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青少年异常行为与心理问题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22-06-14 01:01:27

广西青少年异常行为与心理问题现状调查报告

【关键词】青少年 异常行为 心理问题 调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B-0038-03

一、研究背景

异常行为,也称为偏差行为或越轨行为,是指背离、违规范的行为。青少年异常行为是指青少年在青春期出现的偏离或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这些异常行为的表现包括校园暴力、欺负行为、逃学、拉帮结伙、吸毒、自杀等。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对道德标准的认识比较薄弱,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对各种消极思想、违法行为缺乏辨别和抵制的能力,很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出现行为异常。近几年来,青少年辍学、吸毒、犯罪、校园暴力以及自杀等社会现象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当前,对广西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异常行为的心理问题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们开展青少年异常行为的研究,分析青少年异常行为及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预防青少年异常行为的途径和教育方法,对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针对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广西青少年(特别针对存在异常行为的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影响青少年异常行为产生的有关因素,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提供依据,为针对青少年异常行为开展特别规范教育提供服务,以促进广西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

三、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广西玉林市区(县)中小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在城区、乡镇基础教育学校中分别选取小学、初中各一所,从中选取小学六年级、初中一至三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研究工具与程序

采用自编《青少年异常行为与心理问题调查问卷》,以班级为单位,对被试进行统一团体施测。课题组成员先对主测者进行培训,要求主测者使用统一指导语,在语言、语速、神态上尽可能一致,以减少对受测学生的影响。受测学生根据自身认识和具体情况独立填写问卷。共发放《青少年异常行为与心理问题调查问卷》2000份。其中,小学六年级发出650份,收回648份;初中一至三年级发出1350份,收回1301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949份,有效收回率为97.45%。

四、调查结果

1.青少年异常行为与心理问题的总体情况分析

对《青少年异常行为与心理问题调查问卷》答卷情况进行总体筛查(筛查结果见表2),按每一题所选选项百分比排名前三位进行汇总分析。

问卷中每一题均反映出被试学生对某些异常行为及心理问题倾向的认识,选取每一题中学生选择最多的前三位选项进行汇总分析,从中可以得知青少年异常行为及心理问题的表现,并由此分析影响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探寻相应的解决方法。

2.青少年异常行为与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对青少年异常行为的具体表现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3.青少年异常行为与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青少年异常行为与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4。

由表4可看出,青少年异常行为与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17.2%的学生认为是社会因素和自身因素,15.9%的学生认为社会因素、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及学校因素均有,归因于自身因素的占8.0%。60.0%的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的程度一般,26.8%的学生对学习很感兴趣,仅有少数学生对学习感到“较没兴趣”。44.9%的学生觉得学习压力一般,大约四成的学生觉得学习压力大。将近半数的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将近半数的学生不明确学习目标或感觉迷茫。学生逃学原因主要源于学校家庭压力大、逃避家长和老师的责罚,其次是寻找自由刺激。超过七成的学生满意自己的外在条件,仅有17.2%的学生不满意自己的外在条件。

4.人际关系对青少年异常行为与心理问题的影响

人际关系对青少年异常行为与心理问题的影响分析结果如表5。

由表5可看出,在亲子关系中,37.4%的学生与家长沟通很好,32.7%的学生与家长沟通较好,19.6%的学生与家长沟通一般。而导致亲子关系不好的原因中,“想法不一致”占18.7%,“想法不一致或其他原因”占14.6%,“想法不一致或要求苛刻”占14.5%。家长对孩子犯错通常采取讲道理或讲道理与体罚并施的做法,各占54.4%和23.2%。当孩子成绩下降时,七成左右的父母会安慰孩子,并分析原因、找对策。大部分的学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在师生关系中,36.6%的学生对师生关系满意,21.8%很满意,30.7%一般,4.6%不满意,2.8%很不满意。大部分的学生表示被老师或父母批评能够虚心接受。在同伴关系中,朋友关系的来源主要是同校、同社区或者同村。超过半数的学生会为同伴取得进步或成功而真心高兴,34.5%的学生暗下决心超过他(她),无所谓的占8.1%,嫉妒的仅占2.1%。

五、讨论

从以上调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出,42.9%的学生认为身边的青少年存在异常行为或心理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学习问题仍是目前困扰青少年的首要问题,大约40%的学生觉得学习压力很大,超10%的学生对学习感到“较没兴趣”,将近50%的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或感觉前途迷茫。青少年的能力和学业成绩会影响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在群体中社会地位以及自尊感的认识,并逐渐影响其自我评价,此次调查结果印证了能力和学习成绩是青少年关注自我发展、体现自我价值的重中之重。因此,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学习问题,弄清学生学习压力的来源,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其次存在的问题是自我适应、人际关系及情感意志问题。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敏感多疑与自卑,调查结果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过程中情绪不平衡、对他人的评价敏感和自尊心强的特点。学校需要加强对青少年情绪的疏导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导致青少年出现异常行为与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自身因素及社会因素等。

家庭因素中,7.1%的学生认为与父母沟通不良,5.6%的家长存在体罚责骂现象;9.5%的家长只关心学习成绩,1.2%的家长对学生漠不关心;4.4%的学生认为父母不好,存在家庭暴力,从未感受到家庭温暖;8.1%的学生认为即使不存在家庭暴力,仍没有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有调查发现,青少年异常行为与家庭支持之间的相关程度非常高,父母离异、家长自身行为的偏差、家庭成员间紧张的人际关系(特别是父母之间存在严重冲突、亲子间存在严重沟通障碍)等,都对子女异常行为的形成具有不同程度的负效应。本研究的调查数据显示,家庭关系中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利因素所占比例不大,但是仍要重视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充分发挥家庭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

学校因素中,7.4%的学生对师生关系不满意,79.5%的学生能够虚心接受老师或父母的批评,这表明学校、家长在阻止学生出现观念偏差和行为恶化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大部分学生都是在共同生活的群体中结交朋友,只有极少数学生是通过网络或者娱乐等公共场所结识朋友。同辈群体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因此,避免青少年误交损友是防止他们出现异常行为的重要保证。有2.1%的学生对同伴存在嫉妒心理,34.5%的学生对同伴存在竞争心理,50%的学生能够为同伴取得进步或成功而感到真心高兴。98%的学生认为心情不好的时候能想办法自我解决或寻求他人帮助,说明青少年在面对挫折时很少需要老师、学校和家人的帮助,他们倾向于维护自尊,不轻易向成年人请教,对社会支持、家庭支持和学校支持的利用度较低。

此次调查结果揭示了广西青少年异常行为与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影响因素。青少年异常行为和心理问题的形成与发展是由社会、家庭、学校、同伴关系以及个体自身原因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对青少年异常行为与心理问题进行预防与控制,需要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为祖国的下一代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

上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下一篇:高中化学复习课引入方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