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时间:2022-06-15 12:18:26

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1.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把“趣”还给学生。《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重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学生的知识积累,是依靠生活实践来实现的。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同时抓住学生的特点,运用游戏、猜谜、讲故事、设置悬念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

2.创设民主和谐课堂,把“学”还给学生。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才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轻松、活跃的氛围,把过去“一言堂”、“注入式”的教学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独立探索新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感知数的意义,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教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而且把“学还给了学生”。

3.引导学生去探索,把“思”还给学生。自主探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通过自己的独立探索和发现,从而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结果。这样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给学生创设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把“创造”还给学生。过去,教师为了学生能学到知识,采用注入式或死记硬背的方法,给学生的思维戴上了无形的“紧箍咒”,使学生想象的空间多了一道看不见的圈。这样,不仅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阻碍了他们创新能力的发挥。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总之,我们的教学功在今天,利在明天。不管教学评价体系怎样,作为教育者务必把握一点。我们必须要用活的思想、活的思维、活的方法、活的语言来面对一个个活的课堂。

上一篇: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探究 下一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