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文章魅力之源

时间:2022-06-15 03:48:53

例谈文章魅力之源

一、文章应充满激活力

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在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一位诗人在街头遇见了一位衣衫褴褛的盲人乞讨者。诗人很想给予盲人乞讨者一些帮助。可是他翻遍了所有的口袋,也没有找出一分钱。怎么办呢?他看到盲人乞讨者身前有一张牌子上写着:可怜可怜我吧。他就将这几个字改动了一下,没想到,盲人乞讨者身前的罐子里的钱币多了数十倍。这位诗人到底给这块牌子施了什么魔法呢?原来,诗人将牌子上的字改成了:春天来了,我却什么看不到。于是,魔力顿现。我们可以想象,读者看到这块牌子,立马会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审视,而后珍惜自己拥有的同时,对盲人乞讨者又多了几分同情。

这个例子说明一点:好的文章所传达出来的,有时候远超出我们自己的想象。好的文句,一定会激活读者的思想情感。比如《坡仙集外纪》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苏轼于中秋夜宿金山寺,作《水调歌头》寄子由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神宗读至”琼楼玉宇”二句,乃叹云:“苏轼终是爱君。”即量移汝州。

苏轼写《水调歌头》给他的弟弟子由,后世多对其解读为对亲人的思念。但每个人所处的立场、身份不同,对这首诗作的理解也不同――仅仅是读到了“琼楼玉宇”那两句,神宗皇帝的情感就被激活了――他从自我的角度,重新对坡定了位,认为坡还是有忠君思想的,而后才没将坡发配到更蛮荒之地,而是去了汝州。

好文章的激活力是对文章魅力的重要证明,也同时会赋予文字更多的意蕴,进而获得更有价值的生命力,值得大家在写作时仔细推敲。

二、文章应充满情感力

写诗读文的意义是什么呢?不仅是一种情绪的抒发,一定还可以给予人一种意趣,一种情味,可以引人思考,发人深省。

这里,我们用景色和美食来说明意味的重要性。先说景色,去过西湖的人都知道,“西湖十景”很有名。这些美丽的景色中,有是湖里的,如“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有是湖边的,如“雷峰夕照”“断桥残雪”“苏堤春晓”等。这些美丽的景色,让西湖的意味更浓。试想,如果没有这些景色,西湖又跟别的地方的水塘有什么区别呢?别的地方也有柳树,也有桥,也有堤岸,也有远处的高楼啊,为什么要跑去杭州去看一样的水塘呢?所以,是“西湖十景”让西湖如此有意味。

而作家们总在描述的一顿美食、一处景色时,永远是前面加着亲情、友情、爱情等前缀的。比如,那是母亲最爱吃的草莓,这是父亲最喜欢的卤肉饭等。如此,这种食材才有了特殊的意味。

同时,写一篇文章,如果是每一句都富有意味,富含情感,读者阅读的过程一定是愉悦的。如果在字句富有意味的同时,能够完全服务于主题,那整个主题也会耐人寻味起来,文章自然充盈着无穷的魅力。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八滩中学;224000)

上一篇:从《香菱学诗》中看作文技法习得 下一篇:学生的自由写作,教师的愉悦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