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草莓族”

时间:2022-06-13 05:07:38

台湾的“草莓族”

近几年来,随着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一批批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台湾的这一代年轻人以其特有的个性与处世方式,给社会带来极具特色的观感和认知。鉴于这一代人表面光鲜亮丽、承受力相对不足甚至“一碰即烂、一压就扁”的行为特点,台湾社会和媒体常常将他们称作“草莓族”。

“草莓族”群体的重要特征,就是重视享乐、抗压性差、合群性不足、主动性及积极性均不如上一代人。按照人数计算,在台湾属于“草莓族”的这一代人约有350万人,占台湾地区全部2300万人口的15%。随着“草莓族”走向社会,这一代人的人生态度、苦乐酸甜、生活就业与台湾社会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备受社会和媒体的关注。

应运而生

其实,台湾的“草莓族”与大陆的“80后”有着许多共同之处。这一代人的个性、行为的塑造与他们成长的社会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台湾的“草莓族”在台湾经济高速发展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长大,物质生活条件优越。在这样一个几乎无匮乏之忧的时代,在父母、长辈的关爱、呵护下,他们普遍享受着父辈提供的充裕的金钱和舒适的物质生活。

优裕的经济条件、宽松的家庭环境就像一座巨大而温暖的温室,培育出的年轻一代自然而然地发展出了“草莓”的特性。因此,像日本的“下下签世代”和美国的“多余世代”一样,台湾“草莓族”现象的出现是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加上相当多的长辈对晚辈无原则的宠爱,更加助长了这一代人草莓特征的显性发展。

自“草莓族”现象出现后,经济和社会发展留在这一代人身上的负面时代烙印很快被人们挖掘和放大。有岛内研究人员和媒体总结了这一代人身上出现的许多特征:

一是注重享乐,花钱如流水。盖洛普一项市场调查发现,年龄在19岁至25岁的台湾学生每月平均零用钱达10603元。虽然零用钱的来源并非全来自父母,高达62􀆰13%的学生靠打工赚取零用钱,但是当遇到额外支出钱不够花的时候,有35􀆰32%比例的学生向父母伸手要钱。

由于缺钱花的时候仍有父母当靠山,所以“草莓族”普遍缺乏储蓄理财观念,一有钱就花光。“草莓族”一个月万把块的零用钱最大支出流向以包括购物、KTV、看电影等享乐为主,其次是书店,最后是旅游。

重视个人娱乐、消费至上的价值观在他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他们打工赚钱是为花更多的钱,即使存钱也是为了提高更多的可消费金额,满足更大的消费欲望。所谓“月光族”就是这一世代消费形象的生动写照。

二是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生活自理能力差即“生白族”――“生活族”,也是“草莓族”的一个特色。据台湾媒体报道,有相当数量的台湾大学生不会刷碗筷、没有叠过被子,甚至不会系鞋带。一些台湾大学生不做饭,一般都出去吃或叫快餐外卖,连碗筷都用免洗的,吃完后经常将碗筷和剩饭丢得乱七八糟,异味四溢,穿过的衣服鞋袜乱丢、乱塞,甚至有父母去探视子女时发现没洗的衣服都发霉了。当然,这种现象在大陆的“80后”、“90后”身上也看得到。

三是抗压力差,逃避现实。走入社会以后,“草莓族”在工作中的一些特征也集中体现出来。“草莓族”最令老板头痛的有三多:离职多、请假多、私事多。在办公室里一有压力就想逃开,长官一骂就哭,动不动就想辞职,所以什么压力都承受不住,工作不顺利,就会想回家寻求保护。

有位台湾公司老板深有感触地总结说,“如今的大学毕业生,爱漂亮、爱打扮、上班迟到,说是要睡到自然醒,工作要钱多、事少、离家近,个性强,话说重了一点他就辞职不干啦!”这就是一位台湾老板对工作后“草莓族”的画像。

更有甚者,近年来,为应对娇生惯养的“草莓兵”入伍,中的一些规定也不得不做了修改:当气温达到33℃以上就可以休息不出操。军规因他们而改变,实在匪夷所思。

幸运与挑战

“草莓族”是幸运的一代。但既然享受着时展的成果,他们也必须接受新时代对他们的挑战。“草莓族”目前和今后所遇到的挑战并不轻松。

与20多年前不同的是,台湾的“草莓族”今天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时代正好是台湾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高涨的时代。正像一位网民所描述的,这一代人是“在台湾经济增长最快的年代出生,却在经济衰退最严重、政治最不稳定的时代毕业”。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毕业即失业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据台湾统计,台湾15岁到29岁的失业率始终高居不下,2007年1月至9月,青年失业率接近整体失业率的两倍。调查发现,大学以上失业人数为11􀆰6万人,失业率位居各学历层榜首。推估2007年应届毕业生每2􀆰5人就有1人失业,也就是说,台湾2007年约有25万应届毕业生投入职场,其中有10万多人毕业即失业。

显然,在成长过程中养成的草莓特性,使一些台湾大学生很难适应这样严酷的社会现实。许多不敢面对这种现实的大学生通过种种方式,制造借口以“延迟毕业”的方式滞留学校,许多人巧合地“一门必修课不及格”,甚至还有人因为体育不及格而无法毕业。这样他们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接受父母“供养”,延迟走出校门的时间,躲避一天算一天。

不过,“草莓族”在人们眼中尽管有着种种的不足,但也有着他们的优势和长处。

的确,艰苦奋斗和贫困对于许多生长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草莓族”来说很陌生,也很遥远。然而,优越的家庭环境,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科技的普及,使这一代人很早就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信息技能等现代科学技术;宽松的生长环境使他们天真、可爱,充满活力热情、富有创新意识;生长在互联网时代,大量的信息、丰富的想像力,使这一代人具有很强的创造力。这一代人从上小学的时候起就经常出国,一旦上了中学和大学,他们就能出国留学或者单独旅行,因此,他们视野开阔、追求自我、适应能力强,许多年轻人喜欢自己创业,从在夜市上兜售手工艺品,到在网上卖手绘T恤,自得其乐。仅从前述盖洛普调查中提到的高达62􀆰13%的学生靠打工赚取零用钱,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自力更生也是草莓族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

选自《环球》

上一篇:挑战英国“成人礼” 下一篇:少年,寂寞与猝不及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