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地区儿童传统娱乐方式的变迁

时间:2022-06-13 03:19:13

辽宁地区儿童传统娱乐方式的变迁

摘 要:儿童娱乐对其早期身心启蒙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辽宁地区儿童传统娱乐方式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变迁历程及发展方向。辽宁地区儿童传统娱乐方式经历了娱乐参与人数、娱乐方式内容和娱乐场地的变迁,反映出了社会环境及经济发展水平与儿童娱乐方式的相互关系。辽宁地区儿童娱乐方式将伴随着重视传统、社会科技和娱教适度的原则和方向发展。

关键词:辽宁地区;儿童娱乐方式;变迁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2-0223-02

在儿童的成长历程之中,由于社会环境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代,儿童的娱乐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纵观世界儿童教育发展历史,重视游戏,重视玩具对儿童早期身心启蒙发展的作用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及儿童父母所关注的一个重点话题。随着社会物质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伴随儿童成长的娱乐方式也在发生着量和质的改变,从儿童传统娱乐方式的变迁出发,探究传统娱乐方式在助力儿童成长方面的价值和作用,对于今后的传统娱乐方式的传承以及现代儿童娱乐方式的改进和相关玩具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近期,不断有媒体关注婴幼儿误吞球型玩具导致生命健康受到威胁的新闻。在这些事故的背后,揭示的是当前我国在婴幼儿玩具设计开发及安全评估和质量监管层面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可改进空间。在西方国家,儿童玩具的设计需要按照欧盟的相关法令和标准来进行实施,同时,在投入市场之前,还需要经过系统的风险评估测试,以保证其材质的安全与无害。早在100度年前,意大利的蒙台梭利就设计出一整套的感统玩具来帮助儿童进行智力开发和锻炼。中国在儿童玩具的设计与开发层面还处在一个初级的阶段。当前的很多电子类型的玩具都带有很大程度的模仿性质,关于传统类型的玩具在今天的玩具市场中还比较少。因此,如何从在立足于当前儿童成长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传统的娱乐方式及工具,开发与改进今后的儿童玩具成为当前儿童玩具市场及基础教育工作者关心的一个重要领域和方向。

二、辽宁地区儿童传统娱乐方式的变迁

本文以辽宁地区为例,探究儿童传统娱乐方式的变迁。在研究的进程中,通过问卷就访谈的方式,利用假期的时间对辽宁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城市,锦州,葫芦岛,铁岭,朝阳及沈阳等地进行了现场调研。经过半年左右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时代的发展过程当中,辽宁地区的传统娱乐方式经历了如下变迁过程:

(一)娱乐参与人数的变迁

在辽宁地区儿童传统娱乐方式中,在上个世纪的70、80年代比较普及和流行的大型的群体性的娱乐方式正逐渐被小群体或者单体所取代。例如,跳大绳,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传统的游戏,在今天的儿童游戏中已经逐渐地淡出,仅仅在幼儿园及早教机构中会零星的出现。取而代替的是,各种两人或者单人可以玩的游戏或者方式,例如,踢毽子,弹玻璃球等等。

这种娱乐参与人数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整体上来看是由于我国当前执行的人口控制政策及居住环境的变化而导致的。以城市为例,由于一家基本上的就一个小孩,家长的过度保护和玩伴的缺乏是儿童选择参与人数少的娱乐方式的一个主要原因。另外,在当代城市居住区中,楼房为主要居住载体,彼此往来不是很频繁,同龄之间的儿童互动比较少。因此,一些传统的多人参加的娱乐方式正在慢慢的消减。

(二)娱乐方式内容方向的变迁

在众多的儿童成长的传统娱乐方式中,从娱乐方式的教育意义上来进行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增强体质的与发展智力的两个主要的方向。当前,在儿童的传统娱乐方式的变迁中,带有一定的认知和智力启发的方式渐渐取代了单一的以增强体质为主的传统娱乐方式而开始得到更为广泛的重视和关注。例如,当前儿童围棋、儿童速记、儿童心算等等娱乐及学习方式正在陪伴甚至包围和占据儿童的童年,更有甚者各种芭蕾启蒙,形体训练及歌唱训练,口才训练,书法练习,钢琴演奏等等诸多的带有现代气息的娱乐,更严格的讲,应该是学习方式成为了儿童童年成长历程中挥之不去的压力和阴影。

这种成长娱乐方式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儿童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在当代激烈的社会竞争的大背景下,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儿童家长在爱的名义下让儿童的玩具及娱乐方式带上了很大教育的功利色彩及内容。传统的娱乐方式中,所应该有的活泼与天真正在被取代,儿童的传统的娱乐方式正是在这样的教育与成长的大环境下慢慢地进入了历史的角落,冷冷清清,无人理睬。

(三)娱乐方式场地的变化

在传统的娱乐方式中,大自然是最大的娱乐场地。在这样的开阔的环境中,儿童们可以自由自在的放松身心。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在游戏的快乐中,去感受童年应有的童真和乐趣。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多带有自然色彩的娱乐方式,成为了儿童成长的重要记忆。例如,在夏天可以再水里面抓鱼,用杆子粘知了,在草地抓蛐蛐等等。还可以在森林里面采野花,采蘑菇等等。住在海边的孩子,可以再退潮的时候去捡海贝等等。这些都没有很大的经济成本的支出,但是儿童所拥有或者说是享受的正是真正的童年。但是,在时代的变迁中,各种户外环境,各种开阔的场地,因为出于卫生及安全的考虑而被家长所禁止。

这种娱乐场地的变化,与其说是现代工业文明,让森林变少,让河水变脏,让花儿,鸟儿变少,不如说是,人类美好的童真与童趣正在被各种以电子产品为主要媒介的娱乐方式所取代。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儿童,在非常小的年龄就已经可以熟练的操作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大量的所谓的益智游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限制了其本能的现象与创造。在这种环境的变化之下,未来的童年会经历怎样的变迁,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当下这种取代传统,用奖励代替陪伴,用荧光屏或者液晶屏来代替户外的大自然的儿童娱乐方式已经显现出其巨大的不足与缺陷。很多儿童并因此带上了近视眼镜,对于电子产品的过度关注,减少了同龄人之间的沟通与集体娱乐。因此,如何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探究今后的儿童娱乐方式的改革与提升需要从此刻,提上议事日程。

三、家长对儿童传统娱乐方式的态度

在进行调研走访时,笔者设计了一些传统的娱乐方式的名称,来对一些儿童家长进行随机调查。在走访的近100个家长中,有近30%的家长是支持儿童参与这些传统的娱乐方式的,也有近40%的儿童家长对这些传统娱乐方式的教育性及安全性提出了质疑。特别是在一些群体性的游戏中,由于参与的儿童人数比较多,如何保障儿童在参与的过程中,避免意外和伤害是很多儿童家长比较关注的问题。

在针对影响儿童娱乐方式的变迁因素中,笔者采访了极为儿童教育领域的资深人士。他们指出,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有三点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因素。

首先是科技的发展。在科技社会的带动下,当前在娱乐方式及娱乐工具的设计层面,开始更大程度上表现出,智能化和自动化。这一点对好奇心比较大的儿童来讲,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其产生对比的是,在一些传统娱乐方式的吸引性及趣味性方面,表现的稍微差一些。这种在科技领域带来的发展和影响是一个时展的必然。在今后的时代进步与科技成长中,这种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将会更加突出。

其次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娱乐方式产生的一个基础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大环境。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是很高。同时,传统的娱乐方式对经济层面的要求并不高,这一时期出现了手工制作的儿童玩具,例如自制的皮筋,铁环,毽子等等。在这一发展环境下,传统的娱乐方式就很好的满足了儿童成长的需要。现在大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观。家长有时间和经济能力在儿童娱乐方式及娱乐环境的改变方面提供更大的助力。因此,传统的娱乐方式也渐渐地被现代气息的娱乐方式及工具所代替。

最后是教育观念的变化。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家长对传统的儿童娱乐方式的意义和价值并没有进行正确的认识。基于此,家长可是通过现代的娱乐及学习方式来对儿童的成长进行引导。这种引导是很大程度上基于儿童成长和父母的培养需要而产生的。但是,伴随着科学培养观念的影响,在今后的传统娱乐方式的改进中,将会凸显出更大层面的理性与科学的维度。

四、辽宁地区儿童传统娱乐方式的变迁的启示

在这次关于辽宁地区儿童传统娱乐方式的变迁的调研中,笔者对今后的传统娱乐方式的发展和走势进行了反思。

首先,要重视传统。在时展和科技进步的成长进程中,传统的儿童娱乐方式在伴随儿童快乐成长方面的价值依然是不容小觑的。在小组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带有一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娱乐方式,例如风筝、剪纸等,这类传统娱乐方式如果缺乏应用的继承和重视,将会对民族的传统文化构成很大的损失。因此,无论是从儿童成长的角度,还是从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角度,我们都应当重视传统。而对传统的重视不仅仅是落实到单个儿童或家庭,更是涉及到相关政府和厂商。

其次,重视科技。在人类不断前行的进程当中,科技扮演着一个重要的历史推进剂的角色。当前,关于儿童成长及早期教育的研究体系已经不断形成并且日趋成熟。基于此,在今后的儿童娱乐方式的改进与设计的进程中,应当更多的融入科技的元素。更好的帮助儿童在享受童年的同时,获得成长的快乐。这也是时展观念科学化的一个重要的表现。

最后,重视度的原则。在儿童娱乐方式的改进或者传统娱乐方式的继承中,应该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把握好度的原则。一方面,要与时俱进,重视传承与创新,另一方面,要将相关的娱乐方式与儿童的成长阶段和成长规律进行有效的匹配。只有在这一科学原则的引导下,今后的儿童娱乐方式的提升,才会呈现出更大的潜力与生命力。总之,儿童的生命成长是一个具有无比价值的事情。传统的儿童娱乐方式是其中成长历程中的重要因子。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要重视发挥好传统娱乐方式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桑青松,王文婷.家长选择和购买儿童玩具的心理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2008,(12).

〔3〕罗仕鉴,应放天,李佃军.儿童产品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杨大年.中国传统玩具与现代玩具的比较研究[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

〔6〕罗华文.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中的误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0).

〔7〕宁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路径[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7).

上一篇: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风险及应对 下一篇:想象力的挑战与中国奇幻类电影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