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室内设计的基本元素浅谈

时间:2022-06-13 08:06:04

医院室内设计的基本元素浅谈

本文针对医院室内空间设计的色彩问题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阐明了现代医院室内设计的关键要素及注意事项。

1. 医院室内色彩的内涵

色彩调节是Color Conditioning的译名,医院的环境色彩就是以色彩调节为中心的一种手段,即将医院的建筑、设备、交通、器械、工具等施以色彩的同时,利用这些元素所具有物理、心理和生理的性质,为医院环境提供舒适、美观、高效、安全、方便的配色设计。

1.1 色彩的物理效果

具有颜色的物体总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影响人的视觉效果,使物体的大小、形状等在主观感觉中发生变化,这种主观感觉的变化,能够用物理单位来表示,常称为色彩的物理效果,其效果由轻到重的顺序是白

1.2 色彩的心理效果

色彩的心理效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悦目性,就是它可以给人以美感;二是它的情感性,就是它能影响人的情感,引起具象或抽象联想,乃至具有象征性的作用。随着年龄、性别、民族、地域、健康状况等的不同,对于色彩的好坏也是有差异的,这表明,在进行医院色彩配置时,要细致考虑以上诸多因素对不同色彩环境的要求。

1.3 色彩的生理效果

色彩的生理效果在于对视觉本身的影响,医院一般是将器物的补色作为背景,以消除视觉干扰,减少视觉疲劳,使视觉器官从背景中得到平衡和休息。因此,在现代医院设计中,浅色调的米黄、乳黄成为了医院室内色彩的基调;橙色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消化系统,对喉部、脾脏等疾病有辅助疗效;紫色可以松弛运动神经、缓解疼痛,对失眠和精神紊乱可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红色能促进血液流通,加快呼吸,焕发精神,对麻痹、忧郁病患者有一定刺激缓解作用;绿色能够降低眼压,安抚情绪,对高血压、烧伤、喉痛感冒患者均为适宜;平静和谐的蓝色用以舒缓肌肉的紧张,松弛神经,有利于肺炎、情绪烦躁、神经错乱以及五官疾病的患者,同样急诊室也可以采用浅蓝色的冷色调,提示医护人员在处理急诊病人时需要沉着冷静。如果不了解色彩的生理效果,只凭主观爱好进行色彩设计,那么会在心理上给医院及病患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

1.4 色彩的标志作用

色彩的标志作用主要体现在安全标志、空间导向、空间识别等方面,有效利用色彩的标志作用可提高工作效率、方便信息的传导,有利便捷、保障安全。

2. 医院室内的设计元素

首先,色彩分层应根据楼层不同、科室不同,在每层的色彩运用上,通过色彩加以区分,也是在建筑上配合标识系统的手法之一。

其次,数以千计的各种配色都有其不同的特色,或平淡、或突出、或古典、或清新,在医院统一规划配色,以平淡柔和的浅粉和高雅的淡灰组色为主(如白+米色、粉绿+象牙黄、浅蓝+象牙白、灰白+米黄等),局部需要画龙点睛的部分点缀以少量的清新组合(如蓝+白、绿+黄)。

2.1 门诊大厅(问询、挂号、收费、取药)大空间、动态区

应具备宜人的排队等候环境,具备良好的空间指导作用。可以大量采用简洁、耐用、中高档材料,以及大量重复性标识指引牌、电子屏、公用电话、室内绿化等设施,较高的室内照度,给人一种明快、亲和的自然色系,既为室内带来了生机活力,也为患者提供了恬静、舒适的救治环境。

2.2 候诊区、中空间、亚静区

应具备相对安静的等候环境,能观察到诊室内的工作情况。可以采用通透隔音的隔断材料,提供舒适的座椅、电视、电子屏、叫号系统等设施,营造相对稳定的等候环境。同时,在公共区域,以柔和、高调暖色为主导色,增添医护人员的亲和力。

2.3 各诊室、小空间、安静区

应具备亲切宜人的环境,以及相对的私密性。可以大量采用简洁、耐用的材料,局部选用高档材料点缀,使用浅色调平和病人情绪,能有效地消除病人及家属普遍紧张、恐惧的情绪。

2.4 各病房及病区辅助空间、小空间、安静区

应具备安全舒适的环境。可以使用温和的色彩柔和的暖光源,加上适宜的照度,让病人有回家的感觉。例如,在病房区域选用淡雅的浅绿与枫木的搭配,隐喻万物复苏,大地回春,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疲惫和控制急躁的情绪。

3. 结语

色彩可以从生理到心理给人造成的影响,因此医院室内的装修设计应遵循色彩元素的功能特性,并正确地加以运用,起到缓解疲劳,抑制烦躁,调节情绪,改善机体功能的作用,从而减小病患对医院、对疾病的恐惧感。

参考文献

[1] 赵文杰. 现代医疗室内建筑装饰设计探讨[J]. 现代医院,2010(10).

[2] 国立伟. 医的室内建筑装饰浅谈[J]. 医院管理,2009(18).

[3] 王卓毅. 医院建筑装饰设计浅析[J]. 经络技术协作信息,2009(15).

[4] 陈松. 现代医院室内设计的关键要素[J]. 林业科技情报,2009(4).

[5] 王艳洁. 医院室内空间设计探讨[J]. 建筑与结构设计,2009(3).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

上一篇:基于环境心理学浅谈南湖校区公共空间设计 下一篇:现代阳台空间多元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