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9+3” 放飞贵州梦

时间:2022-06-13 11:30:29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处于跨越发展关键时期的贵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依靠教育,这是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贵州人民的殷切期盼。

由此,一项决策推向前台:实施教育“9+3”计划,这也是今年贵州“十件民生实事”之一。

到2015年,以县为单位,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普通高中在校生、中职在校生规模分别达到85万人左右。

计划已经出台,目标牢牢锁定。

对4000万贵州人来说,这是福音,更是号角。

做实“9+3”,打响新时期教育攻坚战,贵州已然在路上。

“贵州的教育一定会好起来!”今年全国“两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这句话,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发展教育的决心,这也是我们攻坚克难、谋求更美好未来的铿锵誓言。(执笔:赵俊涛)

2013年,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教育“9+3”计划的意见》正式出台。意见明确对“9+3”计划提出具体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将压缩行政经费的5%用于支持此项计划”、“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实行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等一系列关乎贵州教育事业的利好政策纷纷出台。

如何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答案之一是“科教兴黔”。人才问题是制约贵州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同步小康离不开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省委、省政府站在全局的高度,针对制约贵州教育的两大薄弱环节进行精准部署,将“9+3”列为“十二五”期间教育系统的重大项目来抓,同时也列入2013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

牵动人心的“4%”

鼓舞人心的“5%”

3月5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庄严宣告,“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

这个“4%”,曾牵动着亿万国人心。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首次提出4%的目标,此后一系列党和国家的教育发展政策和规划中,这个目标被反复强调。新世纪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到2012年实现4%。

教育投入,是支撑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超过2万亿元的教育经费投入传递出一个信号,那就是党和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教育”一词共出现35次,用较大篇幅讲教育并提及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2013年春,贵州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同样令人振奋:过去五年,贵州的主要经济指标总量翻了一番以上,近两年经济增长速度排位上升到全国第三位和第二位。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省长谢庆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突破4%时,贵州省的这一比重已超过6%,2013年行政经费压缩5%也将全部投入教育。”

作为经济不发达省份, 贵州教育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一直很大,例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78.6%,低于全国水平12.9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62.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8个百分点。为此,《意见》明确提出“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实行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任务,一系列决策部署特别向农村、边远、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倾斜。

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这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方针,成为“9+3”计划的理论指导、“穷省也要办大教育”的精神指导。

巩固“两基”攻坚成果

完善“控辍保学”机制

立春不久,丹寨县雅灰小学五年级男孩刘照多背上一筐换洗衣物,从十多里远的羊甲村赶到学校参加开学典礼。他和雅灰小学600多名贫困山区的同学一样,从两年前开始在学校住读。

如今,农家学生“学不饱”、农村家长“管不到”的现象在贵州部分寄宿制小学得以解决。2009年,全省“两基”工作通过国家督导评估验收,基本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有学上”的问题。2011年起,贵州省全面启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工程,在农村中小学“校校有食堂”的基础上,更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65个县将实现义务教育阶段“人人吃午餐”目标。

贵州600多万农民工外出打工、省内就有了116万留守儿童,2012年,高辍学率造成约23.7万人辍学。近两年来,由于“两基”验收成绩是在较低水平的基础上突击完成,全省义务教育总体水平不高,义务教育各项办学指标(如:入学率、巩固率等)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有“难保持”、“易反复”等特点,加之对留守辍学儿童监管不当等客观问题存在,贵州农村辍学儿童死亡事件曾一度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随着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大量增加,义务教育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突出表现在一些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大幅反弹,从而引发社会问题。

为此,省教育厅从去年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出了“以营造‘两基’氛围,用“两基”的办法来打‘控辍保学’这场硬仗”,建立了“控辍保学”长效机制,明确每年初层层签订 “控辍保学”责任书,特别强调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学生学籍变动管理。《意见》中提出:到2015年,以县为单位,小学生辍学率控制在1.8%以内;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2.8%以内,9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85%以上,办学经费得到保障,义务教育学校符合办学标准,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基本消除城镇“大班额”,教师整体素质大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60个以上县(市、区、特区)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

“贵州速度”强调“快”字,贵州教育当然慢不得。教育发展的规律决定了周期长、见效慢,所以,教育发展必须超前发展。

教育是民生所系

就业是民生之基

如果说“9”是教育“基石”,那“3”必然是就业“支柱”。在“9+3”计划中,“9”的重点是巩固提高和均衡发展,难点是“控辍保学”;“3”的重点是大力发展中职教育,难点是扩大中职招生和在校生规模。

据统计,目前贵州每年有16.3万初中毕业生不能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随着贵州省“四化同步”进程加快,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需要大量适应现代技术条件的产业工人,职业教育落后成为制约全省经济发展的人才瓶颈。

“职校一人,就业一个,致富一家”的招贴在贵州不少县区渐被熟知。“中职教育全面免学费将是大势所趋。”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说。从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包括贵州、内蒙古、山西、江苏在内的全国九个省市区,将全部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学费。

今年2月,教育部《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这是国内第一份专门聚焦中职学生发展和就业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中职生的就业率超过95%,已经远远高于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率。但高中阶段教育恰恰是我省教育发展的短板:毛入学率为62.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0个百分点,其中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比例约为7∶3。

《意见》明确指出,到2015年,贵州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普通高中在校生、中职在校生规模分别达85万人左右,力争基本形成1∶1格局。目前,贵州职业教育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如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等,还不能满足贵州省加快工业化进程中对大量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办法总比问题多。2011年11月,清镇职教城开工建设,标志着贵州省开始打造结合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的现代化、集群化、规模化的职业教育聚集区。“职教航母”起航,全省各地职教园区也随之掀起建设高潮。用省委书记赵克志的话来说,“清镇职教城的建设是一个创举,模式值得推广”。在调整教育结构过程中,不断丰富“教育优先发展”的内涵,创新中等职业教育的传统办学理念,不失为促进该项教育发展的突破口。还有即将打响的贵州中职“百校大战”,借鉴“百团大战”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法,对实施教育“9+3”计划提出:组织115所中职学校为“百校大战”项目学校,作为大力发展三年免费中职教育的主力军,集中解决贵州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薄弱、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培训认证等问题。

党的十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

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贵州的“中国梦”。实现这个梦想必须教育优先。贵州作出“压缩行政经费5%支持实施教育‘9+3’计划”的决定有着丰富的内涵,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历史性选择。(责任编辑/蒋叶俊)

上一篇:要刊视点 9期 下一篇:丹寨:“第二家园”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