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复花汤验案四则

时间:2022-06-13 09:55:51

【摘要】 旋复花汤, 出自《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症》“肝着, 其人常欲蹈其胸上, 先未苦时, 但欲饮热, 旋复花汤主之。”原方组成:旋复花, 葱茎, 新绛。有下气散结, 活血通络的功效。对气滞血淤, 久病入络所致的身疼疗效确切。

【关键词】 旋复花汤;下气;活血;通络

1 脑血栓后遗症

高某, 女, 64岁, 1998年10月初诊。素有高血压史, 数年前患脑血栓, 经治疗好转, 唯身疼一症未除, 多方求治无效, 苔薄白, 质暗, 六脉涩滞不流畅, 辨证为瘀阻身疼, 拟辛润宣通法。处方:旋复花6 g(布包煎), 降香10 g, 柏子仁10 g, 桃仁10 g, 当归10 g, 泽兰10 g, 水煎服。六剂后疼痛明显减轻, 继服六剂后症除, 随访3年, 除高血压用降压药控制外, 身疼未再复发。

按:久痛必入络, 气血不行, 血络痹阻故至身疼。《临证指南医案・诸痛》中曾有医案记载。方中旋复花咸降, 令逆气下行, 余皆辛润通络之品, 络中淤血蠲除, 故身疼自愈。

2 强制性脊柱炎

孙某, 女, 34岁, 2004年8月初诊。患者腰部疼痛晨僵二年余, 近来加重。骨盆正位及双侧骶髋关节斜位X线摄示:双侧骶髋关节模糊, 关节间隙变窄。实验室检查:HLA-B27(+), 血沉32 mm/h, 类风湿因子(RF)(+)。本院骨科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曾服英太青胶囊布洛芬片等效果不甚理想。患者现腰背部疼, 夜间甚, 按之疼痛, 同时伴有明显腹胀, 纳后胀甚, 嗳气。时有盗汗, 睡眠欠佳, 心烦易怒, 大便干, 3 d一行。月经经期正常, 色黑量少, 带经2 d, 月经前伴有胀痛。胃镜示:浅表性胃炎。舌质红, 苔少而薄。六脉弦滑鼓指有力。辨证为肝肾阴虚, 肝气横逆犯胃, 气滞血瘀。拟滋补肝肾平肝降气、活血通络。方取旋复花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处方:天麻10 g、钩藤15 g、栀子6 g、淡豆豉6 g、黄芩10 g、赤芍25 g、白芍25 g、当归10 g、桃杏仁各10 g、瓜蒌皮10 g、降香10 g、旋复花6 g(布包煎)。水煎服, 1剂/d。服至40余剂后诸证均有明显好转, 前后辨证加减共100余剂, 诸证明显改善, 唯时有盗汗, 但出汗量不多, 六脉和缓, 苔薄舌质稍红, 嘱患者以六味地黄丸加人参汤送服, 善后。截至发稿前随访, 三年前产一女婴, 现母女身体健康。

按:本案病机错综复杂, 临床症状繁多, 患者素体肝肾阴虚, 由于平素不注意调摄情志, 肝郁气滞, 郁久化火, 气滞血瘀久之入络, 不通则痛。肝气横逆犯胃, 胃气上逆则嗳气腹胀。气郁化火上扰心神则心烦易怒, 睡眠不好。肝肾阴虚则盗汗, 月经量少。方中天麻钩藤平肝, 栀子黄芩清泻郁火, 旋复花瓜蒌皮降香配伍桃杏仁降气通络, 归芍养血活血柔肝止痛。前后守方加减治疗三个多月, 此间还使用过地龙、牛膝、木瓜、柏子仁等, 才使身体复原。

3 胃肠功能紊乱

郑某, 女, 46岁, 2004年6月会诊。患者于一年前因生气而至上腹胀嗳气则减, 纳后胀甚且胃中不舒, 同时伴有两胁撑胀, 腰背疼, 大便干稀不等2~3次/d, 体重下降10余斤, 情绪不佳。胃镜示:浅表性胃炎。本院内科诊断为胃肠功能紊乱, 浅表性胃炎。收住院治疗, 给予吗丁啉奥美拉唑等治疗两月余, 效果不明显。后又服小柴胡柴胡疏肝散等, 初服小效, 后证不减反而加重, 又服半夏泻心汤旋复代赭汤等效果也不明显。观其舌苔, 舌质淡嫩, 苔薄净, 舌体稍胖而舍底静脉偏紫偏粗, 左右脉皆浮弦滑。辨证为肝郁气滞, 横逆犯胃, 初病在气, 久病入血, 气滞血瘀, 渐至血络瘀痹。拟平肝降气辛润通络法。处方:旋复花6 g(布包), 降香10 g, 百合30 g, 乌药10 g, 桃杏仁各10 g, 瓜蒌皮10 g, 当归10 g, 天麻25 g, 钩藤15 g, 焦栀子10 g, 淡豆豉10 g。水煎服。服药后自觉喉中有辛辣感, 口中流出涎水甚多, 数小时后从大便排出黑色水样变甚多, 顿觉腹宽, 诸症略减。后再服药即出现上述药物反应, 但程度依次减轻, 服至第三剂后, 大便虽不成形, 但已无水样便, 诸症均有明显减轻。前后加减治疗三十余剂, 诸症近无。三月后, 患者来谢, 一年半之恙近除, 唯心情不好时, 略有上腹撑胀感, 嘱患者宽养心情, 忌辛辣忌饱食。

按:本病例也是情志不遂, 肝气不舒横逆犯胃所致胃肠功能紊乱。方中用了百合乌药汤, 《本经》谓百合“主邪气腹胀, 心痛……”, 乌药善行气, 《本草求真》“凡一切病之属于气逆, 而见胸腹不快者, 皆宜用此……”。二者相伍, 行气而不伤阴, 最适用于气逆兼阴伤之证。

4 右肺术后咳嗽胸疼

王某, 女, 62岁, 1997年6月入院。患者于1997年3月因咳嗽就诊于某大型医院, 诊断为肺癌而行肺癌切除术, 后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肺部错构瘤。术后一直咳嗽胸疼不断, 晚间因咳而影响睡眠, 用拳捶其胸部方觉舒服, 伴咳吐涎沫样痰, 乏力倦怠。舌质淡暗, 苔薄白。六脉沉涩无力。证属胸阳式微、痰饮痹阻。拟温振胸阳、降气散结, 温化痰饮。处方:旋复花6 g(包), 葱茎一根, 人参15 g, 姜半夏10 g, 干姜6 g, 细辛6 g, 五味子6 g, 炙甘草6 g, 桂枝尖15 g, 麻黄6 g, 杏仁10 g, 附子60 g(先煎2 h至不麻舌)。六剂后症状明显减轻, 效不更方, 续服六剂症状基本消除, 半年后随访, 身体康健。

按:该患者久病体虚, 又行肺部大手术, 致使胸阳不足, 痰饮留阻肺中, 方中旋复花葱茎半夏降肺肝之气逆, 干姜细辛五味子辛酸化痰饮, 参桂附扶先天之阳, 先天之本壮, 则五脏六腑功能运行正常。脾为生痰之源, 附子干姜甘草温脾阳, 脾壮则后天壮, 痰饮乏源, 麻黄杏仁开宣苦降, 使肺开合有度。全方温阳化饮, 开宣肺气, 降逆止嗽, 辩证准确, 效如桴鼓。

上一篇: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临床中... 下一篇:妇产科手术患者应用镇痛泵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