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时间:2022-06-14 11:11:52

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研发投入正是企业为提高绩效而应用科学技术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大体现。文章以四川省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验证了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同时检验了哪些因素会影响两者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对于大型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并不能带来企业绩效的提高;此外,对于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也不能带来绩效的提高。

关键词: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绩效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突出地位日益明显。提高科技投入水平,已成为各国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经之路。而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作为衡量科技投入水平的重要标志,自然受到了政府决策部门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普遍关注与重视。由此可见,对R&D投入展开研究,不仅有利于促进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推动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

而要将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最根本的环节是企业的技术创新[1]。对于企业,实现技术创新不仅是科学技术产业化的表现,更是提升企业整体绩效的有效途径,而要实现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绩效,就必须加大R&D投入。国际上公认的,只有R&D强度达到5%以上的企业才具有竞争力;将R&D强度保持在2%以上的企业才能维持生存;而R&D强度低于1%的企业,则很难生存[2]。这说明,R&D投入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部分,而对企业R&D投入展开研究,不仅有利于实现科学技术产业化的实现,而且有利于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

研究表明,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其R&D投入带来的绩效优于非高新技术企业,因为在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大多能直接应用到产品中去,从而引起一定的市场反响,而非高新技术企业则不一定[2]。因此,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R&D投入的作用更加重要。四川作为我国西部大省,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不仅关系着四川省科技与经济水平的提高,更关系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文章将以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展开相关研究。

1 文献回顾

目前国内外有大量研究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文献。有大量学者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研究了R&D投入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Griliches Z(1986)[3]以美国大型制造企业为样本发现R&D投入与企业生产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Guangzhou Hu(2001)[4]检验了中国企业R&D投入与生产率的关系,结果发现私人R&D和企业生产率之间存在很强的联系。Hu A G等(2004)[5]以中国北京大中型企业为研究样本,发现R&D投入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贡献。吴延兵(2006)[6]以中国四位数制造产业数据为研究样本,最终发现R&D对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影响。刘伟,李丹(2010)[7]对青岛市125家高新技术企业展开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与自主知识产权产出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呈正相关关系。

但在这部分文献中,R&D投入指标大都选取的是R&D投入的具体数值,这并不能有效分析企业R&D投入的强度。同时,这部分文献的产出指标也多为产品销售收入或新产品销售收入,这并不是R&D投入所带来的企业绩效的全部,程宏伟等(2006)[8]就发现研发投入带来的效益在总销售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并不是很高。因此,许多研究以企业市场价值或其他会计指标为因变量,以R&D强度为自变量对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展开了研究。陈晓红,马鸿烈(2012)[9]以414家中小型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研发投入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呈正相关关系,而技术创新又与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的成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杜勇等(2014)[10]以中国43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发现R&D投入与企业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陈超等(2014)[11]以中国工业企业为样本,结果发现R&D投入能显著提高企业绩效。

总体来看,以上研究大多得出了R&D投入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的结论。但从具体来看,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的研究较少,同时,用会计绩效指标对企业绩效进行测度也不能完全反应R&D投入的效果,若使用企业价值来测度可能会更全面的测度R&D投入对企业带来的经济影响。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文章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的31家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数据为样本。其中研发费用支出数据来自巨潮资讯网站(.cn)中的各企业年报,其他各项财务数据来自深圳国泰安信息有限公司《CSMAR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库》和《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数据库》。

2.2 研究假设与变量选择

2.2.1 研究假设

企业的R&D投入一方面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创造新的产品从而提升企业收入,另一方面能简化生产步骤、节省生产资源从而减少生产成本,所以最终能够促进企业的绩效。而对于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刺激作用可能更大。ORTEGA-ARGILS R等(2009)[12]就发现R&D投资在高科技部门更有效率。虽然四川省科技水平相比国内评价水平可能较低,省内企业的R&D投入效率在国内可能相对落后,但由于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的特点,因此仍可以做出以下假设:

H1:四川省上市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与企业绩效间呈正相关关系。需要指出的是,企业规模会影响R&D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具有不同的优势,一般来说大型企业更具有资源优势竞争力更强,而小型企业则更加灵活反应更快。安同良等(2006)[13]和张西征等(2012)[14]发现,企业规模越大,R&D投入强度越大,这也就表明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也可能随着企业规模的从小到大其显著性也不断增强。基于此,文章做出第二个假设:

H2:对于四川省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而言,企业规模越大,R&D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正向关关系越显著。

同时,企业所有制也是影响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的R&D投入强度低于非国有企业。Zhang,A.等(2003)[15]发现国有企业的R&D投入绩效和生产效率低于非国有企业。任海云(2010)[16]以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结果发现国有控股不利于R&D投入。舒谦,陈治亚(2014)[17]发现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本身对经验绩效的影响不显著,而非国有企业则有显著正向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国有企业受到政府的投资或者参与控制,具有一定行政性,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因此在投资上会受到不少限制;而非国有企业则不同,在投资上具有更高的自由度[2]。因此,文章做出第三个假设:

H3:对于四川省上市高新技术企业,国有上市企业R&D投入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关系,非国有上市企业R&D投入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2.2.2 变量选择

(1)因变量,即企业绩效。托宾Q值(Tobin's Q)是指企业市价与企业重置成本之比,Q值越高意味着更高的产业投资回报率,因此能较好的衡量R&D投入所带来的企业绩效。

(2)自变量,即R&D投入强度(R&Din)。这里采用国内外研究常用的R&D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来衡量。

(3)控制变量。a.企业规模(Size),按照国家标准将样本企业分为大型企业(Size=1)、小型企业(Size=0)。b.企业所有制(State),根据企业第一大股东的性质将样本分为国有企业(State=1)和非国有企业(State=0)。c.企业年龄(Age),选用企业上市年数来衡量。d.财务杠杆(Level),即资产负债率,用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来衡量。

2.3 模型设计

从表1中可以看出,样本企业的托宾Q值均值为2.40,但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距较大,这说明四川省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差异较大。同时样本企业的研发强度平均值达到了4.93%,接近国际公认具有竞争力5%的水平,这说明样本企业整体研发强度较高。此外,样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均值为0.41%,说明其整体负债水平较低,经营状况较好。

从表2中可以看出,R&D强度与托宾Q值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初步支持了文章的假设1。但企业规模和托宾Q值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文章假设2相反。而企业所有制与托宾Q值的关系并不显著,未能支持文章的假设3。当然,上述的Pearson相关系分析只是初步的分析,更为可靠的结果有赖于下文的回归分析。

表2 Pearson相关系数

注:“**” “*”分别表示在1%、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3.2 回归分析

表3是模型回归分析的结果。其中模型1检验了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模型2检验了增加研发强度与企业规模交互项后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模型3检验了增加研发强度与企业所有制交互项之后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从模型1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样本企业的R&D强度与绩效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也支持了文章的假设1。也可以看到,企业规模与企业所有制都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大型企业与国有企业的绩效低于小型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同时,财务杠杆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企业年龄则与企业绩效没有太大关系。

模型2是考虑R&D强度与企业规模交互作用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R&D强度和企业规模的交互项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这说明对于大型企业来讲,R&D投入的增加并不能带来企业绩效的提高,这与假设2有较大的出入。这可能是因为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各自的特点造成的,虽然大型企业实力更为雄厚竞争力更强,但可能管理层级较多,对市场反应较慢,在R&D投入方面也较为迟缓。而小型企业虽然在实力上不如大型企业,但反应更为灵活,在R&D投入方面较为迅速,能更快的获得收益。因此,大型企业不一定就能比小型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

模型3是加入R&D强度与企业所有制交互作用后的回归结果。R&D强度与企业所有制的交互项也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对于国有企业,R&D投入的增加并不能带来企业绩效的提高,这也部分支持了文章的假设3,因为回归结果并不能说明非国有企业R&D投入的增加就能带来企业绩效的提高。但对国有企业来说,尽管政治资本、整体实力更为雄厚,但因竞争意识和创新的动力较弱,在R&D投入方面并不如非国有企业,从而导致R&D绩效较低。

4 结论与启示

文章以四川省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对其R&D投入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本研究获得如下结论和启示。

(1)四川省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整体R&D投入强度较高,接近国际公认具有竞争力的5%标准。但通过描述性统计仍可以看出,企业间R&D投入强度差距较大,最小的仅为0.03%,距离国际公认难以生存的1%标准尚有一定差距。这可能与企业具体行业性质以及经营状况有关,但对于R&D投入强度较低的企业而言,继续进行并持续加强R&D投入是提高企业绩效的有效途径。

(2)通过回归结果发现,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很好的支持了文章的假设1,说明四川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R&D投入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绩效,因此应当持续进行R&D投入,并不断提高R&D投入强度。从政策制定角度来看,应为四川省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多的研发支持以及优惠政策,以利于其绩效的提高从而促进整个四川省国民经济的提升。

(3)回归结果还发现,对于大型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并不能带来企业绩效的提高,这与文章的假设2有较大出入。这一结果可能与大型企业管理结构较复杂、对市场反应速度较慢有关。就政策制定者而言,对大型企业是否应该加大相关政策支持,应持谨慎态度。另外反过来看,对于小型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能否带来企业绩效的提高在文章中没有体现,这有待于在今后进一步的研究中进行检验。

(4)研究还发现对于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也不能带来企业绩效的提高,这部分验证了文章的假设3。尽管国有企业实力更为雄厚、抗风险能力更强,但在创新性和竞争性上相对较弱,这可能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之一。同时,因样本数量有限,最终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此外,对于非国有企业,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检验。

参考文献

[1]刘永振.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二版)[M].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淳正杰,谭书敏.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研究综述[J].天府新论,2014(5):90-95.

[3]Griliches Z.Productivity,R&D and basic research at the firm level in the 1970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6,76(6):141-154.

[4]Guangzhou Hu A. Ownership, government R&D, private R&D, and productivity in Chinese industry[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1, 29(1): 136-157.

[5]Hu A G, Jefferson G H. Returns t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Chinese industry: Evidence from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Beijing[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4,15(1):86-107.

[6]吴延兵.R&D与生产率―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6(11):60-71.

[7]刘伟,李丹.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与产出绩效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3):26-29.

[8]程宏伟,张永海,常勇.公司R&D投入与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6,6(3):110-113.

[9]陈晓红,马鸿烈.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对成长性的影响―科技型企业不同于非科技型企业?[J].科学学研究,2012(11):1749-1760.

[10]杜勇,鄢波,陈建英.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2):87-92.

[11]陈超,赵武阳,潘晶晶.研发投入、融资能力与公司业绩―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大样本证据[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26(3):1-11.

[12]ORTEGA-ARGIL S R, Piva M, Potters L,et al.Is corporate R&D investment in high-tech sectors more effective?[J].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2010,28(3):353-365.

[13]安同良,施浩,Alcorta,L.中国制造业企业R&D行为模式的观测与实证―基于江苏省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6(2):21-56.

[14]张西征,刘志远,王静.企业规模与R&D投入关系研究―基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2(2):265-274.

[15]Zhang A, Zhang Y, Zhao R. A study of the R&D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of Chinese firms[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3,31(3):444-464.

[16]任海云,师萍.公司R&D投入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4):89-93.

[17]舒谦,陈治亚.治理结构、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制造型上市公司数据的研究[J].预测,2014(3):45-50.

作者简介:淳正杰(1989,5-),男,四川成都人,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在读研究生,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研究方向:科技管理。

上一篇:有机挥发性废气处理中光催化氧化法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个体感觉可以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