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自信的成因及对投资的影响

时间:2022-06-15 05:50:19

过度自信的成因及对投资的影响

摘要:过度自信是人的特征,不是市场的。但是人们过度自信的特征会影响市场投资行为。投资是一个艰难的决策过程,涉及到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依据这些信息进行决策。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常常过度交易,积聚投资风险并导致投资组合收益的损失。

关键词:过度自信;成因;投资;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0-0059-01

过度自信是人们理解自身能力和知识局限性方面的一种心理偏误,人们往往高估自身能力和知识水平,低估行为风险,并夸大对事件结果的控制能力。过度自信并不意味着无知或不称职,而是自我感觉比实际情况更好。人们通过观察行为结果来增强学习能力,并倾向于将成功归于自身因素,将失败推委于外部因素,夸大自身能力对成功贡献的实际权重。

导致过度自信的部分原因源于对知识和能力的幻觉。随着获得信息量的增加,人们自认为预测准确率也随之提高,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互联网使投资者轻易获得海量信息,如股票的历史价格、收益、企业近期绩效、实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等等,但是大多数个体投资者缺乏职业经验和训练,他们解读信息的能力较差。大多数个体投资者意识到在解读投资信息方面的局限,他们加入虚拟社群、网络聊天室或是网络论坛,通过网络获得相关信息、分析知识和投资建议,然而并非所有的网络建议都正确,很多建议并非他们主观想象那样有价值。投资者大量依据这些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时会表现出过度自信。

导致过度自信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结果的控制幻觉。人们常常自认为能影响那些实际不可控事情的结果,产生对事件结果的控制幻觉。产生控制幻觉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主观的行为选择导致对结果的控制幻觉。二是已发生事情的结果会影响控制幻觉。已发生事件的好结果比坏结果更加容易导致控制幻觉。三是任务熟悉程度影响控制幻觉。对任务越熟悉对结果的控幻觉制幻觉越强。如投资者对在线交易越熟悉,他们交易行为就越自信,并且更多地通过网络形式参与交易。四是可获得信息量影响控制幻觉。信息量越大,控制幻觉越严重。海量网络信息就显示出了这一特点。五是活动的参与程度影响控制幻觉。对一个任务参与得越多,对任务结果的控制幻觉就越严重。在线投资者高度参与投资过程,他们在线获得信息,在线进行评价和决策,对在线交易结果控制幻觉越明显,在实施在线交易时就显得更加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投资者增加交易的次数是缘于对所持观点过高认同。一般来说,投资者会高估所获得投资信息的准确率,高估投资收益的预期值,偏解投资信息内涵。心理学家发现男人比女人更加自信。学者研究了大量的基金账户的换手率,结果表明单身男性年换手率最高,已婚男性次之,已婚女性最低。换手率高低反映了自信程度的高低,换句话说,男性投资者比女性更多地表现出过度自信。当然,如果因获得有用信息而交易,从而实现高收益,那么换手率与投资组合收益应当是正相关关系。对这些信息的解读能力强,投资交易水平高,结果收益率也高;如果他们并不具有很强的能力,那么过多交易就是来自过度自信的危害,高周转率是不能保证投资组合高收益的。实证研究者按年周如果投资者获得信息的准确率高转率高低将投资者股票的样本数据平均等分为五组,发现周转率高的投资者并没有实现高收益:股票买卖过程必须支付佣金,换手率越高,去掉佣金后的净收益也就低得多;周转率最低组年平均净收益率为18.5%,而换手率最高组仅为11.4%,可见基于过度自信的交易行为对财富的积累危害很大。佣金成本并不是过度交易的唯一问题,研究者还发现过度自信的交易者不仅交易频率高,而且买入的股票收益更差。学者对经济人账户样本进行分析,他们跟踪了过度自信交易者买入和卖出股票的收益情况:4个月之内,投资者卖出股票的收益率为2.6%,而买入股票的仅为0.1%;其后的一年内,卖出股票的收益率比买入的高5.8%。

过度自信投资者会增加投资风险。理性的投资者追求高的收益并承担尽量小的风险,然而过度自信投资者常常错误地解读所承担的风险。风险度量的方法很多,有投资组合易变性、贝尔它系数、公司规模等等。过度自信的投资者承担更多的风险,他们可能倾向于购买高风险的股票,如小公司或新公司的股票。实证研究表明,单身男性所选择的投资组合的风险最高,其次是已婚男性,再次是已婚女性,最低的是单身女性。总之,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比实际水平低。

上一篇:中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发展模式探索 下一篇:初探会计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