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施工技术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时间:2022-06-14 01:54:38

掌握施工技术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摘 要 根据多年从事建筑工程现场技术工作的经验,本文分别介绍了现场施工技术的要点、现场施工技术质量的控制以及现场施工技术质量的管理,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建筑工程 现场施工 技术控制

一、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要点

1.混凝土拌制、运输技术。混凝土的拌制、运输必须满足连续浇筑施工以及尽量降低混凝土出罐温度等方面的要求。(1)当炎热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混凝土搅拌场、站宜对砂、石骨料采取遮阳、降温措施;(2)当采用自备搅拌站时,搅拌站应尽量靠近混凝土浇筑地点,以缩短水平运输距离;(3)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的运输宜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2.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表面泌水现象普遍存在,为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要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泌水。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保温养护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的降温速度,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提高混凝土块体承受温度应力时的抗裂能力。混凝土浇筑后4H~6H内可能会在表面上出现塑性裂缝,可采取二次压光或二次浇灌层处理。

3.施工工艺技术。(1)基层和保温板施工技术。当建筑物高度在20m以下时,宜采用粘贴式固定保温板法。当建筑物高度在20m以上,小于100m之间,且当不足20m高的旧房外墙表面粘贴强度达不到规范要求时,对于房屋的外凸檐口、装饰腰线、外门窗洞口四周边等特殊部位,应采用粘贴结合法固定保温板。其黏结面积不得小于保温板面积的40%。黏结胶应随拌随用,必须在24h内用完,保温板竖向缝应错列拼接,且在墙角处交错互锁。粘贴保温板在5℃以下、大雨以及四级以上大风时禁止施工。保温板拼缝宽度超过2mm时,应采用同类保温材料或发泡聚氨酯填充密实。当基层平整度偏差超过6mm时,应采用1:3水泥砂浆进行基层找平后,方可粘贴外墙外保温板。(2)砖砌体施工技术。砖砌体主要控制垂直度和砂浆饱满度要求。此外,还应注意拉结筋的设置,相邻工作段的高度差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楼层的高度,也不宜超过4m,脚手眼的设置也应符合有关规定。

二、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质量的控制

1.材料技术指标的控制。(1)混凝土技术指标的控制。施工时带外掺用10%UEA-H的小膨胀混凝土,浇筑到加强带时掺入12%UEA-H的大膨胀混凝土,其强度等级比两侧高0.5等级。施工缝的构造:底板、墙体、顶板加强带的施工缝采用平直缝,板墙主筋通过不切断带的两侧铺设孔径小于5mm的铁丝网,防止混凝土流入加强带,用小于12mm立筋做肋加固,间距150mm~300mm,小于12mm立筋点焊在板墙主筋上,铁丝网绑扎在小于12mm的钢筋肋上。基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宜在C20至C40的范围内选用。(2)沙石、水泥技术指标的控制。进入现场的水泥均应有出厂合格证或实验检验记录,检验结果与原证明书和试验报告不符时,应重新取样复验,严禁使用不合格水泥。水泥出厂后还应注意存放时间,一般不应超过3个月。砂石材料应注意其含泥量和颗粒级配等,组织基建及招标小组的同志和工程监理、承建方技术人员一起,对产品材质、生产工艺、外观及价格等方面进行考察,选定厂家。

2.钢筋笼制作、安装、施工技术的控制。(1)钢筋笼制作方法的控制。为防止钢筋笼在吊装过程中变形,应采取以下措施:在设计时宜采用闭口螺旋箍筋,绑扎时,主筋与箍筋接点梅花形错开用铁丝固定后,其余采用点焊连接;每隔一定的间距布置架立筋,并与主筋点焊或绑扎牢固,以此提高钢筋笼的刚度;在钢筋笼内侧暂安设支撑梁,以此进行补强加固。将钢筋笼插入桩孔时,再卸掉该支撑梁;在钢筋笼外侧或内侧的轴线方向安设支柱,为了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一般都在主筋一侧安设钢筋定位器。(2)钢筋笼吊装沉放与安装的控制。通常都是利用吊车进行吊装沉放的,如使用旋转式机械吊装时,要使钢筋骨架中心与桩孔对中后,才能沉入桩孔中。一般在距离桩位10m左右设置约2m高的吊线坠,至少从两个方向观测控制钢筋笼的垂直度。(3)钢筋笼施工技术措施。为防止钢筋笼在插入桩孔时主筋插到桩尖处的地基土中,一般将箍筋与架立筋预先牢固地焊接到骨架的端部。钢筋笼沉放到位后,宜用大钢筋、钢管或型钢承托固定。如测量钢筋笼顶标高与设计有误差时,不可采取敲打或用力压钢筋骨架的方法,宜用吊车轻轻起吊,并卸掉承托待调整到位后重新固定的方法。为预防浇灌桩芯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钢筋笼与承托件、桩护筒宜焊接固定。

3.质量检验与验收的控制。保温层与基层以及保温层与抗裂砂浆层的粘结强度应按现场拉拔试验结果确定,均在保温层内区域才能符合规范要求。成套外保温体系应做大型耐候试验,即热/雨50℃~70℃周期试验不少于80次,冷/热50℃,-20℃~5℃,5℃周期试验不少于5次,且不得出现表面裂缝、气泡或脱皮等缺陷,即为合格。

三、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质量的管理

1.监理单位质量的管理。建设过程中,监理单位是质量管理者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责任方。它是具有专业水平的队伍,但是,从现行建筑市场上监理单位的技术状况分析,存在诸多问题。虽然监理单位资质等级较高,但监理人员资格、监理人数却参差不齐。所以,质检人员、用户、施工人员要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质量检查人员和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向用户提供高质量满意的建筑产品。

2.原材料质量的管理。首先,要优选采保人员,并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材料质量鉴别水平。其次,掌握信息,优选送货厂家,通过广泛调查,全面掌握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最后,针对建材市场产品良莠混杂情况,还要对建材、构配件和设备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3.加强工程过程的管理。加强工程过程的管理、保证土木建筑工程质量过程控制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过程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认真实施技术交底制度;其次,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均要求制订相应的作业指导书,设置质量控制点,从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多方面实施连续的监控;再次,贯彻执行样板制度。

参考文献

[1]孙虎.浅谈混凝土浇筑技术[J].2003年.

[2]张全.建筑施工工艺的探讨和研究[J].2005年.

上一篇:规范商业银行经营 加强服务收费管理 下一篇:C#.net开发中的word文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