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标签的开放知识管理

时间:2022-06-13 04:23:38

基于社会标签的开放知识管理

摘 要:网络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知识管理方式,在Web2.0环境下的知识管理更体现了其开放化、个性化、社会化。作为Web2.0最重要的工具,社会标签在开放型知识管理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知识管理的效率,弥补了知识管理的不足。文章从社会标签在开放知识管理过程环节的应用着手,分析了基于社会标签的开放知识管理的实施。

关键词:Web2.0 社会标签 开放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5-0048-04

随着Web技术的发展,社会标签的作用在网络中日渐重要,一种更开放、更具有个性化和社会化特征的知识管理也应由而生,即开放知识管理。在一个组织中,传统知识管理是讲如何使软件工程师与程序交互作用,此时知识被看作是一种很容易被分享的固定资产,它是稀有的、有价值的、独特的、不可替换的组织资源[1]。在此基础上,开放知识管理在知识的创造、组织、获取和共享过程中更重视首创精神[2]。在Web1.0时期,用户只能浏览网页,没用办法参与编辑网页内容,而在Web2.0环境下,用户可以利用社会标签更有效率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和认知。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通过网络以社会标签的形式彼此进行交流,用户之间形成一种开放的知识环境,共同参与知识管理的过程。

社会标签是由不同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认知产生的,所以有着极显著的个性化特征,一些相关研究就集中在个性化服务的应用上,如个性化推荐;而一些研究则集中在社会标签共享应用方面,如协同标注。

翟爽[3]等人对社会标签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将社会标签的进展主要归纳为两个方面:①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进展;②与传统知识组织体系的关系探讨和融合研究。他们同时还研究了社会标签在PennTags和MTagger系统中的应用,对标签的组织方式、标签的管理、标签与知识组织体系的融合以及系统特点四个方面进行了调研,以了解社会标签系统在大学图书馆的应用情况[4]。

国内对“开放知识管理”的研究比较少,相关的有谷峰[5]在2011年对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知识治理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机理的研究。他通过文献分析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并梳理了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知识治理的四个维度以及各个维度的影响因素,并描述了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知识治理的双元型内生式作用机理。

为了提高知识管理效率,使其在社会标签基础上的知识创造、知识组织、知识获取以及知识共享各方面更加开放有效,文章将讨论分析社会标签技术在开放知识管理各过程中的运作实施,从而实现基于社会标签的开放知识管理过程。

2 社会标签技术

社会标签有多种技术,如查询扩展技术、社会标签推荐技术和协同标注技术等,其中以推荐技术和协同标注技术最具有代表性。这两种技术最能体现社会标签的具体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开放知识管理的精神。

2.1 社会标签推荐技术

社会标签是在Web2.0的基础上产生的,其技术的关键在于要能使用户自由地创造内容。用户可以在网页上添加一个或多个标签,从而根据这些标签把这网页上的信息进行分类。用户可以在系统中创建自己的标签,也可以对文章或链接使用标签来标记。近年来,社会标签的技术研究比较突出的是社会标签推荐系统中的社会标签推荐技术。社会标签推荐是针对用户可选用标签词汇较少、选词标准混乱、标注的随意性造成的标签中存在较多噪音、错拼、歧义以及无实际意义的用户自定义标签等情况而为用户提供标签规范和指引的一种开放知识管理行为,其主要工具是社会标签推荐系统。

由相关研究[6]可以看出,目前社会标签推荐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①标签推荐技术研究:即推荐算法的研究;②推荐标签质量研究:即推荐对象的研究;③标签推荐深层机理研究:即人的研究。在社会网络基础上的标签推荐方法主要考虑用户、标签、资源等,它主要可以分为下面三种:基于用户——标签和用户——资源的协同过滤方法、基于Page Rank图模型的标签推荐方法、基于标签共生关系统计的标签推荐方法。杨嵩等人[7]将当前社会标签的研究内容总结为三个部分:①在标签空间内提高搜索和标注质量的研究;②分析标签系统应用模式的研究;③标签分配过程自动化研究。靳延安[8]则从计算机技术角度详细论述了社会标签推荐技术与方法,提出了基于词粒度和隐含话题粒度的标签推荐算法,基于话题敏感的标签排序算法,还有一种基于用户动机倾向性的推荐模型,为社会标签推荐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2.2 协同标注技术

协同标注是在计算机上进行的信息协同工作,由分散在各地的用户借助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共同协调与协作来完成信息的标注任务。用这种开放的标注方式,网络用户完全根据个人的使用习惯,以自定义的自由词(社会标签)对感兴趣的对象进行标注和分类,并且每个人的标注信息都共享,任何人都能查询。协同标注的用户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比较有组织的,大多是一个协同标注系统的系统用户,这些用户通过互联网大量交互并进行相关的内容匹配。协同标注技术包括群体工作方式研究和支持群体工作的相关技术研究、应用系统的开发等部分。它通过建立协同工作的环境,改善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消除或减少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分隔的障碍,从而节省了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群体工作质量和效率[9]。协同标注技术在网络环境下自 2005 年以来兴起大量的应用,如对网络地址进行标注的网络书签系统 Delicious、对图片进行标注的图片共享系统Flickr、对学术论文进行标注的论文检索系统 CiteULike、对mp3等音频文件进行标注检索并推测使用者偏好的系统LastFM 等[10]。

标注信息具有封闭性、异构性和局部自治性,要想达到知识的开放管理,就要通过标注信息集成,使协同标注系统用户在协同工作活动中可直接、透明的获取标注信息之间的相似关系,从而更高效的在协同工作环境下进行信息交流,达到开放知识管理的效果。协同标注还是实现社会标签功能的基本思想,社会标签在开放知识管理中的最主要应用功能就是区域分散的用户根据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对这个问题进行的协同标注。

3 社会标签基础上的开放知识管理

高德等人对社会标签系统的结权进行了探讨,归纳了社会标签的7个类型,分别是识别主题内容的标签,关于内容载体的标签、用于分类提炼的标签、确定有内容特色的标签、用于自我参考的标签和用户任务组织的标签[11]。

3.1 基于社会标签的开放知识管理模型

Web2.0网络环境是一个开放性的环境,这种环境产生了具有开放性和社会性特征的社会标签,同时也丰富了传统知识管理的方法,拓展了知识管理的领域。用户使用标签系统来创造社会标签,并用标签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目标或动机对资源进行标注[12],这种行为就构成了一种开放的知识管理过程。开放知识管理包括知识获取、知识组织、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四个过程(见图1),这四个过程又组成一个首尾相接的循环过程。社会标签通过推荐技术和协同标注技术作用于开放知识管理的每段过程中,实现了在开放知识管理中的实施,这个过程就是基

于社会标签的开放知识管理。

3.2 模型实施

社会标签主要利用了推荐技术和协同标注技术,在开放知识管理的四个循环环节(开放知识获取、开放知识组织、开放知识共享、开放知识创新)中分布投入使用,改变了传统知识管理模式,产生了一种用户参与的、基于社会标签的开放知识管理模式。

3.2.1社会标签在开放知识获取中的实施

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隐形知识的管理是知识管理中的重点,而隐性知识管理的核心是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社会标签以关键词的形式对信息进行标注,可以在获取隐性知识的过程中提供给被获取对象以标签指引,根据标签的提示,被获取对象可以快速准确地为自己的行为知识归类,用社会标签的描述来定位。接下来的检索过程是比较用户查询关键字与文档匹配的过程,用户利用自身知识储备社会标签对资源进行标注,是对原有检索词的丰富和补充,丰富全面的标注信息使其他用户能更有效地进行信息检索,提高用户检全率;还有一种情况是用户根据网站等界面提供的社会标签而产生一种标签思想,根据自身知识创造属于自己的标签,这种行为使用户自身的隐性知识更具体化、个性化地转化为显性知识。在开放知识获取过程中,使用比较多的社会标签就是识别主题内容的标签,主要用来对信息进行辨伪去粗取精。社会标签还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索引方法,用户用自己挑选的关键词标注电子资源,创造属于用户自己的个性化主题标目,开放范围内的大量用户共同对信息进行标注,即形成所谓的协同标注。

为了有效辅助用户添加标签,大部分社会标签系统都会提供标签推荐功能,这种功能帮助用户在社群中寻找与待标签推荐用户兴趣相近的用户、与待标签推荐图像相似的图像,从而得到用户的个人偏好,最后利用随机游走机制对标签进行排序,得到推荐结果,进而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

3.2.2社会标签在开放知识组织中的实施

开放知识组织是将开放知识获取阶段得的来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从而提高知识利用效率。传统知识组织大致可以理解为知识的分类,根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划分,有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四种类型。基于社会标签的开放知识管理是在传统开放知识管理的基础上用社会标签将其具体化、个性化、社会化。

知识具有复杂性、分布性、可转移性、积聚性、可占用性、可扩展性六种属性[13],在社会标签基础上的开放知识管理过程中,用户利用社会标签,对知识进行的标注、个性化分类、聚类等行为,使知识由复杂变得相对具体化、形象化。用户除了对外界的信息进行组织之外,还通过社会标签对自己内部的知识进行组织,如维基百科的用户利用维基的记事本功能、写作工具、提供的对网页进行编辑的服务等方式对自身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有序组织。维基百科为用户提供有内容管理工具,多个用户对资源可以进行开放的取用,并按简单的规则对网页内容进行组织管理,自由修改。

3.2.3社会标签在开放知识共享中的实施

知识共享是知识创新的前提。在基于社会标签的开放知识共享过程中,社会标签用户以关键词的形式来添加元数据,以这种方式对知识进行传递,从而达到共享内容。知识的共享与知识的创新是开放知识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两大特征,用户都可以自由发表个人观点并与其他有相同兴趣的用户进行知识的共享、交流和探讨,他们可以以添加标签的方式表达这些信息,其他用户同时可以通过添加的标签获取标签添加人所表达的信息,甚至可以对标签再进行进一步的标注,以获取有关的新思路、新线索和新知识,这个过程就是一种开放知识共享的过程。

社会标签的功能使网站用户所标注的信息具有可追踪性,标注用户可以查看自己标注标签信息的变化和新出现的标签标注,参与标注的其他用户也都能收到信息的变化通知。国内日常应用这种功能的有相册圈人,所有网站用户都可以在某张照片上圈人,添加属于自己的标签,当所标注照片的内容有新变化时,添加标签的用户都会收到变化通知,达到了开放性的知识共享。

已经标注过的社会标签作为一种知识存在,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可供参考的检索关键词。这些都弥补了传统信息检索和共享过程中词汇匮乏或用户选用关键词不恰当等不足,提高了开放知识共享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运行效率。

以社会标签应用为基础的各网站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中立、自由。用户可以自由地复制、修改、重新散布、重新散布经过自己修改的版本;用户浏览社会网站,根据标签寻找自己需要的专家、客户与群众,并通过书签分享来组织与储存链接。围绕着使用者的所有资讯工具,彼此相互衔接,形成一种社会网路,进行社会的互动,促成彼此相互的理解与改变,并适应使用者而改变,进一步扩增人们互动的可能性。这些都是利用众人智慧的公众参与式的开放知识共享形式。

3.2.4社会标签在开放知识创新中的实施

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知识创新一般来源于个人的想法、灵感和经验,开放知识创新则要依靠数量更多范围更广的众多网络用户的想法、灵感和经验。Web 2.0 带来的网络社会化,给用户提供了广泛的交流平台,具有共同需求或兴趣的用户,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以获取信息和相互沟通[14],在基于社会标签的开放知识管理过程中,众多用户利用社会标签将个人知识以网络为平台进行广泛的交流、共享,融合大量的显性和隐性知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知识,使其得到优化和升华,最终形成创新型知识。用户利用社会标签协同创作,自发形成虚拟社群,社群成员有着共同的关注,能形成多个知识共同体,这些知识共同体是知识创新顺利开展的保障。

基于社会标签的知识创新能够实现知识的公开交流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知识创新的需要和大幅度地提高知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并能够保证从事知识创新的科学工作者之间进行有效地合作[15]。在开放创新过程中,创新者需要在原有信息的启发下产生新的想法和观点,也需要大量的知识来帮助进行信息的识别与甄选,社会标签作为网络知识的一种活跃的存在形式,正好为开放创新提供了已有的各种知识,并以标签推荐的方式向大众传播,使用户能够方便地获取、吸收和利用知识,帮助用户在丰富的知识成果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新的成果,用户将自己创造的新知识通过网络再表达出来,相互协调标注,这就形成了知识的开放创新过程。如Wiki就是借由开放编辑的方式,协助个人掌握知识,进而合作参与修改过程,使知识更具弹性地被重新架构、重新组织修改,进行知识的开放性创新。

4 结语

随着Web2.0的发展,社会标签在网络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虽然国内对开放知识管理这一概念研究的并不多,但其分支学科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通过研究近几年的知识管理模式,发现网络基础上的知识管理模式与社会标签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其个性化、社会化特征越来越明显,这与Web2.0以及社会标签的精髓相一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知识管理发展进程中,基于社会标签的开放知识管理模式也将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AWAZU Y, DESOUZA K C. Open knowledge management: lessons from the open source revolution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 55(11):1016-1019.

[2]LEE BAOZHE, GE SHILUN. Personalisation and sociability of open knowledge management based on social tagging[J]. 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 2010,34 (4):618-625.

[3]翟爽,宋文. 社会标签进展研究概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0):41-44,143.

[4]翟爽,宋文. 社会标签在PennTags和MTagger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10,(12):50-54.

[5]谷峰.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知识治理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机理[J]. 情报杂志,2011,30(6):135-138,151.

[6]陈烨.面向资源共享网站的图像标注和标签推荐技术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09.

[7]SONG YANG,etal. Real-time automatic tag recommendation[EB/OL].[2011-12-9].http://grads.ist.psu.edu/zzhuang/docs/sigir08_tagging.pdf.

[8]靳延安.社会标签推荐技术与方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9]孙盛.协同标注系统中标注信息集成相关技术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10]李志云等.协同标注研究及其在数字博物馆中的应用[J]. 计算机工程,2008,34(6):221-223.

[11]GOLDER S A,HUBERMAN B A. The structure of collaborative tagging systems[EB/OL].[2011-11-22]. http:

///abs/cs.dl/0508082.

[12]HUANG SHIULI,Investigating effectiveness and user acceptance of semantic social tagging for knowledge sharing[J].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2011,(30):1-19.

[13]李志刚.知识管理原理、技术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30.

[14]邓胜利,胡吉明. Web 2. 0 环境下基于群体交互学习的知识创新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33(2):17-20.

[15]雷雪.基于Wiki的知识创新机制研究[J].情报科学,2011,29(3):346-349.

作者简介:黄丹(1987-),女,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盛小平(1968-),男,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上一篇:浅谈小学英语单词教学中的创新 下一篇:图书馆“第三空间”营造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