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90例治疗体会

时间:2022-06-13 10:55:45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90例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267-01

【摘要】 目的: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对90例确诊为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6~13岁占55.6%。咳嗽呈刺激性干咳、痉咳的患儿占95.6%。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93.3%)。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数正常(占71%)。结论 小儿MP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利于明确诊断及有针对性的治疗。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性 小儿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由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肺部急性炎症病变。MP感染在小儿中较常见,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此种感染可并发肺外多系统的损害,主要累及消化、心血管、皮肤、黏膜及神经系统等[1]。本文对2008年12月至2011年5月我院明确诊断并治愈的90例支原体肺炎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共收治9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根据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诊断标准:①持续剧烈咳嗽,X线所见较体征显著,胸片可见两肺点网状阴影或斑片状阴影或大片状阴影;②全身症状比胸部体征明显;③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稍增高;④应用大环内酯类效果好,其他抗生素如青霉素类无效;⑤血清MP-IgM阳性。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1岁12例,~3岁28例,~6岁22例,~13岁28例。

1.2 临床特点:90例患儿血清MPIgM均阳性。 ~1岁者占13.3%~3岁者占31.1%,~6岁者占24.4%,~13岁者占31.1。表现为持续性中等度发热52例(57.8%),咳嗽呈刺激性干咳、痉咳86例(95.6%),肺部听诊闻及干罗音64例(71.1%),湿罗音26例(28.9%),肺外损伤24例(26.7%)。

1.3 方法:采用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IgM),MPIgM抗体测定,滴度≤1:40为正常,测定以抗体滴度≥1:80为阳性。90例患儿均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痰细菌培养、胸片、血沉、心电图、心肌酶谱、B超等检查。

2 结果

2.1 90例MP肺炎MPIgM检测结果? MPIgM≥1:160有72例(80%),MPIgM≥1:80的12例(13.3%)。痰培养支原体阳性6例(6.7%)。71%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正常,但血沉(85.0%)及CRP(52.0%)都升高。

2.2 支原体肺炎的肺外合并症?共24例患儿出现肺外并发症,主要渗出性胸膜炎、血小板减少、消化道功能紊乱。

2.3 治疗与转归?所有患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20~30mg/(kg•d)静脉输注,连用5d~14d,待病情控制、临床症状改善后改为口服阿奇霉素10mg/(kg•d),用3d停4d,总疗程3~4周。对合并有细菌感染者加用头孢菌素,对喘息患儿加用雾化吸入,同时给予止咳、退热等对症治疗。对肺外系统损害者给予对症支持处理,如:对并发心肌损害者进行营养心肌、休息、能量支持治疗,并发颅内压增高者适当使用甘露醇等。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超滤过性病原微生物,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可造成小范围流行。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基本病程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样变,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咳嗽的肺部炎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国内其发病率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30%,国外文献报道为50%[2],且有逐年上升趋势。MPP在儿童各个年龄组均可发病,本组病例55.6%为6~13岁。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持续中等度发热,刺激性干咳或痉咳,早期查体大部分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大部分患儿外周血白细胞正常,血沉及CRP升高。适时的检测血清MPIgM抗体以早明确诊断。

随着支原体肺炎发病率的升高,肺外合并症也渐增多,本组肺外合并症24例,发生率为26.7%,其中以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发生率较高。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没有细胞壁仅有细胞膜的非典型微生物,蛋白质丰富。因此用干扰蛋白质合成的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可达到满意的疗效。大环内酯类药物抗炎作用也与抑制氧化爆发和细胞因子有关。研究表明,大环内酯类可直接抑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释放活性氧(活性氧可引起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也可抑制IL-6和IL-8产生,故使用该类药物既可杀菌又可抑制肺部炎症反应。

参考文献

[1] 王锐.小儿支原体肺炎43例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5):5.

[2] 张含,尚云晓.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8,30(5):236-238.

作者单位:110032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

上一篇:T-cadherin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侵袭潜能... 下一篇:腔镜下甲状腺肿物切除的手术配合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