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时间:2022-06-13 06:44:03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摘要:市政道路是城市市政建设的重点之一,确保其施工质量至关重要。现将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通病最常见的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预防

Abstract: the urban road is one of the focal points of the city construction,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is very important. Now the municipal roa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the common problems of the most common quality problems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analyzes the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the preventing measures.

Keywords: municipal road, engineering quality, common failing,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路床土过湿或有“弹簧”现象的处理

1、现象:路床土层含水量超过压实最佳含水量,以致大部或局部发生弹软现象。

2、治理方法:

(1)雨季施工土路床,要采取雨季施工措施,挖方地段,当日挖至路槽高程,应当日碾压成活,同时还要挖好排水沟;填方路段,应随摊铺随碾压,当日成活。遇雨浸湿的 土,要经晾晒或换土;

(2)路床土层避免填筑粘性较大的土;

(3)路床上碾后如出现 弹软现象,要彻底挖除,换填含水量合适的土。

二、铺砌道板与立沿石顶面衔接不平顺

1、现象:铺砌道板与立沿石顶面出现相对高差,有的局部高于立沿石,有的局部低于立沿石,一般在0.5~1.0cm之间。

2、预防措施:

(1)如果先安立沿石,要严格控制立沿石顶面高程和平顺度,当砌道板时,步道低点高程即以立沿石顶高为准向上推坡;

(2)如果先铺砌道板,也应先将立沿石轴线位置和高程控制准确,道板低点仍以这个位置的立沿石顶高程为准,在安立沿石时,立沿石顶高程即与已铺砌道板接顺。

三、铺砌道板塌边

1、现象:靠近立沿石背处的道板下沉,特别是步道端头,在路口八字道立沿石背后下沉现象较多。

2、预防措施:凡后安立沿石部分,立沿石前立沿石背均应用小型夯具在接近最佳含水量下进行分层夯实。

四、人行道纵横缝不顺直,砖缝过大

1、现象:

(1)在纵横缝上出现10mm以上的错缝和明显弯曲;

(2)在弯道部分,也依曲线铺砌,形成外侧过宽的放射形横缝。

2、预防措施:

(1)水泥混凝土道板,要根据路的线型和设计宽度,应事先作出铺砌方案,作好技术交底,做好测量放线;为了纵横缝的直顺,应用经纬仪做好纵向基线的测设,依据基线冲筋,筋与筋之间尺寸要准确,对角线要相等;

(2)单位工程的全段铺砌方法要按统一方案施作,不应“各自为政”;

(3)弯道部分也应该直砌,再补边。

五、砌体砂浆不饱满

(1)现象:主要表现在浆砌块、片石的砌体上,块、片石块体之间有空隙和孔洞;

(2)治理方法:浆砌块、片石应座浆砌筑,立缝和石块间的空隙应用砂浆填捣密实,石块应完全被密实的砂浆包裹。同时砂浆应具有一定稠度(用稠度仪测定3-5cm),便于与石面胶结。严禁干砌灌浆。

六、砌体平整度差,有通缝

(1)现象:砌体外露面高低不平,超出平整度标准要求,有两层以上的通缝;

(2)治理方法:

1、应注意选择一侧有平面的石料,片石的中部厚度最小边长不应小于15cm,块石宽厚不应小于20cm,以保证砌筑稳定;

2、应丁顺相间压缝砌筑,一层丁石,一层顺石,至少两顺一丁 。丁石应长于顺石的1.5倍以上,上下层交叉错缝不小于8cm;

3、当日砌筑高度不得大于1.2m;

4、测量放线人员,应随时检查砌筑面(立面、坡面、扭面)线位的准确度。

七、立沿石基础和立沿石背扶

1、现象:基础不实和立沿石背扶回填废料、虚土不夯实或夯实达不到要求密度,竣工交付使用后即出现变形和下沉,出现曲曲弯弯,高低不平。

2、治理方法:

1、立沿石基础应与路面基层以同样结构摊铺,同步碾压;槽底超挖应夯实;

2、安立沿石要按设计要求,砂浆卧底,并将立沿石夯打使其基底密实;

3、立沿石背扶要按设计和标准要求;

4、立沿石体积偏大一点,立沿石块长偏长些,容易安砌稳定直顺。

八、树套石下沉

1、现象:树套石安装后出现下沉,歪斜,与周围道板衔接不严,缝隙过大。

2、治理方法:树套石基础应与人行道基层以同样结构摊铺,同步碾压;铺砌道板前按设计方案制作树池模板,提前确定树池周遍道板铺砌方案。

九、路基与路面

1、路基、沟槽回填土沉陷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由于城市道路的地下部分铺设了各种不同的管线,因此,其沟槽回填的密实度对道路路基的影响很大,道路路基施工中,路堤填筑和管线沟槽回填是路基施工的关键部位。

回填土压实的质量通病为超厚回填、倾斜碾压、填土不符合要求,这些均会造成回填土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密实度,从而导致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管体上部破裂,无筋管还可能被压扁。其中倾斜碾压会使得碾轮不能发挥最大的压实功能,坡度越大损失的压实功就越大;填土中如夹带块状物,妨碍土颗粒间相互挤紧,达不到整体密实效果,另一方面块状物支垫碾轮,产生叠砌现象,使块状物周围留下空隙,日后发生沉陷;如果回填的土层其含水量是处于饱和状态的,不可能夯实,当地下水位下降,饱和水下渗后,将造成填土下陷,从而危及路基的安全。

治理方法:

(1)施工单位向操作者作好技术交底,使路基填方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按照压路机要求而不超过有关规定;

(2)在路基总宽度内,应采用水平分层方法填筑;

(3)路基地面的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应做成台阶;

(4)回填沟槽分段填土时,应分层倒退留出台阶,台阶高等于压实厚度,台阶宽≥1m,对填土中的大石块要取出,对大于10cm的硬土块应打碎或取出。

2、路面混凝土开裂、起砂、蜂窝麻面

产生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水泥的安定性不稳定,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水灰比过大,降低了表面强度,施工完毕一经使用磨损易起砂。

(2)在施工过程中,收抹压光时间过早或过迟,人为在混凝土表面洒干水泥或水,养护不及时或路面未达到足够的强度就施加各种荷载等引起表皮开裂或脱皮。(3)砂、石、水泥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混凝土搅拌时间短,灰料拌合不均匀,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

(4)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高度不当,漏振或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及时排除。

(5)模板拼装不严密,表面清理不干净,不牢固,脱膜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

(6)混凝土面层产生的裂缝主要有:干缩裂缝和施工缝留置不当引起的裂缝。

可以采取以下施工措施加以控制:

(1)严格控制水灰比,掌握好面层的抹压光时间,严禁在混凝土表面洒干水泥或水。

(2)保证施工现场有一定的水泥存量,以确保水泥安定性的稳定。

(3)模板面清理干净,脱膜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浇筑,严防漏振,并应振至气泡排除为止。

(4)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控制砂石含泥量,混凝土振捣密实,及时对板面进行抹压。

(5)选用水化热小和收缩性小的水泥,尽量选择温度较低的时间浇筑混凝土,避免炎热天气浇筑大面积混凝土,按规范规定正确留置施工缝。

(6)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覆盖草帘、草袋,避免暴晒,定期洒水,保持湿润。

总之,市政工程质量创优必须建立在主体结构工程创优的基础之上。在施工过程中要努力克服各种通病,确保整体工程施工质量达到优良,再把施工质量做得更好,从而实现创优目标。

上一篇:地铁车站动力照明供配电系统介绍 下一篇:十家子金矿勘查中高精度磁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