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外部经济环境分析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2-09-15 01:09:20

关于当前外部经济环境分析及对策建议

最近一个时期,全球经济继续缓慢复苏,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但总体上仍未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增长乏力与债台高筑问题并存,保增长与控风险之间难以找到平衡;量化宽松与通胀压力的矛盾突出,流动性泛滥后遗症显性化压力日益增大;经济性与非经济性干扰因素交织,保护主义障碍进一步强化。面对错综复杂、充满变数的外部环境,我们要不断充实完善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的工作预案,积极应对,趋利避害,把握好主动权。

主要经济体去年下半年以来加大经济刺激政策力度,对稳定经济和金融运行起到了一定作用,一些积极变化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新的期待。特别是美国经济脱困复苏的信号引人注目。一是实体经济数据持续改善。美国房地产是经济的“风向标”,其市场情况已有明显改观,今年2月份房价同比上涨7.1%,环比已连续13个月上涨。同时,4月份ISM制造业指数50.7,连续5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上。二是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最典型的是页岩气产业近一两年呈爆炸性增长,2012年页岩气占美国天然气产量的比重猛增到37%,比本世纪初提高35个百分点,这对于改善美国能源消费结构、缓解世界能源供求状况都具有革命性意义。三是就业状况有所改善。今年1月份美国失业率“破八”,4月又下降到7.5%,为2009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四是资本市场重趋活跃。美国证券市场的主要股指已回到甚至超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其中道?琼斯指数在5月一度达到15000点的历史新高,目前比年初上涨了14%。除了美国之外,欧洲也度过了欧元区可能解体的最艰难时期。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向希腊提供新一轮救助并启动救助欧元区成员的欧洲稳定机制(ESM),给市场注入了信心,降低了重债国融资成本,今年5月,西班牙和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都从最高时的7%降到4%以下,希腊也从20%降到10%以下。与此同时,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重拾升势,IMF预测,2013年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经济增长3.4%、5.7%、3%、2.8%,俄罗斯与去年持平,印度、巴西、南非分别比去年实际增速高0.7、2.1、0.3个百分点。国际组织最新预计普遍认为,2013年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增速尽管仍处偏低水平,但比2012年略有加快(参见表1)。

在看到外部环境出现积极变化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全球仍处于应对金融危机的状态之中,世界经济实现持续复苏的基础依然比较脆弱。

首先,增长乏力与债台高筑问题并存,保增长与控风险之间难以找到平衡。实体经济尚未走出困境,支撑作用难以有效发挥。一方面,传统产业复苏缓慢。除美国之外主要经济体的房地产市场依然低迷,标普公司预计全年多数欧洲国家房价继续下跌,其中法国、西班牙、荷兰的房价跌幅将分别达5%、8%和5.9%。普华永道等五家机构联合预测,今年全球汽车产量增速仅为2.2%,比去年下降2.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新兴产业虽方兴未艾,但技术大变革还处于孕育期,一时还抵消不了传统产业低迷的影响,难以承担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任。

增长动力缺乏致使各国经济和就业形势普遍不乐观。除美国之外,欧洲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仍在艰难度日。2012年四季度欧元区经济负增长0.9%,欧盟委员会5月预测,欧元区经济2013年负增长0.4%;日本经济2012年二、三季度环比连续负增长,四季度零增长,IMF在4月份预测,日本经济2013年仅增长1.6%。就业方面,主要经济体失业率仍居高不下。虽然美国就业状况有所改善,但7.5%的失业率依然远高于过去20年间5.95%的平均水平;欧元区失业率还在走高,2013年3月达到创历史纪录的12.1%(参见表2)。

由于搞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债务问题就成为如影相随的痼疾,特别是欧洲经济近20年基本上在低速与衰退的边缘挣扎,问题积重难返,现有“央行买单”和“定期给钱”的救助方式不能根治欧债危机。目前,欧洲还没有在削减债务和促进增长之间找到恰当平衡。最新的发展是,德国希望其他成员国严格按期压缩财政支出和削减债务,而法国和意大利要求暂缓财政紧缩以提振经济,双方的分歧直接影响欧债救援机制的落实;3月塞浦路斯为得到欧盟救助而对该国银行的大额储户存款征税,欧盟又提出今后可能让大额储户以这种方式承担其它成员国的银行损失,导致欧元兑美元汇率快速下跌;今年9月举行的议会选举有可能导致德国政局变化,也会给欧洲财政一体化带来新的变数。可以说,欧债危机的“引信”没有拆除,甚至可能出现新的炸弹。

除了欧洲国家,美国和日本的债务问题也相当严重。IMF预测,2013年美国、日本的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分别为108.1%和245.3%,比去年上升1.6个和7.4个百分点。特别是美国财政悬崖的问题悬而未决。这么多年来,美国政府一直靠借债过日子,去年底国债规模突破了16.4万亿美元的法定上限,今年1月份,围绕是否重新设定新的国债法定上限,共和、民主两党展开了激烈角力,最后形成的妥协方案是,将债务上限设定问题延迟到5月19日。接下来的时间里,美国两党的分歧随时可能引发类似2011年美国评级下调导致的金融地震。

其次,量化宽松与通胀压力的矛盾突出,流动性泛滥后遗症显性化压力日益增大。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了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利率水平也降到了历史低点。去年下半年以来,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持续加码,在维持超低利率水平的同时,美联储连续推出第三、第四轮无上限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元区宣布实施“无限量冲销式购债计划(OMT)”,今年5月又将基准利率由0.75%下调至05%,日本也从今年4月起实施“无上限债券购买计划”。可以说,西方大国对外转嫁内部经济困难的意图十分明显。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流动性也比较泛滥,特别是通过降息释放的货币供给相当庞大,比如,南非2012年把基准利率下调到30年来的最低水平5%。

在全球主要货币大量放水的背景下,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再度全面加大。虽然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能源原材料需求低迷,加上美国、加拿大对页岩气的开发取得积极进展,改善了能源供给,能源、矿产、粮食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相对稳定,但是全球流动性泛滥的问题迟早会发酵暴露,国际游资炒作大宗商品的温床迟早会孕育出恶果,新兴经济体有可能再一次被“剪羊毛”。

第三,经济性与非经济性干扰因素交织,保护主义障碍进一步强化。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各国对国际市场激烈争夺、对国内市场大力保护,贸易战、汇率战全面升级。我国是各类保护主义行为的最大受害者,去年共遭受23个国家启动的84起贸易救济调查,增幅达16.7%。未来一个时期,保护主义可能持续强化。贸易方面,针对我国的“两扩散、两挂钩”的态势日趋明显。“两扩散”是指地域扩散和行业扩散,对我国实施贸易壁垒的不仅有发达经济体也有新兴市场经济体,涉及的行业不仅有陶瓷、钢材等传统产业也有光伏、风电、通信设备等新兴产业。“两挂钩”是指贸易问题与气候变化挂钩,与知识产权保护挂钩。德、英、法、美、日、韩等国都制定了碳标签制度,即要求产品标示生命周期(原料、制造、储运、废弃到回收全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信息,国际标准化组织也即将颁布关于产品碳足迹的国际标准ISO14067,是否“低碳”将成为限制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新门槛。美国则借保护知识产权为由频繁对我国企业开展“337调查”,2012年实施13起,今年以来又实施4起。

投资方面,诸如行业准入限制、国家安全审查、工会阻挠等保护措施轮番出台。美国明确提出,在中美双边投资保护谈判中,要设立限制国有企业的条款。新兴市场经济体对我国企业的投资也开始发出非议的声音,甚至出现敌对的情绪。

面对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既要紧紧抓住各种积极因素和变化蕴藏的新机遇,又要妥善应对不利因素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有备无患,把握主动,在不断提高抵御外部风险能力的过程中提升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不放松,一方面,发挥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从战略超前谋划、防范价格和金融风险、经济与外交相结合等方面,主动作为,积极应变。

(小组成员:施子海、欧阳进、曲永冠、王晓丽、高贺)

上一篇:脱硫系统优化运行探讨 下一篇:以“CDIO”理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