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数字文化内涵比较

时间:2022-06-14 04:26:08

语数字文化内涵比较

作者简介:范文洁,学校: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维吾尔语)专业,研究方向:维吾尔语翻译方向。

摘要:本文主要对两种语言的数字文化内涵进行了初步探索。汉、维两个民族由于、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的不同,对于喜爱使用的数字,有着各自不同的、深刻的文化体验,并且这些数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已深深地固定在了语言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了解这一点,可以加深我们对于语言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帮助我们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理解语言、学习语言文化,对于我们学习第二语言大有裨益。

关键词:数字;文化内涵;特点

数字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每一个民族,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数字文化,且各具特色。各民族在文化交流中,数字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同的民族、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习惯使用的数字,或称之为偏爱和厌恶的数字。这些数字蕴含着该民族的文化习俗,体现出独特的数字文化。

一、数字的产生与运用

“数字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为适应社会生产活动的需要,在符号的帮助下产生的。”(苏金智《数的灵物崇拜》)从一个国家文化认同的角度来看,数字的用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数字本身意义上的用法,数字体现纯粹的数量;另一种是数字意义之外的用法,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点。在古代,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产生了“数的灵物崇拜”,数字变成了充满神秘的东西。各民族在这方面的经历大致相同。然而,由于各个民族的文化根源和底蕴不同,对数字的崇拜也不相同,所以数字文化在汉民族和维吾尔族文化中均占有一定的地位,需要我们对数字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探究。

二、语数字文化内涵

作为一种语言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字,蕴涵着非常深厚的文化信息。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因素的不同,汉民族与维吾尔族对数字的喜好和选择,是不一样的。

(一)汉语数字文化内涵

汉语数字在汉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蕴涵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1.数字六

数字“六”象征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中国秦代就已经崇尚“六”这个数字。自秦以后,许多事物都用“六”这数字来概括,如六部儒家经典称为“六经”或“六艺”,诸子中最著名的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总称“六家”,周代兵书现存六卷称“六韬”,也称“六略”,汉代有“六言诗”。周代行政区分“六乡”,官制设有“六府”,汉代官职有“六曹”,隋唐政制设“六部”,朝廷的军队称“六军”或“六师”,皇后的寝宫称“六宫”,古代把亲属关系归纳为“六亲”等等。古历以天干与地支配合用来纪年,六十年为一周期,称“六十甲子”;天地四方合称“六合”或“六幽”,连妇女怀孕也称“六甲”(六甲指天干地支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据说这六天妇女容易怀孕)。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把它与“顺利”联系在一起了,由此民间就有“六六大顺”的吉语,希望自己的生活、事业一帆风顺。因此现在的年轻人结婚,多选择带“6”的日子,像“6日”“16日”“26日”,象征着万事如意,一切顺利。如果阴历和阳历都是含有“6”的日子,比如说阳历是6月6日,阴历是五月十六日,那就大吉大利了。

2.数字八

(1)数字“八”是一个双偶数,是一个颇具个性的文化标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八仙过海”是中国古代影响深远、久经传送的神话故事。它是赞美各行各业的优秀分子、成功人士施展本领、各显神通、创造事业的辉煌。汉语中带“八”的成语比比皆是,如形容待人接物面面俱到有“八面玲珑”;形容处事有方是“四平八稳”;形容各方面条件具备得相当好,办事成功的概率非常高有“八面来风”等。

(2)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间定在2008年8月8日,北京奥组委又定为当天的晚8时,这虽是无意中的巧合,但对于百年奥运第一次举办的中国而言,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吉祥时刻。

①按照中国的福祸数字学,‘8’是个最为吉祥的数字。‘8’在发音上与‘发’相近,意味着发财致富。祝福国家与人民兴旺、发达。

②2008年8月8日晚8时(即当天的20时),2008、08、08、20的数字和分别是10、8、8、2,这四组和是28,28的数字和是10,最终和是10,寓意十全十美。农历的数字和则是9,九是阳数中的最大数,天长地久、九九归一,台湾统一。

如果若将时间具体定在8点8分8秒,国人会更欢,“2008-88888”。把8分8秒用起来才叫好事做到底。而要将这么多‘8’集在一天内,100年才会有一次,作为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就碰到此吉日良辰喜时,“2008-88888”,意思是“2008年8月8日8时8分8秒”,含义是“年年发月月发日日发时时发分分发秒秒发”,另外这组共9位的数字寓意中国人的好日子“天长地久”,加上中间的“-”共10位则是祝北京奥运会开得“十全十美”。

3.数字“九”

(1)过去人们常说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数字“一”为基数之首,万物之源。数字“九”是个位数中最高的单数,是阳数,象征着极高、极深、极广、极冷等事物的极限,因而“九”就有了特别的文化含义,受人们的喜爱,推崇。凡数指其极者,皆得称之为“九”。因此,九为数之极,由此引出“无限”之说,继而演化出“神圣”之意,于是中国古代帝王为了表示自己神圣的权力为于赐神赋,便竭力把自己同“九”联系在一起。皇宫殿宇的建筑也与“九”有关,天分九层,冬天分九节;天诞日为正月初九,天子祭天一年九次;北京北海附近有九龙壁,故宫的房间有9999间,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间,门上的铜钉有9行,每行有9颗;甚至版图也分9州,以形容疆土之辽阔无垠等等,这些都与数字“九”有着密切的联系。

(2)在汉语成语中也常出现数字九,这也反映了汉民族喜爱使用“九”的习惯,例如:九霄云外,比喻极高极远的地方;九五之尊,指的是帝王尊贵的地位;九合一匡,形容有卓越的治国才能等。

4.数字“十”

数字“十”在汉语里有“完整”“圆满”“吉祥”的象征意义,被认为是最完美的数字。

“十”为偶数之最,自古以来人们就习惯于以“十”为一个周期,而百、千、万乃至无穷这些数字均与十有关,因而“十”就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用它代表“天”,有了“极致”的含义。

当今社会上推举十种完美突出的人或事物,如“十大新闻”、“十大名牌”、“十大杰出青年”、“体育十佳”、“十佳金曲”等,都正好是十个。一些带有数字十的成语,如十发十中,射十次皆中的,形容善射;十全十美,指十分完美,毫无欠缺。这些都体现沿用了“十”的“完整”“圆满”“吉祥”的文化内涵。

(二)维吾尔语数字文化内涵

数字在维吾尔语中部分的反映着维吾尔族人民的文化传统和宗教观。体现着维吾尔族独特的数字文化。在这千千万万的数字当中,维吾尔人民特别喜爱使用数字(七)、(九)、(四十)这几个数字,这些简单的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1.数字(七)

(七)是维吾尔族人民经常使用的一个数字,自古以来就被广大维吾尔族人民所喜爱。

(1)由于受伊斯兰教《古兰经》的影响(七)有了“神圣”的文化色彩。因为《古兰经》对维吾尔文化影响深刻,而它的第一章又是教徒们日常诵念次数最多的一章,而这一章正好有七节经文组成,故有“常念七节”之称。另外,在去世十多年之后,公元644年,奥斯曼作了哈里发,他命令人将《古兰经》字片编成一本,恰好也抄了七部,分送各地。而且根据伊斯兰教义学家的解释,穆斯林向往的天堂位于七重天上,《古兰经》中描写的火狱也为七层。这些都给数字(七)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因而在伊斯兰教的建筑中也会经常出现“七”这个数字,如有的清真寺的台阶是七级,礼拜寺的窗户是七扇,房屋大梁为七根,穆斯林们每隔七天要去清真寺举行一次集体礼拜,古尔邦节和肉孜节的念词要连念七遍,人死后第七天要做一次祭事。

(2)数字“七”既然和伊斯兰教密不可分的,那它自然就有了“保平安”的文化内涵。人死后第7天要办乃孜尔祭奠。维吾尔萨满在进行皮热行巫时,要诵经念咒7遍,用神器在患者身上接触7次,从7个家庭收集7种颜色的布条,挂在有7个枝杈的果树枝上做成神幡。萨满会围绕神幡转7个圈,在7个馕上插7支火烛,从头到脚在患者身上转7次,边转边念咒。在维吾尔族戏剧作品《萨木萨克大叔的欢乐》中,左热汗为了治好萨木萨克大叔的病,跑了七条湖、七眼泉、七条渠,提了七碗水,在七路口拿了七撮土放进七碗水中,用了七种树枝烧开了七碗水,并请来毛拉给丈夫念经祈祷。

维吾尔语中有很多谚语里也含有数字(七),..(不愿去磨坊,结果去了七次)

在这些谚语里的“七”已不仅仅是指代“七”,而是已经引申出了“多”的文化内涵。

从这些现象中我们不难发现“七”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维吾尔族人民喜爱“七”、崇尚“七”的习俗与他们古老的传统和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数字寄托了维吾尔人民祈求平安吉祥的美好感情,这种数字文化也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数字“九”

维吾尔族人民将“九”视为天数,认为它是自然数中最大的数,把它当成自然数的限制,对它倍加推崇。

(1)对“九”的尊崇起源于古代维吾尔人对萨满教的崇拜。古代维吾尔萨满信仰里,“9”代表着“三界”、“四行”、“两个先祖神灵”的集合体。那时的维吾尔人民认为“世界是由九元素构成的”,所以他们把“九”看成是上天赐予的数字。

(2)数字(九)有着吉祥、幸福、富足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民间习俗上。如,根据伊斯兰教的规定,每年伊斯兰历的九月要封斋。在提亲时,南方准备的见面礼中通常要有九个馕(也可以是五个或者七个)。在哈密地区,维吾尔族民间有“过九九”的婚礼仪式。即“求婚九次”、“婚后第九日新郎去拜见女方父母”、“男方的彩礼要有九套衣服、九只羊、九斤油、九升米、九桌水果等”这样的讲究,希望婚后的日子美好、幸福。在婚礼等庆典上的祝福中也包含有数字“九”,例如:

(祝你们幸福美满)

(3)在维吾尔谚语或谜语中也常出现数字(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维吾尔族崇尚“九”的习惯,例如:

(应有尽有,一应俱全)

此外,一些地名中也包含着数字“九”。例如

(喀什一佛教遗址)

(巴楚县古城址)

3.数字(四十)

在维吾尔族人民的传统观念中,数字(四十)有着神圣的地位,与维吾尔族的传统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

(1)数字“四十”有着“圆满、完美”的文化象征内涵,维吾尔族人民也十分喜爱使用数字“四十”。维吾尔民间普遍存在着崇奉“四十”的习俗。在“过满月”时,在请来的客人中要有四十个未满七岁的孩子,主人要准备四十个小馕发给来做客的小朋友,小孩子们拿上馕后要和妈妈来到摇床钱向婴儿说祝词。还有人去世后家人要服丧40天,这40天里不许娱乐,不剃须发,满40天要举行四十日祭,即四十日纳孜尔。在这些民俗中,“四十”早已突破了数字的限制,而是象征着维吾尔族人民心中的“完美和圆满”。

(2)数字“四十”还体现了“美丽、美好”的象征意义。到过新疆的人都知道,维吾尔族小姑娘的辫子多,辫子长,两只眼睛真漂亮。维吾尔族小姑娘的美,和她们的辫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维吾尔族女孩常把她们的头发梳成四十根小辫。“四十”在这里展示了维吾尔族人民独特的审美观以及对数字“四十”的喜爱。

这些体现出了维吾尔族人民十分喜爱使用数字“四十”,自古以来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三、语数字文化体现出的特点

从汉民族和维吾尔民族的数字文化中可以看出由于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的不同,数字文化各有特点。从维吾尔语的数字文化中可以看到宗教文化演变发展留下的痕迹。正因为有了宗教、神话、迷信等的影响,维吾尔族崇尚、喜爱数字“七”、“九”“四十”才尤为明显。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

(一)语数字文化内涵所体现的不同点

1.汉语中有吉利数字的说法,而维吾尔语中没有这一说法。汉民族很多时候崇尚、喜欢使用双数,如数字“六”表示“吉祥如意、顺利”,“十”表示圆满之意。汉民族在选择婚期时,要选择双数。婚庆时,装饰物、“喜字”、洞房的摆设、贺礼也都是如此。选择庆典吉日也常取逢双的日子。而这一切正是人们趋吉避凶的心理反应。维吾尔族则多以单数为吉祥数,这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因为维吾尔族人民认为真主只有一个,为了表达对真主的虔诚,他们偏爱、崇尚单数。单数和维吾尔人民的生活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

2.数字“七”因为谐音是“去”,这对于汉民族来说在多数时候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然而有些时候也不排斥“七”,如有些汉族同志在选择楼层时往往喜欢选择七楼,有“七上八下”这一说法,一些想要高升做官的人想方设法买七楼。而对于维吾尔族来说“七”则是一个备受尊敬和崇拜的数字。数字“七”在维吾尔族人民眼中是一个非常吉祥的数字,极富伊斯兰教文化色彩。

(二)语数字文化内涵所体现的相同点

对于数字“九”的推崇,两个民族有其相同的一面,都视它为尊贵数、吉祥数。有学者认为,突厥语言中“九”这个数字所蕴含的“吉祥”、“幸福”、“数之极限”等文化附加含义起源于古代,有可能源于华夏族的文化观念,亦或是不同民族的相同心理使然。现在,汉语数字九谐音“久”,常常表示的是长久的文化含义。在维吾尔语里数字九有着吉祥、幸福、富足的文化内涵。

结语

数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文化现象或数字的语义内涵,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人研究的课题,因为它涉及面广,文化内涵很深,民族差异甚大,而且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发展、充实、更新,在文化交际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汉、维两个民族由于、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的不同,对于喜爱使用的数字,有着各自不同的、深刻的文化体验,并且这些数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已深深地固定在了语言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了解这一点,可以加深我们对于语言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帮助我们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理解语言、学习语言文化,对于我们学习第二语言大有裨益。(作者单位: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楼望皓.中国新疆民俗[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8.

[2]杨德峰.汉语与文化交际[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

[3]曹红.维吾尔族生活方式[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4]阿不力米提・优努斯、庄淑萍.维吾尔语数字的文化含义[J].语言与翻译,2005,(2).

[5]王小平、候汉敏.维吾尔族民俗文化[M].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6.

[6]陈子涵、马静.语种吉利数字的分析对比[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6(6).

[7]王珍.从维吾尔语谚语看其文化内涵[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2004(2).

[8]华锦木.维吾尔谚语中的数字文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9]闫丽萍.语言数字禁忌文化差异[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1(10).

[10]张宏丽.俄汉数字文化对比[J].理论观察,2011(3).

[11]丁鹏.数字文化禁忌文化浅析[J].语言与翻译,2000(3).

上一篇:高铁真的那么重要吗 下一篇:后课改时期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及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