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体质与发病

时间:2022-06-15 09:38:16

中医是祖国的国粹之一,也是组成世界医学的重要部分。中医学博大精深,有自己较为独立的理论体系。当前世界上掀起的“针灸热”,气功治病的神奇功效等无不与中医学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中医体质学说也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盛增秀、王琦在一九七八年明确提出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以来,体质学说的探讨在中医领域受到了重视,并且形成了一门新的学说。

1体质与病因的关系

中医学的发病论既注重人气的正气,也不忽视病邪的作用――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在于人体的正气不足,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而是否发病,取决于正气的盛衰,抗邪能力的强弱和感邪的性质轻重。《灵枢论勇》篇“有人于此,并行并立,其年之长少等也,衣之厚薄均也,卒然逢烈风暴雨,或病或不病,或皆病,或皆不病,其故何也?少俞回答说:‘薄皮弱肉,不胜四时之虚风;皮厚肉坚,不伤于四时之风。这里,我们可以把薄皮弱肉与皮厚肉坚理解为正气的强弱和抗邪能力的强弱,亦即体现体质的强弱。有如《灵枢.百病始生》篇:“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进一步说明了疾病的产生是由于人体正气虚弱,再加上外界邪气的侵袭,才使人产生疾病。如果体质较强,则不一定罹患疾病。正如《素问》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从中不难看出:“中医学的发病观点强调正气的重要,邪气致病必须要通过人体正气发生作用。这是中医病因学的根本观点之一。”(《中医名言选》49页)但是,人的体质与病邪的性质亦有重大关系。如《素问.刺法论(遗篇)》:“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又如毒蛇咬伤、溺水、电击等,不论体质多强,都会产生疾病,因为它超过了人体正气抵御的范围。

在祖丰富的医学宝库中,精神因素在发病学中的地位也很重要。《素问・举痛论》篇记述了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寒则气收,炅则气泄,劳则气耗)等九气为病之说。中医学基础中也把六淫、七情相提并论,认为外感与内伤是构成疾病病因的二大要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也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认为不同的精神刺激会引起人体相应的脏器受到损伤,从而使人体的阴阳、气血失去协调,脏腑经络的正常功能受到破坏,正气受到损伤,从而引起疾病。总之,体质的强弱关系到人体正气的盛衰。若体质壮实,精神调畅,则正气旺盛,气血充盈,卫外固密,抗邪力强,病邪不易侵入人体,既使侵入,也易被祛除,预后良好。反之,若体质虚弱,情志不畅,则正气不足,抗邪力弱,邪气易于乘虚而入,导致疾病的发生。

2影响体质的因素

2.1先天因素(即禀赋):中医理论认为体质可以遗传,这与现代遗传学是一致的。《灵枢・寿夭刚柔》篇:“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说明古人已认识到先天禀赋对形成不同体质(个体差异)有重要作用。

2.2年龄因素:这一点老人与小儿之差异最为显著,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吴鞠通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小儿的生长发育过程是阴长而阳充的过程。而老年人的生机衰退,气血虚弱《灵枢・营卫生会》篇:“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说明年轮因素与内脏之精气盛衰,有重大关系,与体质的关系也就显得重大。

2.3性别因素:中医学认为男女体质各有不同的特点,男子以气为重,女子以血为先。并且女子有经、带、胎、产的生理特点。

2.4精神因素:精神因素对人体的体质有重要的影响,长期的过度的精神刺激或突然遭到剧烈的精神创伤,都会使人的体质发生改变。而情志舒畅对人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这在前面的论述中已提及。

2.5生活条件因素:(包括地理环境、气象条件及饮食因素)《素问・异法方宜论》有较为明了的说明:“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其病多发生痈疡之类。说明饮食偏嗜,会造成体内某些物质过多,某些物质不足,从而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不利于体质增强。气象条件对体质的影响也较大,以我国为例,南方湿热而多雨,故南方人湿热为多;北方较冷而少雨,故北方人之寒燥病较南方人多得多。

2.6疾病与药物因素:中医学认为人体正气不足方产生疾病,相应的,产生了疾病就会损伤人体的正气,疾病对体质的影响在慢性病过程中更明显。例如,平素健康之人,染上肺痨后,先可能出现阴虚肺燥之症,如治疗不及时或欠妥,很有可能发展为阴损及阳,出现阴阳两虚之症。药物的作用在于协调人体的阴阳,使患者机体中不平衡的阴阳在新的基础上达到平衡。能恰当的使用药物,就能增强体质;不恰当的滥服药物,就会损害体质。

2.7体育锻炼因素:各种有益的体育活动之所以能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除了其它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它能增强人们的体质。

2.8社会因素:社会制度能直接影响人体体质。以我国为例,解放前,预防工作极差,又连年内战不息,人民贫病交加,各种传染病大流行,被称为“东亚病夫”。解放后,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体质普遍得到增强。

3体质与发病

3.1不同体质在发病中的不同表现:体质因素在发病、诊断治疗及疾病的预后,转归上均有着较为实用的实践、理论意义。在发病学上,不同的体质感受同一病邪就会产生不同的症状。不同体质的人感受同一病邪其症状是不同的,有时竟大相径庭。《素问・调经论》篇:“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仲景医圣本《内经》之者,在《伤寒杂病论》中云:“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作为辩证的总纲,把此条列于本论之首,足见其重要。日本・丹波之简氏认为此二句可为“全经之大者“并指出,邪”既乘入也,随其人阳气之盛衰化而为病,于是有寒热之分焉。阳盛之人邪从阳化,以为表热,此为发于阳之义也;阳衰之人,邪从阴化,以为表寒,此为发于阴之义也。“说明体质所禀赋的阴阳属性在疾病表现上之重大差异。再如,同是感受风寒之邪,因体质不同,有风寒表实证与表虚证之别,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两人同感冒风邪,由于体质不同,一为风热,一为风寒,这就给辩证治疗带来了客观依据,可见体质因素在疾病的辩证治疗上同样有着重要意义。再以六经辩证与卫气营血辩证为例:《伤寒论》所述六经的传变规律,一般情况是先三阳后三阴,称为循经传,但由于人体体质不同,故亦有越经传,表里传,首尾传,双传,直中等情况。有少阳兼太阳证,太阴兼太阳证,少阴兼太阳证等混杂情况。对于少阴病,由于体质和致病因素不同,有从阴化寒,从阳化热二种证型。叶天士是温病卫气营血辩证的创始人,他在《外感温热篇》论述卫气营血病机的浅深层次时云:“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这是温病的一般传变规律,但有些人体质为阴虚内热,感受温热病邪后,极易化燥伤阴,邪热极易内陷心营,出现神昏,高热夜甚,抽搐,舌质红绛,时有谵语等危重证。这种病情突变,骤然恶化的现象称为“逆传”,而是否“逆传”体质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2不同体质对病邪的易感性。不同的体质对某一种或一类病邪有易感性。妇科经、带、胎、产诸疾的发生与证型,往往与体质因素有关。如素体肝郁气滞者,常致月经先后无定期,经行乳胀,产后缺乳等;素体脾虚气弱者,常致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子肿等;素体肾虚者,往往出现崩漏,绝经前后诸证,胎漏,胎动不安,不孕等。”更是对不同体质易于感受的病症作了直接的说明,对临床工作有着较为实用的意义。再如喘证,小儿与老年人由于体质的不同,老年人之喘证多年代久远,人体正气受到损伤,多表现为邪实而肺肾俱不足,而小儿古人呼为“纯阳”,极易化热,形成痰热壅肺之证。同为喘证,由于年龄悬殊,体质各异,病机有天壤之别,足见体质因素在发生疾病时的作用多么重要。

4病案举例

刘××,女,48岁。住北碚区黄桷尖嘴。半年来心绪不佳,前二月患咳嗽,更迭数医,均投以止咳,宣肺之剂。药如杏仁、苏子、百部、桔梗、前胡等,而症不少减。现咳嗽呈阵发性,咳时面赤,牵引胸胁痛,气上逆,又以寅时咳为剧。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有力。综观前后过程,当辩证为肝气犯肺。因其有情志不畅之病因,又有寅时咳为剧之证――因寅时为肺经所主,而肝气犯肺,故在肺经主时时咳嗽加剧,处以四逆散加降香,药共五味,病人粗知医,见无止咳之品,药味又少,面有疑惑之色,余为其解释所以处此方之理。服二剂,果愈。从此案可以明白,精神因素对人的影响甚大,只有了解到病人的体质特征,方能妥为辩证,收到满意的效果。余对另一老者处以六君子汤原方而愈其咳嗽,亦认为老年人肺脾气虚而致痰湿偏盛。故为医者,不能见咳止咳,当详辩病人之体质及致病因素,正确辩证施治,才是符合中医学原则的。

作者简介:张凡,男,58岁,1985年毕业于重庆市北碚区职工大学,大专,1994年晋升为中医主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多年。

上一篇:妇产科临床早产危险因素分析 下一篇:图书馆信息技术在医学院校应用于信息服务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