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成全球煤化产业重镇 中国谨慎中前行

时间:2022-06-15 12:30:33

渐成全球煤化产业重镇 中国谨慎中前行

2008年首个交易日,国际原油给了整个世界一个意外又意料之中的“震惊”―其期货价格首度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

在油价高企的现实面前,中国把更多的眼光投向了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

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的陈亚飞教授表示,中国已经是全球最重要的煤炭化工产业基地和市场,“无论是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产品量,还是品种。”

国家发改委筹划中的《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计划到2020年,我国将斥资1万亿发展煤化工,其中装备费用占50%,技术费用占10%。煤制甲醇、二甲醚、煤烯烃和煤制油在今后15年将是投资的重点,方向从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

由此,对国际企业来说,中国这个市场像极了一张藏宝图,南非沙索,美国陶氏化学公司、普莱克斯矿业公司,泰国正大集团,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等世界十数家知名企业投资合作的消息纷纷见诸报端,就连国际著名的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也牵手郑煤集团、香港保利协鑫集团共同建设投资314亿元的煤化工项目。

2007年山西举办的首届煤博会引资139.74亿美元中有50亿美元外资投向了山西煤化工领域,占比高达35%。在陕西、大连、内蒙、山西、新疆、安徽等地,外资成为了当地发展煤化产业热衷的对象。

据相关媒体透露,外资以及一些港资企业在中国已签署的煤化工投资高达惊人的3820亿,几乎占到中国“十一五”期间计划煤化工投资6000亿人民币的2/3。

煤化工成了一块人人都想品尝的“唐僧肉”。

不过,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专家熊志建告诉记者,就他们接触了解的情况,由于各种因素,外资的情况并不如纸面上的这样简单直接,很多合作项目仅仅是草签了协议,无论是项目送审还是通过后的进展都很慢,并不是很深入,“现在已经开始动工实施的并不多。”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2007年全国在建煤化工项目30项,总投资800多亿元,己备案项目中2010年前总投资在2100亿以上,考虑到国内煤化工产业还是基本以内资为主,因此近4000亿的外资推断明显是包括了计划建设和已实施两者的资金。

“煤化工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技术的行业,考虑到环境的影响,其利润也就维持在20%左右,这就需要投资者谨慎为之。”熊志建介绍,年产100万吨甲醇的项目需要投资45亿~50亿,“而年产100万吨煤油则需要100亿的资金量,收益率为13%~15%,而要获取比较好的效益,煤制油项目须达到年产300~500万吨的量,其收益也仅30%,收回成本要3~5年时间”再加上政策门槛,因此外资的进入并不如外界想象的那么快,那么多,大部分项目还处于协议调研阶段。

尽管煤化工产业成瞩目的热点,东风则经咨询工作室也提出其中的产品在需求上存在极大差异,应谨慎投资。即便是高油价下最受瞩目的煤制油项目,出于技术风险考虑,发改委目前只批准了兖矿集团、神华集团和潞安集团三家企业的煤制油项目,这是由于缺乏产业化运作经验,企业技术消化和参数摸索都需要定时间,需要样板企业去摸索产业发展之路。

2006年7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提高项目规模门槛,而相关的项目审批也从严控制。政策收紧,但是地方的规划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各地频传筹建世界级煤化工基地的口号,同时中央相关部门在对待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上也是踯躅于各端之间。

据了解,从2006年就开始筹备而一直悬而未决的《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征求意见稿看,中国计划在全国打造七大煤化工产业区,并斥上百亿资金巨资修建四大管线,其中的煤化工产业区至少有三个地区是处于水资源匮乏的区域。

而到了2007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则对外了首部《煤炭产业政策》,对于煤化工项目,该产业政策规定:在水资源充足、煤炭资源富集地区适度发展煤化工,限制在煤炭调入区和水资源匮乏地区发展煤化工,禁止在环境容量不足地区发展煤化工。

对此,熊志建的态度也莫衷一是,认为发展煤化工很可能是双刃剑,其效果可能需要再过一段时间才能知道。

矛盾并非简单来自环保的顾虑。

从储量上看,我国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其开采消费却是世界第一,且中国整体的能源结构和使用情况对煤的依赖度更大,因此煤化工的原料供应并非没有压力。由于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也面临百年内用罄的局而;而生产成本的普遍走高又使廉价资源减少、结构性供给失衡;我国煤炭的持续开采能力有限,其他能源消耗也将挤占煤炭消耗指标,尤其是在煤电这一块。

上一篇:叫板中投 外管局潜入澳洲银行业 下一篇:企业年金“打新”高收益或难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