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税天堂”看过来

时间:2022-08-05 10:49:10

“避税天堂”看过来

提起瑞士,人们第一反应就是“避税天堂”。所谓“避税天堂”,系指免收所得税的国家或地区,如列支敦士登、安道尔、摩纳哥及英属维尔京群岛、百慕大、美属萨摩亚、文莱、开曼、纽埃等等,一些对境外收入免收所得税的国家、地区,如香港、美国也被一些人列入,但并不科学。

避税天堂的成因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本身幅员狭小、资源匮乏,不得不依靠免税吸引境外资金流入,或境外企业在当地注册,从而通过金融资本运作获得丰厚的收益,大多数“避税天堂”属于这一种;另一种则是富得流油,政府不屑“斤斤计较”这些许税收,如迪拜、文莱等。不论哪一种成因,这个国家或地区必定是弹丸之地,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它们或是欧洲袖珍国,或是加勒比海等处不起眼的小岛,因为地大人多的国家、地区倘若不收所得税,财政将无力支持沉重的行政负担。

许多评论家指出,虽然“避税天堂”早已有之,但真正大行其道却是因为近些年全球化趋势加深、和网络时代来临,这二者的交互作用令资本的全球化流通变得更方便、更流行。

一些人士批评“避税天堂”导致金融犯罪者逍遥法外和资金流出国大量税款的流失。众多富裕人士向“避税天堂”转移资金,也导致遗产税等税收减少,这在老龄化国家更形突出,如加拿大1990-2003年流向“避税天堂”的资金增加8倍,达750亿美元,占全部海外投资的20%之多,税收减少将令这些福利国家引以为自豪的高福利,因税源的枯竭而难以为继。

一些分析家认为,“避税天堂”已成为各国巨大的海外税收漏洞,全盛期全球藏匿在“避税天堂”的资金至少有10万亿美元,相当法国年GDP总值的5倍,50%的国际贸易通过“避税天堂”逃税。

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让各国更深刻地感受到,倘全球金融体系这一巨大漏洞不能得到有效监管、堵塞,类似的隐患随时可能爆发,并给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正因如此,自那以后不仅发达国家,许多新兴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也加合限制“避税天堂”的行列,加上有能力开设瑞士等国海外账户的“非富即贵”,对这些账户加强监管,也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

一般认为,“避税天堂”有43个,而5月6日在欧洲财长会议上,和瑞士一样同意签署有关自动交换信息的全球新标准即“信息透明协议”的国家、地区多达44个,尽管其中有一些并非“避税天堂”成员,但总的来说,大多数前“避税天堂”已纳入其中,为建立真正的全球金融监管,迈出坚实的一步。预计经合组织年内可能公布“黑名单”,对少数继续坚持当“避税天堂”的国家进一步施加压力。

当然,也有为“避税天堂”叫好的,这其中以企业家为最多,他们认为,高税收使企业经营成本增大,竞争力下降,“避税天堂”可以降低企业负担。

不仅如此,剩下的“钉子户”通常也是最顽固的,一些观察家指出,巴拿马、迪拜等至今抵制透明化的“避税天堂”出于自身利益,将很可能继续不妥协态度。正如评论家们所指出的,20世纪初,“避税天堂”本只有瑞士一家,正是包括福利国家高税收和“洗钱”、地下交易的需要,才令“避税天堂”遍地开花,只要这种需求仍然存在,“避税天堂”就很难从地球上销声匿迹。

上一篇:浅析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下一篇:张艺谋依然没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