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活动”――教育人性化的觉醒

时间:2022-06-13 05:07:43

“大课间活动”――教育人性化的觉醒

摘要:随着阳光体育工程的广泛实施,“大课间”活动在各校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所谓“大课间”就是集中安排一段时间,在学校统一组织安排下,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的全校性的集体课间活动。大课间时间跨度大、互动范围大、活动场地大、整体效益大、对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课间、尊重、快乐、合作、亲近自然、享受生活

一、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享受爱和尊重

爱和尊重应该是人性化教育的情感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人性化教育的基石,没有人性、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在大课间活动的时候,我亲耳听到过这样的对话:

A:许军,你的课堂作业还没有写完,古诗你还没有背会,你怎么能来玩呢?

B:是老师让我来玩的。

A:说谎,你总是说谎。

B:我没有说谎,老师说每个人都要参加大课间活动,这样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

A:那好,你来教我上次你跟李聪他们玩的那种游戏吧。

B:好吧。

在大课间活动时,学生丢开了一切课业的负担,老师也和学生玩成一片,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不同能力、不同喜好、不同成绩的学生,每一个孩子玩得都有尊严。在欢跃而和谐的氛围中增强了体质,促进了健康,陶冶了情操,改善了人际关系,享受到了高质量的人生。

二、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功需求,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总能保持浓厚的兴趣,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总是会有一部分学生,他们的语文、数学成绩并不那么理想,他们常常处在被忽视、被漠视的状态中,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兴趣与愿望在递减。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着自我特点的完整的人。教师应该准确地了解他们并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要帮助学生建立信心,首先要使他经常体验成功,成功的体验越多,其自信心越强。而在课间活动的时候,每个学生都有了一个展现自我、体验成功、得到肯定的机会。有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他们特别会玩,在课间活动的时候成了同学们心中的英雄,他们带领着其他同学“冲锋陷阵”,往往能得到大家的拥戴,老师看到他们跳绳跳出得的新花样时也会惊叹:“跳得真好啊!” 教师当众表扬了这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他们感受到了一种被肯定、被欣赏的喜悦,这使他们终生受益。

三、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体验合作的乐趣

人人都知道什么是合作,它的书面解释是这样的: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每个人又都知道合作的重要。美国学者朱克曼曾做过一项研究,他发现自1901年诺贝尔奖金颁发以来的75年中286位获奖者中2/3的科学家是与人合作获奖的,这说明没有互相关心、支持与合作就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1996年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指出: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

现在的人才观越来越注重协作精神的培养,一个人不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将难以在社会中立足,学生合作研究精神的培养对提高其综合素质很有益处。

在大课间活动时,有的是拔河活动,有时是双人顶气球接力跑活动,有的是双人绑腿跑步比赛……,这些活动既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也形成了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学生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使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求知的乐趣,在合作中学会与人共处,求同存异。

四、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亲近自然,享受生活

现在很多孩子从小生活在“钢筋铁骨的水泥丛林”中。抬头是灰蒙蒙的天空,低头是熙熙攘攘的车流人海,天天重复着从家庭到课堂的往返,忙不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听不完老师的教导和家长的唠叨,从而远离了大自然,远离了充满人间烟火味的生活。

在大课间活动中,有的同学在活动的时候会突然被秋风中摇曳的小黄花吸引,会感受到秋风吹在身上的凉爽,会看到秋天的天空特别蓝……

有的学生告诉我:老师,我在大课间活动的时候看到了一种小黄花,花瓣上有浅浅的纹路,柔嫩的花蕊。

有的学生告诉我:老师,我在大课间活动的时候听到了秋虫呢喃的声音,闻到了泥土清醒的味道……

我常常点头微笑着分享他们的发现,内心充满了幸福的感动:这些从小生活在“钢筋铁骨的水泥丛林”中的孩子,他们终于发现这才是“原汁原味”的生活,他们终于能感到原来生活就是这样纯粹,这么美,这么令人感动。

五、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享受闲暇和自由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一个在豪华舒适的学校学习但必须绝对服从教师的安排和控制的学生,远远比不上一个在物质环境简陋的学校学习的学生拥有的自由。”然而,“对于人的发展来说,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亚里斯多德说的“闲暇出智慧”就是这个道理。

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学习和实践的自然结合,未来的世界充满了就业的竞争和压力,但我们老师和家长不要将这种焦虑人为地、过早地介入学生的生活,尤其是不要以占用学生的闲暇时间为代价来提高学习成绩。儿童的发展包括各个方面,如交往能力、认识自我的能力、自控能力和独立决策的能力……这些能力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中并不比掌握一门技能次要。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只能通过儿童在课外时间的社会交往和游戏中自发地学习,所以健康积极的闲暇生活也是教育的一部分。若要防止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就要从改变闲暇生活的质量开始。

大课间活动把玩的自还给了孩子,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做安排,使闲暇时间真正成为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大课间活动让学生享受到了闲暇和自由,这种闲暇和自由保护了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点燃了学生追求真善美的热情。

让每个学生在充满人性化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心愿。“青少年阳光快乐体育”工程的启动,让我感到了教育人性化的觉醒。

上一篇:小学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下一篇:六年级语文复习的策略与方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