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一中“留守儿童教育”成效显著

时间:2022-06-14 09:31:15

淮滨一中“留守儿童教育”成效显著

信阳市淮滨县一中围绕“留守儿童教育”,制定了扎实有力的保障措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工作开展一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赞赏和社会的普遍肯定,尤其是受到了留守儿童家长的广泛好评。其主要做法如下:

确定重点帮扶对象,建立定期谈心制度。学校在留守儿童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要求帮扶教师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并要求教师撰写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以培养更多的“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讨论研究解决教育中的有关问题。班主任每月至少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育不健全、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专门制定教育方案,进行重点矫治和帮助。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通过一系列相关措施的实施,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健康成长,对缺失教育的家庭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困境。

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学校为加强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之间的联系,建立了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及时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以加强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留守儿童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能在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的家长,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以保证留守儿童的安全。

开展丰富有益的活动。为了使留守儿童感受关爱、体验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的影响,为了培养留守儿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科技、娱乐活动,通过一系列有益活动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从而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儿童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育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办主题班会,开展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一系列活动,组织留守儿童积极参与,使他们处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从而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学习、成长的快乐。

真情关爱,“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在学习上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老师身上。由任课老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老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生活上对留守儿童优先照顾。对留守儿童做到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能及时诊治,悉心照料。并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活动上优先安排。老师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了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自活动开展以来,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学习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变。一份对学生、家长、社会等公众群体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98.47%的人对学校开展的活动感到满意,100%的人感觉到心理咨询室对留守儿童和监护人有帮助,100%的人认为留守儿童有了明显的变化。

淮滨县一中“留守儿童教育”有声有色,不仅使“留守儿童”受到了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促进了“留守儿童”的自身发展,而且还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和人间的亲情,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教育保障。

上一篇:重“城乡统筹” 下一篇: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