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顽固性鼻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6-13 08:41:28

介入治疗顽固性鼻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摘 要 目的:探讨顽固性鼻出血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及注意事项。方法:采用介入治疗对35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进行超选择性上颌动脉和/或面动脉栓塞。结果:35例达到立即止血目的,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18个月无复发。结论:介入治疗对顽固性鼻出血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是疗效迅速且安全的止血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 鼻出血 介入治疗 动脉栓塞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097

资料与方法

2002年7月~2008年7月收治顽固性鼻出血患者35例,男27例,女8例,年龄15~74岁,平均44岁。单侧鼻腔后部反复出血29例,6例为双侧鼻腔出血。其发性鼻出血21例,鼻中隔偏曲7例,鼻咽部纤维血管瘤5例,外伤后鼻腔大出血2例,18例患者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1例有鼻咽癌放疗史,7例有外伤史。总出血量在650~3500ml,全部患者经1次以上前后鼻孔填塞、激光、微波等治疗无效后选择介入栓塞治疗。

操作方法:术前双侧腹股沟备皮,常规消毒铺巾,局麻下经右股动脉穿刺,按Seldinger插管法,经动脉引入4F猎人头导管,将导管送至颈总动脉行一侧或双侧颈内和颈外动脉主干造影,造影剂选用碘普罗胺300,35例患者在DSA下造影后显示出血动脉为单侧或双侧颌内动脉分支或面动脉分支,寻找出血的血管及其部位,当确认出血血管分支后,在排除供血动脉与眼动脉无沟通,与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之间无危险吻合后,将导管超选择性插入出血的分支动脉内,观察无误后经导管内缓慢推注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KMG),栓塞后再次造影显示造影剂外溢消失,供血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甚至停滞或者仅显示动脉主干,缓慢抽出鼻腔及后鼻孔填塞物,观察20分钟无鼻出血时拔管。

结 果

本组均经1次手术栓塞成功,术后均出现轻重不等的栓塞侧头痛,个别患者出现患侧面部麻木、胀痛感等不适,给予对症处理或无处理,均于1周内缓解或消失,随诊3~18个月无复发。

讨 论

对于顽固性鼻出血,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颈动脉分支结扎、前后鼻孔填塞、微波热凝、激光照射封闭血管等,但再出血率仍高达25%~52%[1],由于填塞时间延长易引起感染并发症,如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鼻翼或(和)鼻中隔坏死等采用颈外动脉、颌内动脉结扎方法止血,患者痛苦大,疗程长,面部留下瘢痕影响美观,术后侧支循环很快建立,难以止血且易复发,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0%~47%[2]。自1974年等报道应用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鼻腔出血以来[3],介入栓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广泛应用于临床。

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机理是消除病变,暂时或永久性阻断出血部位的供血血管[4]。介入治疗超选择动脉栓塞术正是通过血管造影,使导管准确插到出血的血管远端进行栓塞而达到止血目的,成功率为71%~100%,并发症在3%以下,因此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以及患者易接受的优点。

介入治疗顽固性鼻出血,虽为迅速、有效的诊疗方法,但要防止并发症发生,文献[5]报道常见的并发症有发热、栓塞部位疼痛、组织肿胀等,一般在1周内消失。因此,介入治疗颈固性鼻出血最迅速、有效,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满峰,于娜,等.顽固性鼻出血68例临床分析.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8(9):569.

2 姚群立,刘一之,倪才方,等.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治疗鼻出血.介入放射学杂志,2004,13(6):512-514.

3 汪世存,吕维富,孙一兵,等.难治性鼻腔大出血的介入栓塞治疗.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3:394.

4 孙增涛.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顽固性鼻出血.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3(7):458.

5 叶里,纪维刚,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栓塞术治疗头颈部疾病的严重并发症.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7,4(4):216-219.

上一篇:纤维桩的临床应用 下一篇:亚急性甲状腺炎4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