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 在诊断小肝癌中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06-14 06:09:07

多层螺旋CT 在诊断小肝癌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 诊断小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59例确诊为小肝癌患者的CT资料。结果 病灶位于肝右叶39例,肝左叶18例,肝尾叶2例,共发现67个病灶。单发癌结节43例,多发癌结节16例,结节直径06~29 cm。CT 平扫检出率为6269%,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检出率分别为7910%、7313%和6119%。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在小肝癌的诊断上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有助于小肝癌的早期诊断。

【关键词】 小肝癌;多层螺旋CT

作者单位:515154 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放射科 小肝癌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肝细胞癌症,是指在肝组织内单个肿瘤结节的直径<3 cm或2个结节直径的和<3 cm[1]。螺旋CT由于扫描速度快,不仅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完成扫描部位,获得各期图像,并能清楚显示肝脏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特点,避免了因呼吸运动造成的伪像和遗漏。本文主要对螺旋CT诊断小肝癌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9例,男35例,女24例,年龄32~68岁,平均597岁,小肝癌早期多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以出现肝区疼痛、食欲不振、疲劳乏力、甚至日渐消瘦等症状。黄疸为晚期症状。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的发生率很高,部分患者有大量饮酒、脂肪肝病史。B超体检发现34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

12 诊断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均使用美国GE64排128层高档螺旋CT(Lightspeed VCT)。采集层厚0625 mm容积扫描,重建层厚1 mm,检查前患者禁食1 2 h,检查前30 min口服500~1000 ml2%泛影葡胺或125%等渗甘露醇,先予全肝平扫后增强扫描,对比剂为优维显,浓度300 mg I/ml,注射速率3 ml/s,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25 s、60 s、120 s行肝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扫描。

2 结果

21 CT 平扫表现 本组59例检出病灶位于肝右叶39例、肝左叶18例、肝尾叶2例,共发现67个病灶; 单发癌结节43例,多发癌结节16例; 结节直径06~29 cm。平扫发现42个病灶(6269%,42/67),其中36个癌结节呈低密度,6个癌结节因伴脂肪肝而呈等高密度。

22 CT 三期增强扫描各期表现 小肝癌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增强扫描表现均包括明显强化(均匀高密度、不均匀高密度或环状高密度) 、中等强化(等密度) 及无明显强化(低密度)。动脉期检出病灶53个(7910%,53/67),门脉期检出病灶49个(7313%,49/67),延迟期检出病灶41个(6119%,41/67),见表1,图1。

表1 小肝癌病灶在CT三期增强表现的类型(例,%)

a.平扫:肝S8段见一低密度结节灶,边界清楚

b.增强扫描动脉期: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密度高于肝实质低于同层主动脉

c.增强扫描门脉期:强化减弱,其内小灶性低密度坏死区显示更清楚

图1 CT平扫及增强各期表现

3 讨论

小肝癌(SHCC)的定义尚未统一,中国肝癌病理协作组的判定标准是:单个癌结节最大盲径≤3 cm,多个癌结节数目不超过2个,最大直径之和≤3 cm。小肝癌无特殊临床表现,大多数是从高危人群普查或健康体检中发现。小肝癌在CT平扫中多呈低密度结节,边缘清楚或不清楚,少数可有假包膜,病灶密度多数均匀,少数可出现小灶性坏死。病灶边缘模糊的原因与乏纤维假包膜及浸润性生长有关。小肝癌在动态CT增强扫描有多种表现,宋世宏[2]研究报道,大多数小肝癌在三期扫描上呈典型的“快进快出”特点,即动脉期呈高密度、门脉期及延迟期呈低密度,此类典型表现约占60%,与本组病例基本一致。平扫低密度的小肝癌,大多数瘤体在动脉期呈高密度(高于肝实质而低于同层主动脉密度),若门脉期呈等密度,则需与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等富血供疾病鉴别。动脉期瘤体呈等密度,门脉期必须降至低于肝才可以考虑小肝癌,若门脉期为等密度,则延迟期需为低密度才可以考虑小肝癌。小肝癌尚有多种不典型CT表现,如三高三低(增强扫描时三期均表现为高密度或均为低密度)等是目前研究之重点,在检出和定性方面,肝动脉期表现价值最大。本组病例共发现67个病灶,平扫检出率为6269%,而多层螺旋CT 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检出率分别为7910%、7313%和6119%。检出率以动脉期最高。延迟期扫描可提高分化好、乏血供sHCC 的检出率。与李占军等[3]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 多期增强扫描对sHCC 诊断更具有重要意义,能更准确、全面地反映sHCC不同时相的血液动力学变化,通过不同时期的扫描,突出sHCC的增强表现特点,从而提高sHCC 的辨别率、检出率和早期诊断的准确率,有利于与其他肝脏小病变进行鉴别。

参 考 文 献

[1] 李向阳,宋倩超声与C T 诊断小肝癌的对比研究.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2):15747575.

[2] 宋世宏 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小肝癌的价值与临床意义.中国卫生产业,2011,8(27):85.

[3] 李占军,李颖勤,秦培鑫 多层螺旋CT 在诊断小肝癌中的应用.临床合理用药,2011,4(11):5354.

上一篇:妊娠对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下一篇: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