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泡面惹的祸?

时间:2022-06-15 01:58:14

都是泡面惹的祸?

专家简介

王风华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

主要从事专业:肿瘤化疗,尤其是消化道肿瘤(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胰腺癌、胆管细胞癌、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及晚期鼻咽癌的内科治疗。

泡面,都是你的错?

2012年的研究生考试刚落幕,一条关于“吃泡面患胃癌”的惊悚新闻便不胫而走。主人公是一名大四女生,考研大军中的一员,考前埋头于冲刺复习,整整一个月,天天吃泡面,没想到竟换来一纸胃癌晚期的诊断书!

胃癌患者,本来以中老年人居多。一个正值芳华的女大学生,却和晚期胃癌联系在一起,不由得让人惊诧和欷,也让如今为数不少的“泡面族”战战兢兢地放下了手中的筷子。

胃癌,真的就是泡面惹的祸?如果是这样,那方便面背的黑锅也未免大了点。

首先说说这个新闻故事里的因果关系。从时间上看,胃癌和其他所有的恶性肿瘤一样,其发生是一个受多因素作用,表现为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其从无到有需要经过一个很长的潜伏期,从发生至进展和转移,也是一个慢性的长期过程。就女孩目前拿到的“晚期胃癌”诊断书来看,她可能很早(数年甚至更长时间)就开始患上胃癌了,而不大可能是考研冲刺这一个月内发生的事情,单单吃一个月的泡面,恐怕不足以为女孩的胃癌埋单。因此,胃癌由吃泡面引起的推论是有问题的。

不可否认,泡面的热量高而营养成分单一,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甚至被归入“垃圾食品”。但是,与其说泡面是引起胃癌的罪魁祸首,不如说这种长期生活在压力之下、以泡面为食和无规律的不良生活习惯,影响胃肠功能,导致胃炎、胃溃疡等多种胃病和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间接地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既然一味地把胃癌归因于吃泡面,这种说法过于片面,那么,导致胃癌的嫌疑犯到底有哪些呢?

胃癌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引起的恶性肿瘤,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而饮食因素、某些胃部疾病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被认为是与胃癌的发生可能密切相关的三大因素。

吃出来的胃癌

后天环境,尤其是饮食习惯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黑名单

多环芳烃类(如苯并芘)――可促使胃癌发生,主要存在于烟熏、煎炸食物中。

滑石粉――含有致癌的石棉纤维。食用经滑石粉处理的大米,也可诱发胃癌。

黄曲霉素――可诱发胃癌、肝癌,霉变玉米、花生等食物中含有黄曲霉素。

二级胺、亚硝酸盐等――反复煮沸的水、贮存时间过长的蔬菜等,会产生一些间接致癌物如二级胺、亚硝胺。这些物质进入体内以后,尤其在身体抵抗力下降或胃酸分泌不足等情况下,可转变为致癌物亚硝胺,诱发胃癌。

过多食盐――高盐分(如咸菜、咸鱼等盐渍食品,重口味的饮食习惯)可对胃黏膜造成一定损伤,增加黏膜和致癌物接触的机会,从而促使胃癌发生。

除此以外,如果营养摄入不均衡,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微量元素失调,也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间接促使胃癌的发生发展。

这样看来,长期以泡面为食,至少有这几个害处:一是营养不均衡,泡面营养成分单一――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碳水化合物,而含有的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素很少,长期吃不能满足健康需要,容易造成免疫力下降。二是泡面调料中含有过多的盐分,常吃容易摄入过量食盐。三是由于食品市场的不规范,不排除一些不法厂家添加一些非法物质,对健康造成危害。

良性病的“变脸”

这条“女大学生吃一个月泡面患胃癌”的新闻中,还有一个信息值得留意:

“据这位女生回忆,近一年来,她曾有过数次感觉到胃部不适,但是没有当回事,疼得厉害时就吃一片止痛药。而就在一个月前,她胃疼的症状越来越严重,间隔时间也越来越短,还常常打嗝泛酸。正当她以为自己患了‘胃溃疡’,终于到医院就诊的时候,却不料得到癌症晚期的噩耗。”

原来,她胃部出现不适的症状可以追溯到最近一年,也就是说,胃已经早早开始发出病变的警报了。早期胃癌常没有特异的表现,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类似胃炎、胃溃疡的症状(比如嗳气、泛酸、上腹不适等);等到症状明显时,病变往往已属晚期。癌症的发生常常是难以预料的,原本健康的人,没有任何不适,突然就发现得了癌症,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可是也有一部分人,发病前有迹可循,只是被我们所忽视了。

患有某些特定的胃部疾病或病变的人,其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会大大高于正常人群。医学上把这些疾病称为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需要警惕的胃部情况: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溃疡

胃息肉

残胃(因疾病而实行手术、切除部分胃以后,残存的胃也是发生癌变的危险区)

胃黏膜巨大皱襞症等

这些良性的病变,时间久了有可能癌变,转变为胃癌。有胃部不适或有上述胃部疾病史的人,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胃癌帮凶――幽门螺杆菌

此外,还有一个被认为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的因素――幽门螺杆菌(英文简写为HP)。别小看这小小的幽门螺杆菌,它可以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可促使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和亚硝胺而致癌,还可能产生一些促癌的毒性产物。

幽门螺杆菌在我国人群中的感染率非常高。在一些胃癌高发区,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可达60%以上,而胃癌低发区的感染率则要低得多(13%~30%),提示HP与胃癌的关联。

保“胃”健康进行时

在所有肿瘤中,胃癌在我国堪称“头号杀手”,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因为胃癌而死亡的人数居高不下。不过与此同时,胃癌也是可以预防的肿瘤。

日本是胃癌的高发国家。但科学家调查发现,定居在美国的日本后裔,在逐渐习惯了美国的生活方式以后,其胃癌的发生率有明显下降。可见后天环境因素,尤其是生活方式对胃癌的发生有较大影响。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优化饮食习惯,积极关注身体的健康状况,离胃癌远一些。

√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营养全面均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奶类和豆制品;少吃烟熏、煎炸、腌制食品;不吃过咸、霉变食物。食物注意保鲜储存,正确使用冰箱。

√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三餐按时、戒烟、作息规律、坚持锻炼等。

√有癌前疾病(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胃巨大皱襞症等)的患者,要注意积极治疗,定期复查。

我国也是胃癌的高发国家之一,而且,近年来胃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19~35岁的青年人胃癌发病率明显上升。

对于胃癌的高危人群,我们推荐其定期进行体检,可行胃镜检查以及时发现异常,做到“三早”――早预防、早诊断和早治疗,可有效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

查一查:你是胃癌的高危人群吗

――有不明原因的上腹不适、腹痛、腹胀、反酸、嗳气、恶心或排黑便等消化道症状者

――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贫血、乏力者

――家族中有人曾患胃癌者

――胃癌高发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东南沿海、广东粤北地区等),40岁以上的人群

――原来有慢性胃部疾病,近期症状加重者

――以前没有胃病,最近一段时间出现胃部不适者

上一篇:康复保健中的“阿拉丁神灯” 下一篇:用白蛋白,别踏进四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