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抢金被套背后的理财困惑

时间:2022-06-14 07:27:35

大妈抢金被套背后的理财困惑

近一个月的理财市场吸引眼球的不是华尔街的大亨们,而是抢购黄金的“中国大妈”们。她们在黄金暴跌之后,狂扫300吨黄金的“壮举”,被媒体解读为阻击金价的最大功臣,“中国大妈战胜华尔街”也成为了诸多媒体的标题。

不幸的是,时隔一个月后,金价再次连续下跌,媒体的标题已经变为”中国大妈疯狂扫金被套”。30天之内悲喜两重天,我们除了对“勇敢”的“中国大妈”们抱以同情之外,更应该回过头来反思反思,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大妈”们的“悲剧”。

不可否认,这些年人们生活中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理财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经常谈论的话题。面对上涨的物价和高企的房价,如何让自己手中的财富不贬值?在通胀压力下,自己的“钱袋子”会不会缩水?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而现实情况却有些残酷。近些年,勤劳的国人经过所谓的“理财”后才发现,除了前几年投资房产的人们,大多数人的理财结果却是越理越少。

股市经过2007年6124点的疯狂之后,现在指数重回10年前,财经频道主播炒股赔掉嫁妆的八卦,成了人们饭后调侃的谈资;基金市场也是乏善可陈,赔多挣少成为目前基金市场的常态;理财性保险虽然兼具一定的保险性质,但收益远远不及定存,也让理财人群颇为不屑。黄金12年的牛市,让有着藏金习惯的国人尝到了甜头,在金价大跌时引发的疯狂抢购,却极可能成为下一个套牢大批投资者的“金坑”。

《投资与理财》记者在黄金暴跌之后,去金店看黄金的价格变化,现场一位大妈出手买了10万元的黄金。大妈当时告诉记者,现在只有黄金可以保值增值。而购买黄金被套,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到困惑和焦虑,不少人发问“有什么理财产品可以保值增值?”

记者走访时,一位理财市场资深人士一语道破:“理财渠道狭窄已成为国内理财市场最大的症结”。居民理财成功与否,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占比。

财产性收入占城乡居民总收入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市场化和国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居民积累一定财富后,财产性收入就会逐渐成为居民新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以美国为例,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达到40%,仅次于薪资收入。

数据显示,尽管目前我国居民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但在财产规模扩大的同时,人均财产性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仍然偏低,甚至连10%都不到,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国内居民财产性收入少得可怜,甚至有可能为负的窘况,更是说明了目前国内理财市场急需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建立稳定的财产性收入渠道,不让大妈抢金被套悲剧再次发生,其中理财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尤为重要。在全民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中,大众理财梦的实现或许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最大推手。

上一篇:中国式古宅下一个投资热点? 下一篇:出国留学是赔还是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