。

五、老年人睡前或夜间适量饮水有益健康。老年人血液黏稠度高,有些情况如脑血栓、心脏冠状血管栓塞等容易在睡眠时发生,临睡前和半夜适当饮水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血流阻力,可预防梗塞发生。夜尿多的老人,晚上、半夜饮水有限,但起床后及白天应及时饮水,以预防或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六、判断是否饮用足够的水,最简单的办法是看尿的颜色。尿越透明,说明体内水越多,而颜色越深,则水越少。缺水的早期信号包括头痛、疲劳、欲望降低、皮肤发红、不耐热、嘴干、眼干。当出现症状时,提醒你该赶快喝水。水的温度一般以室温为最好。很多人在夏天时喜欢将水放在冰箱中,直接拿出来喝,这不利于健康。因为较凉的水抑制了机体胃肠消化能力,减弱了机体清除毒物能力,容易造成腹泻、呕吐等胃肠不良反应。

如今,水的品种有很多,过滤水、矿泉水、纯净水、太空水、离子水,还有苏打水等。有的家庭装置了过滤器,通过过滤器将自来水中的氯和其他化合物除去,这是一个价廉、简易、有利健康的好办法。但要注意,过滤器的过滤膜要常更换,而且过滤好的水最好在24小时内喝完。

上一篇:查堵“农药菜” 下一篇:我从失眠的阴影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