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时间:2022-06-14 11:30:30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要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让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动手操作

自主学习是学生自觉获取知识,学习新东西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时逐渐培养成的一种能力。拥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求知欲很强,善于利用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善于思考问题,敢于质疑权威,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探索精神和积极的进取心。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学习方法。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谈我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心理是在外界的环境影响下渐渐形成的。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自主探索知识,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拓宽思路。如教学“比较”时,我制作了课件:先呈现一片绿草如茵的草地。然后,开始与学生交流:“小朋友,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什么?”一学生举手说:“春天来了,地上小草绿茸茸的,景色美极了,我们多么想去草地上玩耍啊!”接着我演示课件,出现鸡、鸭玩耍的情境。老师接着说:“看,鸡妈妈和鸭妈妈各自带领它们的孩子来到草地上玩耍了。瞧,它们在草地上玩得多开心啊!”用如此美丽的画面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合在一起,我看到了孩子们的脸上绽开了欢乐的笑容;接着播放鸡妈妈和鸭妈妈的对话录音,鸭妈妈对鸡妈妈说:“我的小鸭比你的小鸡多。”而鸡妈妈说:“不对不对,我的小鸡比你的小鸭多。”究竟谁说的是对的呢?“请小朋友们帮忙比一比谁多谁少。”学生讨论后,决定让小鸭、小鸡分列排队,然后一对一,就把结果比出来了。在愉快的氛围中,学生主动地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两个数量的多少,较好地掌握了“比多少”这一部分知识。

二、创设条件,提供自主学习机会

学生不仅要有自主学习的兴趣,还要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努力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

1.多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动手操作是一个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共同协作的活动,是对客观事物形态感知的一种过程。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能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脑、眼、手等器官共同协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拿出圆纸片,再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寻找圆的奥秘,得出圆心、半径、直径的意义,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它们的特征和关系。这样的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新知。

2.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合作学习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它使不同类型的学生从中获得新的知识。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都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达到共同提高。如教“圆的周长”探索公式时,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动手量一量、算一算,讨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再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操作、计算、讨论,最后得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获取新知。

三、注重指导,教会自主学习方法

想要学生自主学习,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抽象能力、概括能力等基础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技巧,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此,教师必须以教材为载体,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获得一般思维、数学思想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我在教学“9+几的进位加法”时,没有直接跟学生说计算方法,而是让学生先自行去研究,在学生模仿例题的算法计算后,我问学生:“这道题你是怎么算的?还有什么好方法吗?请你和同桌说一说。”这时教室里的氛围就会变得活跃,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不久,大多数同学都举起了手。有的说可以用凑十法,有的说……在学生们说出多种算法后,我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比较,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算法。通过学生的思考后,发现“凑十法”是最为简便的。正是由于教师的敢于让学生自己思考,给学生留出了较多的时间和空间,再加上循循善诱,使得学生思维活跃,不仅获得知识,学会了计算方法,更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四、关注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总是关注结果,其实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这些东西远比考高分来得有意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老师必须要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思路、点拨谜团、设置疑点、解决困惑的教导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作用。如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让每个学生先自己准备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及几个平行四边形纸片。然后让学生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看看能不能通过操作,得到学过的图形?有些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有些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还有的学生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也有的学生只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割补的方法,将三角形转化长方形或正方形。于是我引导学生观察,原来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相等,最后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知识,通过观察、对比、思考、总结,来发现数学规律,获取到新知识,深入知识的本质,充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总之,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要创设好的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机会,当然,我们还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亲自探索和发现学习的乐趣,勇于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苏幼治

上一篇:强化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写作能力 下一篇:网络环境自主学习模式构建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