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航标的船

时间:2022-05-22 07:18:00

我的一位很好的男性朋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向我谈到了他的“初恋”。那是在上初二的时候,虽然那时他个子不高,也很腼腆,但因为学习成绩好,上课又遵守纪律,被同学们选为班长。不久,他发现班上一名女生总向他借书或问问题,有时还约他同路回家。后来,同学们经常“起哄”,说他们在“恋爱”。他很害怕,因为老师和家长不止一次地说过中学生谈恋爱是很不光彩的事,于是他开始躲避她。但他发现自己心里已经存在了一种说不清的感觉,他每天怕见到她,却又非常想见她,而且见到她,会感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难以自控。后来,在一本她还回的书中,他发现了一张她的照片――活泼可爱,美丽的大眼睛一直盯着他看,还有一封炽热的“情书”。于是,每晚睡前,他都要把照片看了又看,亲了又亲,然后按在胸口上,才能入睡。从此,他们便在眼神的交流、书信的来往和互赠一些小礼物中感受着“爱与被爱的幸福”。朋友笑着告诉我:“不瞒你说,那时我连她的手都没摸过。但是我们的交往还是被我妈和老师发现了,他们大动干戈,严厉阻止我们继续交往。其实他们越那样,我们越有种同舟共济、共闯难关的感觉。甚至我那时还在信中发过誓,一生只爱她一人;她也答应我,非我莫嫁。但是当我准备在她的生日时送给她的一百首小诗还没有抄完的时候,这段‘恋情’就很自然地画上了句号。因为我上了高中,学习比较紧张,她因分数不够,上了中专,联系自然就少了。后来,她来找过我几次,但很多问题都谈不拢,而且有时根本找不到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我们终于发现,我们根本不了解彼此,我们不是同路人,分手竟然很轻松。所幸的是我们仅仅浪费了一些宝贵的学习时间,而没有做出更加令人追悔的蠢事造成终生无法弥补的伤害。”最后朋友意味深长地说:“现在回过头去看,才知道‘早恋’不过是青春的躁动,就像一艘没有航标的船,在茫茫大海上漫无目的地漂泊,不知道它将驶向何处,而且弄不好遇上暗礁或大风浪,还有沉船的危险。”

的确,我的朋友是幸运的,因为他平安地度过了人生的躁动期、危险期,而没有误入歧途。

在现实生活中,像我的朋友这样的“早恋”是比较多见的。这种幼稚的情感过程是真实的,强烈的,也是无可厚非的。它是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

心理学家赫洛克曾经讲过,青春期是生理日趋成熟的时期,是第二性征明显出现的时期,是“自我意识”和“性意识”逐渐形成的时期,是人生告别童年进入重要转折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在对待异性问题上一般都要经过4个阶段:(1)疏远异性的性厌恶期;(2)向往年长异性的“牛犊恋”期;(3)积极接近异性的狂热期;(4)青年后期正式的浪漫恋爱期。

其中最危险的就是第三阶段,也是“早恋”最易发生的阶段,它的客观存在,令人无法回避,也常让家长和老师感到棘手和无所适从。在此阶段,青少年自我表现和寻找同龄异性的欲望强烈,但他们的思想尚不成熟,识别能力差,好奇心盛,自我控制能力差,模仿能力强,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尤其对媒体中关于“性”的描述倍感兴趣,常极其渴望,并跃跃欲试。很可能他们仅因对方的外表靓丽、英俊或学习成绩优异或有某方面的专长或某些良好的道德品质而油然而生爱慕之心,过早地坠入爱河;也可能会因为群体压力和虚荣心理作祟,认为别人都有异慕而自己没有,会被同学看不起,于是稀里糊涂地陷进了“早恋”。所以,此时的感情付出是朦胧的、盲目的、矛盾的和冲动的。正像那位朋友所说,它像一艘没有航标的船,在茫茫大海上漫无目的地漂泊,能到达彼岸的概率实在是太小了。

由于青少年无论生理发育还是心理发展都未能达到成就深刻恋情以致步入婚姻的那种较高的境界,所以“早恋”对他们的危害是在所难免的。我朋友的“初恋”虽然对他的身心没造成太大的伤害,但是他们浪费了很多宝贵的学习时间。如果当初他们能把“写情书和牵肠挂肚想念对方”的时间用在努力学习上,我想那个女孩也不至于考不上高中,而我的朋友也许会考得更出色。不知道他们现在有没有想过这些,有没有为当初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没有对自己的前途负责地做好准备而后悔?

但是有的青少年陷入“早恋”后,就没有我朋友这么幸运了。“早恋”对他们的危害不仅仅表现在学习兴趣下降,影响未来前途上。由于爱的排他性,他们对周围的人很少顾及,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与家庭关系疏远,人际关系紧张,有的甚至双双离家出走以摆脱学校、家长的束缚;由于青少年自控能力较差,很易发生,因而导致许多少女未婚先孕,甚至几次堕胎,身心遭受极大损害;由于涉世未深,对爱情的理解肤浅,心理承受能力差,在“失恋”后,轻者情绪不稳,悲观失落,重者则可能为情自杀或为情杀人;还有的因为交友不慎,受坏人引诱,而出现、、吸毒、偷窃、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在如花的季节毁掉了自己的一生。这些无不令人痛惜和深思。

那么,作为父母和老师,应当怎样对待孩子的“早恋”问题,如何正确地引导他们顺利地度过人生的躁动期呢?

首先,应当准确区分早恋和正常交往。

“早恋”,是未成年男女过早地建立恋爱关系的行为。也有一些专家认为,早恋行为是指生活不能自理、比法定年龄小许多的青少年过早恋爱的行为。父母和老师千万不要把青少年之间的异往一概定论为“早恋”而加以粗涉,那样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青少年之间的正常交往是必要的,没有这种交往的青少年,很可能有心理障碍和缺陷,是社会适应不良的表现。父母和老师应当鼓励他们的正常交往,以此打破对异性的神秘感,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

如果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突然学习成绩下降,或与异性同学经常有书信往来,或背着父母记日记,偷偷与异性通电话,或经常发呆、走神,就应该注意观察,加以重视,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了。

其次,正确恰当地对待“早恋”。

如果发现孩子确实存在“早恋”现象,父母和老师不要视之为“洪水猛兽”或十恶不赦的罪行,不要认为孩子变坏了,应该认识到“早恋”现象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的正常现象。

作为家长,不要盘问、嘲笑孩子,更不要严厉逼问或暗中盯梢。有的家长仍用管教小孩的方式去管教已有强烈独立愿望的青春期的孩子,致使孩子自尊心受挫,出现逆反心理,最终事与愿违。

作为老师,要遵循“尊重、理解、关怀、引导”的原则,不应当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他们训斥、批评或讽刺、挖苦,而应当以充满爱护和感情的口吻与他们谈话,要严格保守秘密,要在当事人真正想通之后,再采取自觉的行动,让他们主动地去解决好自己的问题。

最后,早期干预,防患未然。

有人将青春期称为急风暴雨、狂飙怒涛的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父母应给予他们更周到的关心和照顾,从生理到心理,及早进行性教育,让他们了解青春期自己身体的变化,避免急剧的生理变化带来的剧烈的心理变化,消除他们的恐慌,自然平稳地面对人生的转折。

父母应注意自身的行为表现,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表率。避免孩子接触儿童不宜的影碟、报刊杂志等,净化他们的外部环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懂得恋爱不仅仅是相互的吸引,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多以积极向上的东西引导他们,培养高尚的情操,使他们自觉地将精力放在求知识、学本领上来,促其身心健康发展。

爱情是美丽的,“早恋”是危险的,处于花季的朋友们,在没有航标的时候,启程于茫茫海中,不仅是一种无谓的冒险,更可能会是一场无从登陆,也无法返航的旅程!

上一篇:直如金丹喻石膏 下一篇:顺四时而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