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备课辅导(续)

时间:2022-06-13 10:17:15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备课辅导(续)

(接上期)

首先,教师要静心读文。

既要出声诵读,又要潜心默读。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莫要让别人代替自己阅读。只有自己读,才能走进其中的情境;只有自己读,才能切身体会其中的情感;只有自己读,才能亲近文字;只有自己读,才能领略文字表达的奥妙;只有自己读,长文才能短教……王企贤老师曾说:“你把课文静心读20遍,就知道怎么讲了。”所以,我觉得教师备课中重要一环,就是自己读文。既要字字响亮地读,又要潜心会意地读,更要心装学生地读。

“不把课文读熟不开讲”要成为每个语文老师阅读教学的信条。

其次,要引导学生静心读进去。

有专家说:学生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课文的规范的语言就基本属于他了。“成诵”了,语言自然更属于他了。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是注重朗读。朗读有助于真切地感受课文,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也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手段。要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读(尤其是朗读)是内化语言的唯一途径。阅读课要始终把读放在首位,把读贯穿始终。

一些学生在做阅读练习时,阅读文章往往是粗略的滑过,甚至于 “在原文中找到相应句子作答”的题也错相百出。一次,一个答案只有A和B选项的题,孩子竟写了“C”。这些现象值得我们反思。学生在阅读中,已经丢掉了应有的“细读”习惯,变得心浮气躁。细读首先是一种态度,细细读,细细品味,然后才是一种方法。

案例:细读词语

比如第五版块《卖火柴的小女孩》,有一句话说“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这里有一个非常值得推敲的词(是什么?)――“敢”。

敢还是不敢?小女孩一整天都不敢,为什么?现在这个时候又敢了,又为什么?这么一个字,如果你真抓住了,可以引出一连串对这个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思考。叶老讲的这个方法,我觉得应当作为文本细读的重要方法。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情感,我们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触摸作者的心境、心绪、心态。

因此,我觉得语文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成为每位教师思考的主题。要给学生读、思、议、想以充分时空,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时做到:

(1)每篇课文都要读正确、流利。这是“保底工程”,人人必须做到。读得有感情更好,但由于个人悟性、感受能力不一样,所以这个要求要因人而异。

(2)初读课文要特别关注后进生。听听他们的朗读,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多做示范。示范就是指导,必要时要领读。要不厌其烦,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

“一篇课文学完了,结果还有的学生不能流畅地读下来。”这样的课要避免。

2.认真思考“教什么”

现在很多老师关注的是“怎么教”,实际上语文首先的问题是“教什么”。这个问题不解决,研究“怎么教”很有可能就南辕北辙。

教材内容≠教学内容

在“教什么”上确实很容易出问题。比如说把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等同起来,以为教材上的东西就是教学内容,其实这是不对的。教材没有经过深度加工,没有经过二度开发,不能成为教学内容。而加工、开发的基本的前提就是教师要仔细解读文本。

教学艺术来自于教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

没有对文本的深刻解读,就是你的方式方法再好,恐怕也是空中楼阁,徒有其表。

3.语文课要亲近文字

韩军说,语文课之独立价值是文字。故此,语文教学要回归“文字”之本。

语文课首先要上成文字课。语文老师首先要是文字师。若关注精神,也须由文字引发,由文字贯穿,终落脚于文字,即“着意于精神,着力于文字”。

4.强化课外阅读与积累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因此,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引导学生热爱书、乐读书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

从本学期开始,我建议大家对学生毕业前的课外阅读与积累做一个计划,确立小学毕业前你的学生阅读的篇目、积累的篇目。

推荐阅读: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励志。

读《爱的教育》,接受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启示。

读《伊索寓言》,感悟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

读《繁星・春水》,感受母爱、童真、自然。

读《活了100万次的猫》来理解生命。

《小王子》《骑鹅旅行记》

《海底两万里》(凡尔纳经典科幻)

......

古诗词积累:

观沧海 曹操

龟虽寿 曹操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钱塘江春行 白居易

西江月 辛弃疾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过故人庄 孟浩然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夜雨寄北李商隐

泊秦淮杜牧

浣溪沙晏殊

如梦令李清照

观书有感朱熹

另外还要补充一点文言文。(选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篇目)

《论语》十则《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通过这些文言文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文言文,感悟到一点学习的方法,多背诵一些。

5.围绕目标,确定精读与略读。

须详者,细嚼慢咽;否则,一带而过。

(三)表达教学

教材理解

具体建议

1.摸清学生作文基础

学生即将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学习。摸清不同层次学生习作基础,因材施教,致力于其习作水平的提高,这是我们该努力实践、思考的。对于习作基础弱的学生,我们要给予特殊关怀与指导,帮助其建立习作信心与兴趣是重中之重。

2.踏实做好指导与讲评

(1)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

在作文指导课上,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激发兴趣,打开思路。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打开思路的最好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无拘无束地漫谈这次习作都可以写什么,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特别想写的内容。

接下来,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围绕本次习作内容,都写些什么?最好有新的内容,新的角度,新的认识。比如,指导学生写《介绍自己》一类的习作,我们可不可以换个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学校和在家里的不同表现,写写双重人格的《两个我》,触及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出一个真实的我,促使自己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再比如,写《我的父亲》《我的母亲》一类的作文,小学生往往想想便写,搜肠刮肚,闭门造车。我们可不可以学学外国,让学生采访与父母关系密切的人:他们的父母、亲人、同事,获得第一手材料再动笔习作。这样写出的作文,内容更具体、更真实。

(2)习作讲评重在激励。

以往的作文讲评,总的情况说上三言五语之后,读上一两篇老师欣赏的习作,大加表扬后了事。被表扬的沾沾自喜,未被表扬的绝大多数提不起兴致。作文两极分化现象因此越来越严重。

习作讲评重在激励。“一个学生如果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学习的愿望就消失了。”(苏霍姆林斯基)讲评的时候,既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又要充分肯定大多数同学的努力和进步。比如,在评语中予以肯定,在展示全班作文题目时予以肯定,在鼓励学生自己读出认为写得好的句、段时予以肯定。激励、表扬要面向全体,把老师真诚的赞美送给更多的学生,甚至要偏爱差生。通过讲评,使每个学生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习作的渴望。

讲评一般的程序是:总评,充分肯定成绩,同时指出共性的问题;交流、欣赏少量佳作,交流写得好的句、段,教师相机点评写法,学生相机谈出习作体会――讲评也是指导,是以学生习作为例的实实在在的指导,对日后习作定会产生影响;用中等的习作或教师针对班上共性的问题编纂的短文,指导如何修改;最后互改、自改。

讲评的主要功能是激励与指导。激励源于欣赏,欣赏源于尊重。这个尊重,不是形式的,是骨子里的,真正把学生看作伙伴、朋友甚至是老师。

3.写“下水”文,是备作文课必做的功课。

苏霍姆林斯基针对教作文不写文章的情况说:“他们教的学生不会写文章,其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自己不会写文章,学生从来没有听到过教师自己谈作文体会。这种教师即使让他们用最完善的教法教十年,也是教不出东西来的。”叶圣陶先生也认为,教作文的经常动笔,十分必要。他语重心长地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

我们看看身边的其他学科,数学老师要教学生某个定律、法则,必先自己解题;音乐老师教唱某首歌,必先示范唱上几遍,再一句一句领唱;体育老师教前滚翻,必先边讲解边示范,在垫子上滚上几个来回……唯独语文老师教作文,“君子动口不动手”。这是不正常的。

用“下水”文指导学生作文是一条捷径、一个规律。

关于口语交际教学,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课标-教学建议

交际情境: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能否创设具体的交际情境是衡量交际教学的重要指标之一。

听说互动: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贴近生活:话题贴近孩子生活。

(四)综合学习活动教学

教材理解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次综合学习活动:《热点关注》《世界遗产探秘》《走进名著》。活动设计体现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这个根本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这不仅表现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也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与组织上。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确定具体内容,选择学习伙伴,自己制定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中,教师要参与其中,有督促和检查。活动后,要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学生展示活动的成果,如撰写研究报告、建议书,举办读书报告会等。

具体建议

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制订学习方案(策划)、开展学习活动(探究)、展示学习成果(交流)

对于“综合性学习”,应体现体验、合作、探究的精神,抓好“设计方案,分组活动,辅导交流,展示成果,小结收获”几个环节……

1.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2.加强教师在各个环节中的指导作用。

3.跨学科内容的安排应围绕语文的听说读写等活动进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长春市南关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编 / 齐鲁青

上一篇:小学信息技术课中“任务驱动与情境教学”教学... 下一篇:关注心灵健康构建和谐文明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