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时间:2022-06-14 12:56:15

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与学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师生心灵的距离,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使教师工作动机由职业需要上升为职责需要。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陶行知先生曾经告诫我们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中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如果教师随便怀疑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愤怒和反抗,造成师生的情感对立。只有合理运用表扬与批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他们才会打开无形的心理防线,情愿与教师交往。要经常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尤其是对后进生,教师要长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在他们心中播洒自信的种子,让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被欣赏的幸福。我班有个男孩学习不努力,上课不守纪律,随便说话,做小动作,下课打闹,同学们总告他的状。但他聪明伶俐,特别爱劳动,不管是否该他值日,他都会主动打扫卫生。有一天课间我和他闲聊,我说:“你是个爱劳动、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你又那么聪明,如果能自觉遵守纪律、爱学习那就更好了!你一定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没想到从此以后他劳动更积极了,课堂纪律、学习都有明显的进步,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常和他一起玩耍的调皮学生都有了进步。我想,教师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所以,适度的表扬与鼓励,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被欣赏的愉悦中奋发、崛起。不容怀疑,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的东西可以挖掘,关键是怎样挖掘,何时挖掘。对学生而言,被人欣赏特别是被老师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而教师欣赏学生也是一种境界和美德,是一种沙里淘金、发现绿洲的快乐。

二、以爱为主线,实现师生间民主平等、互相信任

家庭教育的实践者提姆认为,教育的核心应当是爱的教育,也有人说爱学生是做一个合格教师的底线,如果一个人连爱学生的心都没有,那他就不适合做教师。由此可见,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一个老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引发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动力,有了这种情感和动力,才会有师生和谐的基础。师爱是使学生产生自尊、自爱、自信的重要精神力量,只有学生具备这种精神力量,师生关系才能提高到较高层次的水平。“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完成育人任务,就要让学生喜欢你、亲近你,愿意听你的话,也愿意向你倾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只有当学生的情感大门朝着教师敞开时,师爱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教师的爱来源于对学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因此,作为教师,不仅应该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应该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家庭状况,特别是对失去家庭温暖、性格行为怪异的学生,对学得苦、学习成绩却不佳的学生,对学习成绩差、行为不良的学生,教师更要经常与他们进行情感的交流,让爱与关怀如春雨滋润他们渴望成长的心田。

爱学生,就是教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无限温暖。比如:学生生病时你送的一盒药,雨天你给的一把伞,摔倒时老师伸出一双手。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亲切的问候、一个鼓励或奖励,都会让学生难以忘怀。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爱老师,形成理想的师生互爱。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我把这句话铭记在心上,并常与学生讲:“我是你们的朋友,在求学的道路上愿与你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这很快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在班级管理上,班委会由学生选举产生,实行民主集中制,学生干部与全体同学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同学们的管理才能。对于学生,不要以成绩定位优生和后进生。在某些学校,老师会用成绩来给学生排位置,这样一来,成绩不好的学生就一直被留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老师的这种做法无疑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久而久之,学生自认为是后进生,从此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尤其是对后进生,我们更要杜绝那种居高临下、挖苦、打击和讽刺的做法,要认真了解情况,分析原因,找学生谈心,虚心听取学生的真实想法,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达到教育的目的就会更顺利。因此,在教育界有一句流行的名言:“把学生看做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做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

信任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用真心之犁去耕耘学生心田,必须遵循由点到面、由浅及深的规律。若忽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则两者间缺少平等相待、倾心交流的氛围。双向交流是师生双方心与心的相知、相融和相通的途径。学生希望老师给予的爱并不高,有的时候,老师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偶尔表扬,都会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令他们终生难忘。信任学生,特别是那些犯过错误的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他们消除隔膜、化解对立情绪,给他们多一些理解与宽容,就可以化消极为积极。如我们班有一位经常不做作业的同学在交作业时说“作业忘在家里了”,同学们都说他没做作业还说谎。这时,我们不能轻易下结论,而是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告知同学们,在没有知道事实之前不能胡说,先给那位同学坚强的后盾,同时了解其原因,通过经常接触、交流、鼓励学生,才能激活学生的心灵。我们只有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加强双向交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以心交心,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建立彼此的默契。

三、宽容是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良剂

宽容是增进师生感情的催化剂,是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良药”。教师必须拥有一颗善待他人的宽容之心,并以这颗宽容之心去理解体谅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成年人犯错误都不可避免,更何况一群没长大的孩子。我们的学生观和成才观应该是: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教育是心与心的交融、情与情的共鸣,没有教育者的真情投入,哪有学生的真情回报?

另外,宽容学生也是给学生一个台阶,其实也是给自己一个台阶,这是一种冷处理的教育方法,它可以避免矛盾升级,为后面妥善解决矛盾留下思考的时间、空间。给学生一个台阶,不是教师对学生犯错误不管不问、消极退让,而是用更机智的措施、方法,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触及学生的心灵,唤起自尊,引发自悟。给学生一个台阶,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能化解矛盾,走出尴尬之境,还能使学生提高认识,提升精神境界。其次,教师要坚持实事求是,不发火,不讽刺,不挖苦,不置之不理,不故意冷淡。

四、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即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

时代在发展,人才观也在变化,我们的教育思想必须适应当今和今后的需要。作为教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要按照时代的需要培养出一批敢想敢干,善于汲取新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的新型人才。而这样的人才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才能被培养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分析自我、转变观念,才能真正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上一篇:教学实践让我真的“变”了 下一篇:师范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