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贯百家张景岳

时间:2022-06-14 09:34:16

在中国中医史上,有一位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由于他喜用温补方药中的熟地,人称“张熟地”。他就是明代大医张景岳。

王氏刚满一岁的儿子,将一枚铁钉吞入口中。其母见状大惊,忙倒提小孩两足,欲倒出铁钉,哪知小孩反而鼻孔喷血,情况十分危急。孩子的父母连呼救命。恰好张景岳路遇而前往救治,他见状急命其母将小儿抱正,小儿“哇”地一声哭开了。景岳断定铁钉已人肠胃,小儿父母早吓得六神无主,迭声哀求张景岳想想办法。张景岳陷入沉思中,他记起《神农本草经》上有“铁畏朴硝”之句,想出一个治疗方案。他取来活磁石一钱,朴硝二钱,研为细末,然后用熟猪油、蜂蜜调好,让小儿服下。不久,小儿解下一物,大如芋子,无棱,药物护其表面,拨开一看,里面正包裹着误吞下的那枚铁钉。小儿父母感激不已,请教其中的奥秘。张景岳解释说:使用的芒硝、磁石、猪油、蜜糖四药,互有联系,缺一不可。芒硝若没有吸铁的磁石就不能附在铁钉上;磁石若没有泻下的芒硝就不能逐出铁钉。猪油与蜂蜜主要在肠道,可使铁钉易于排出。

张景岳(1563-1640),名介宾,祖籍四川绵竹,明初以军功授绍兴卫指挥。其祖父为当朝将官,其父张寿峰素通文理,旁通医学,张景岳自幼聪颖,受家庭启蒙而“为人端静,好读书”。因祖上以军功起家,世袭绍兴卫指挥使,“食禄千户”,家境富裕。张景岳从小喜爱读书,广泛接触诸子百家和经典著作。其父张寿峰是定西侯门客,素晓医理。景岳幼时即从父学医,有机会学习《内经》。十三四岁时师从畿辅名家金梦石学医,尽得心传。当时上层社会盛行理学和道家思想。景岳闲余博览群书,思想多受其影响,通晓易理、天文、道学、音律、兵法之学,对医学领悟尤多。景岳性格豪放,可能受先祖以军功立世的激励,他壮岁从戎,参军幕府,游历北方,足迹及于榆关(今山海关)、凤城(今辽宁凤城县)和鸭绿江之南。当时北方异族兴起,辽西局势已不可为。数年戎马生涯无所成就,使景岳功名壮志“消磨殆尽”,而亲老家贫终使景岳尽弃功利之心,解甲归隐,潜心于医道,医技大进,名噪一时,被人们奉为仲景东垣再生。五十七岁时,返回南方,专心从事于临床诊疗,著书立说。崇祯十三年去世,享年78岁。著有《景岳全书》。

张景岳的医学思想,初宗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中年后则据《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等理论,主张补真阴之阳,认为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创立左归、右归等法。

临床中,张氏慎用寒凉攻伐,临证使用熟地及温补方药,故有“张熟地”之称,是温补派主要人物之一,对后世有重大影响。张氏对方剂学深有研究,在医学中参入军事学思想,创新方八阵。对象说、星纬、勘舆、律吕等也深有研究。张氏临证创“十问”歌诀日:“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因脉色察阴阳,十从气味章神欠。”张景岳的阴阳一体论、命门一真阴说、通一子脉义、扶正观、治形理论、八路与八阵,以及在临床各科、养生、预防学方面,体现了医易同源的哲学思想。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辨证施治,尤多创新,是明代著名的医学理论家和临床家。后人称其“仲景以后,千古一人”。

余藏有一册《景岳全书》,其中《脾胃篇》中日:“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衰;有胃则生,无胃则死。”土为万物之母,中医认为人体受纳水谷,生化气血的脾胃归属于土。人身生命的能源,完全倚赖脾胃水谷的濡养,可谓“胃气为养生之主”。由于脾胃对人体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因此,张景岳强调,察病必须先察胃气,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而养生也必须以脾胃为先。颂日:

遍览六经情静端,单方重剂百科诠。

一张熟地温补派,景岳全书忠录传。

上一篇:识别真假黑豆 下一篇:太阳“睡大觉”,地球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