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碘油介入治疗16例肝癌患者的护理

时间:2022-06-14 11:27:27

热碘油介入治疗16例肝癌患者的护理

【摘要】 报告了16例热碘油经微导管栓塞技术治疗肝癌患者的护理。介入治疗后密切观察有无肝功能衰竭症状,合理安排卧床及穿刺点护理,做好疼痛护理,认真观察有无皮肤损伤、体温升高、呕吐、腹痛、消化道出血及肝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处理,给患者以精神支持和做好饮食指导。本组术后2例因肝功能衰竭,住院3~4个月死亡。2例出现皮肤损伤;13例患者体温升高;5例出现黑便;3例术后出现肾功能异常;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好转。

【关键词】 肝癌;放射学,介入性;护理

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目前公认的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最有效的非手术疗法,成为肝癌术后复发及不能手术切除肝癌首选治疗方法。主要是有选择的栓塞肝动脉,阻断肿瘤的血供,使其失去营养、体积缩小而坏死。同时,注入化疗药物及栓塞剂,直接杀死肿瘤细胞。我科自2005年2月至2006年10月对16例肝癌患者实行瘤体内加热碘油化疗栓塞术,治疗中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收到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5年2月至2006年10月我科收治原发性肝癌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32~75岁,平均53.5岁。经临床症状、体征、AFP、B超、CT、肝血管造影或肝穿刺细胞学病理证实为肝癌,均符合《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肝癌的诊断标准。组织学分型:巨块型6例,结节型10例,直径1.2~14.0 cm。临床分期:Ⅰ期3例,Ⅱ期9例,Ⅲ期4例。肝功能Child分级:A级8例,B级6例,C级2级。

1.2 治疗方法 TACE采用selding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造影成功确立肿瘤供血动脉,将表阿霉素30 mg与超液态碘油10 ml混悬后加热至65℃,透视下经微导管脉冲挤压式栓塞。从肿瘤供血动脉远端开始,边栓塞边退管。栓塞终止点为肿瘤充填密实,瘤周门静脉小分支显影,供血动脉“铸形”或发生反流[1]。间隔4~6W行第2次插管化学栓塞。

1.3 治疗效果 本组肿瘤完全性充填栓塞16例,3例栓塞1次,8例栓塞2次,5例栓塞3次,共计34次。栓塞后3~4个月2例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6例5个月后肿瘤复发治疗中,8例随访6~10个月未发现肿瘤进展及转移迹象。

2 护理对策

2.1 术后卧床及时间 有研究表明[2],栓塞术后采用舒适卧位及合理的卧床时间,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不良反应,并且不影响患者预后。①弹性绷带包扎穿刺点,同时用0.5 kg砂袋压迫6 h,术侧肢体伸直制动,12 h 内只可轻微水平移动,仰卧24 h后方可下床活动[3],但应避免下蹲等增加腹压的动作。②由于患者肢体伸直制动,禁止翻身,容易出现腰背部酸痛,失眠及肢体不适等症状[4],可每小时在患者颈肩部、腰背部、尾骶部进行局部按摩等,缓冲背部肌肉的压力,以减轻疼痛。③观察穿刺处伤口有无渗血和血肿,观察肢体颜色、温度和感觉。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告诉患者如局部有湿热感须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本组术后4例患者在观察期内穿刺点出现血肿并伴有穿刺点渗血,无下肢静脉回流障碍而导致肢体颜色、温度改变。经延长加压包扎时间、肢体制动后均在术后48 h内停止渗血,纠正了血肿体积增大。

2.2 病情观察 ①术后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每小时监测血压、心率、呼吸1次。年龄较大及术中出血较多者,15~30 min监测1次,血压平稳后4 h监测1次;②观察患者皮肤及巩膜黄染有无消退,监测肝功能等生化指标有无异常改变,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肝功能衰竭,详细记录24 h出入量;③观察患者肝区疼痛、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是否加重,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本组2例患者出现嗜睡、行为异常、肝功能生化指标异常、腹胀加重,给予禁食蛋白质,保持大便通畅,口服乳果糖及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保肝药物,肝功能改善不明显,住院3~4个月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

2.3 疼痛护理 本组13例出现上腹部烧灼感,3例出现肝区疼痛,可能与热碘油及酒精栓塞刺激有关,由于血管内操作、栓塞均易引起疼痛[5]。①检查患者上腹部有无进行性增大的肿块及腹膜刺激征。加强巡视,每0.5~1 h观察1次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鼓励患者说出疼痛的感觉,耐心解释引起疼痛的原因;②轻度疼痛者通过语言沟通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分散,鼓励患者增强自信并引导患者思维逐渐移至日常关心的话题,诱导患者诉说以转移其注意力,通过对患者的治疗性触摸,松弛紧张肌肉,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和孤独感[6]。分散注意力对疼痛所产生的控制作用已被国内外学者所证实[7];③30°以内抬高床头以缓解腹壁张力,指导家属轻抚腹部,给患者以精神支持;④肿瘤介入治疗中栓塞操作是致痛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栓塞物质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局部组织出现缺血和瘀血,缺血和局部肝组织膨胀牵拉可直接引起患者的疼痛。此外,血管痉挛也是致痛的重要因素[5],因此,对心理干预效果不明显的较重疼痛患者,给予解痉、扩血管和镇痛药物治疗。经过上述处理,本组所有疼痛患者均获得缓解。

2.4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①皮肤损伤:本组2例巨块型肝癌患者术后2 d出现肝区皮肤红肿、灼热感,范围8 cm×10 cm、12 cm×15 cm,立即以利多卡因局部封闭,密切观察红肿区无加重和范围扩大,利多卡因封闭2次/d,3 d后红肿及灼热感明显减轻,10 d后症状消失。原因可能为药毒性皮肤损伤和缺血性皮肤损伤[8];②体温升高:本组1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T37.8℃~38.6℃之间,持续了3~6 d,原因主要为肿瘤组织坏死,毒性吸收所致。4 h观察1次体温,T在38.5℃以下或无明显不适,可给患者多饮水,多休息,若T在38.5℃以上或有头痛、头晕等明显不适,给以温水擦浴或用药物降温;③恶心、呕吐、腹痛,术后患者的肝肿瘤组织由于血供阻断,化学药物的杀伤可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胸闷、腹痛。术后遵医嘱使用止吐药物,腹痛较重者给予适量的镇痛剂;④应激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本组5例术后出现腹部不适、黑便,肝癌患者肝功能较差,凝血功能障碍,介入创伤造成的出血较明显,出血量偏多,当栓塞剂返流到胃、十二指肠动脉时可引起胃炎、胃溃疡等并发症[9]。术后给予心电监护,每30 min监测血压、心率1次。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黑便的次数、量、时间及有无呕血和腹痛不适等,注意观察出血量是否增多,准确记录出血量。遵医嘱给予止血敏(酚磺乙胺)3.0 mg、止血芳酸(氨甲苯酸)0.6 mg及维生素K130 mg静脉输入。术后所有患者常规使用抑酸剂及胃黏膜保护药物,经积极处理5例患者黑便于2~3 d消失;⑤肝肾功能损害:本组2例术前肝功能异常者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加重,总胆红素上升,皮肤、巩膜黄染加重、心率增快、烦燥继而嗜睡。故应密切观察患者P、R及神志变化,定期监测肝功能并予以保肝治疗。2例患者肝功能衰竭进行性加重,虽经积极治疗未成功而死亡。由于肝动脉大剂量栓塞化疗后肿瘤坏死,有毒物质吸收入血,肾脏作为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重要脏器常受到影响,尤其是化疗药物,因此要充分水化,加用小剂量速尿,以增加尿钠排泄[10]。术后监测每小时尿量,定期复查肾功能。本组3例术后出现肌酐、Bun异常增高,尿量减少,经及时处理好转。

2.5 饮食及营养指导 由于疾病原因,患者术前相当一段时间不能正常进食,而且个体差异也很大,需要护士因人而异进行饮食指导。术后禁食12 h,12 h后给以高热量流质饮食,3 d后改为软食,给以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丰富和易消化的饮食,避免坚硬、粗糙、多纤维、油炸等食物,口服药物予以研碎。

2.6 心理支持 肝癌患者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手段,都有愈后不好的结果。患者往往抑郁、悲观,对治疗存在疑虑,加之疾病的折磨,心情焦虑、烦燥、易怒。护士首先理解同情患者的切身感受,耐心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目的、大致过程、配合要点、注意事项及预期疗效,同时说明介入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使患者减少顾虑、配合治疗。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使家属给患者以全力精神支持,让患者感到被尊重、被关心、被重视,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以尽可能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3 小结

研究表明[11],介入性热化疗加热碘油栓塞优于介入性热化疗,而后者优于介入性化疗。通过对术后患者严密观察,特别是意识,肝功能指标监测,切实做好患者的身心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达到了较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范荣,岳玲.热碘油经微导管栓塞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5):3.4.

2 姚美霞,钟华,朱小红,等.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卧床及卧床时间研究.现代临床护理,2004,30(5):11.13.

3 王滨,曹贵文.介入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6.

4 董瑞馨,李辉.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不适原因分析及护理.护理杂志,2003,20(7):66.67.

5 Lee SH,Hahn ST,Park SH.Intraarterial lidocaine administration forrelief of pain resulting from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Its beffectiveness and optimal timing of administration.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2001,24(6):368.371.

6 王彦,王子轩,刘志梅.对肝癌介入治疗中疼痛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7,42(5):424.426.

7 周会兰,蒋晓莲.分散注意力控制疼痛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2):88.90.

8 李晓明,罗莎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致肝区皮肤损伤的护理体会.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4):1286.1287.

9 肖书萍,王桂兰.介入治疗与护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

10 陈楠.药物性肾损害.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5):331.333.

11 张洪新,王执民,任炜,等.介入性热化疗与介入性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对比.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19(4):339.342.

上一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下一篇:对长QT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及临床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