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库集中支付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时间:2022-06-13 04:21:16

论国库集中支付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摘要:国库集中支付是财政预算管理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财政支付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这一改革的实施,促使各级财政部门协调工作,相互监督,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廉政建设,本文笔者从我国财政拨款入手,描述国库集中支付的概念、国库集中支付在事业单位发挥的作用、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及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使事业单位能够更加适应支付方式的变革,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防止各种舞弊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国库集中支付已经成为我国事业单位支付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它改变了事业单位原有的预算管理、财政支付的模式,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不仅产生正面效应,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负面效应,这些问题值得业内人员深思。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正视负面影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加快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合理利用正面效应,减少负影响的发生,使国库集中支付成为事业单位的主要管理制度,促进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展,带动国民经济不断向前推进。

一、国库集中支付的概述及特点分析

(一)国库集中支付的概念。国库集中支付是国家为了健全财政核算系统、支出体系,统一财政收入而制定的。每个事业单位,以银行结算、财政支付数据为基础,在国库中设立单一账户,按照核算单位实际用款计划,通过先申请、再审批、后付款等程序,将拨付款通过固定账户,统一支付给事业单位。

(二)国库集中支付的特点。国库集中支付涉及的管理方式、结算方式众多,它的基本特点包括:事业单位统一开设收款、支付账户;将企业收入纳入国库,需要的资金经过审批后直接支付到固定账户;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后,财务预算机构更加科学、完善与高效。

二、国库集中支付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作用

(一)有利于资金整合,保障事业单位财务资金安全。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预算人员的工作量大,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低,原有事业单位资金分散,财政混乱,实行层层拨款方式,许多支出项目不明确,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因此,财务管理工作只依靠各部门的监督是完全不够的,需要其他企业的综合协调与配合,国库集中支付成为目前事业单位之间进行财务资金管理的最优选择,它减少了资金支付的中间环节,避免了不法人员的贪污行为,保障了事业单位财务资金使用安全,为事业单位内部的资金使用情况增加了透明度,符合广大群众的心理需求。

(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及执行水平。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实施,缩短了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拨款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付款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集中支付系统的使用减少了相关人员直接接触现金的机会,制止了挪用资金、转移资金现象的发生。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强化了财政对企业资金运营的监管力度,避免无预算拨款的情况,加强了企业对预算工作的重视度。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质量,将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分离,才能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

(三)增强资金集中度,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交由国库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一并存放在国库中,需要用款时统一支付,这种集中管理模式强化了事业单位资金的监管功能,从根本上改变事业单位原有的分散管理资金的模式,避免滥用资金、私设小金库、多设账户等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杜绝事业单位内部贪污、腐败现象。

三、国库集中支付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国库集中支付对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影响。这种支付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原有事业单位直接将资金下拨到各预算部门的情况,由企业预算单位,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编制实际用款计划,经财政部门审查、批准后,以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拨发资金,这一程序对事业单位预算部门的预算工作提出了及高的要求,在即符合实际用款计划的同时,又要达到财政部门的审批标准,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因此,预算部门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制定出符合要求的预算计划。

(二)国库集中支付对企业资金的影响。传统支付制度下,财政部门拨付资金的使用情况无法进行监督与控制,对于不合理的资金使用不能及时发现,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有效控制、合理利用下拨资金的运用,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成为现阶段财政支付系统改革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该制度实施后,国家财政制定了严密的资金下拨程序和资金使用情况监管机制,即简化了事业单位的用款程序,又减少各种不合理支出的发生,为事业单位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国库集中支付采取统一拨付、用款,限制了事业单位的能力,也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智能拓展。财务管理实行一体化管理,采用统一模式,不能够根据各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管理,事业单位的职权被限制,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挑战,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即要配合财政支付制度的变革,又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增加了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还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约束和限制了事业单位的办事能力,使企业财务问题的处理上也受到影响。

四、产生财务管理影响的原因

(一)财务管理信息滞后,管理难度大。事业单位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信息化管理至关重要,目前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具落后,缺少必要的审核系统。一些部门财务核算工具无人操作,造成了电子信息资源浪费,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方向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企业的财务人员除了要作好财务管理工作外,还要对单位的用款计划、财政资金申请等工作负责,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使得企业不得不增加财务人员,加大了事业单位的管理成本,同时,也加大了内部控制的难度。

(二)支付程序繁琐使人员工作量加大。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还不适应国库集中支付体制变革,原有重视收入、轻视支出的现象仍然存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理解不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集中支付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

事业单位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严格按照不同预算计划支付,一个单位可能要开具几张支票,容易使支付过程出现差错。财政支付系统出现故障时,事业单位不能及时接收到财政拨款,企业不能及时使用资金,来回退、换票现象经常发生,给国家财政和事业单位都带来不便。

(三)财务信息失真,存在违法行为。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基础薄弱,部分人员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钻企业财务管理的漏洞,造成企业财务程序混乱,导致财务信息失真,出现核实不符的现象,一些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在金钱的诱惑下,挪用企业资金,私吞公款等违法行为的发生,给企业、社会、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种复杂的创新工程,它的实施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带来许多不同的影响,改变了事业单位的管理理念与财务管理的工作程序,要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必须使其适应支付制度的变革,调整原有的经营模式,将新支付制度灵活运用到财务管理中,这给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因此,结合自身的管理特点,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融合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确保事业单位健康、有序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柳建军.基于国库集中支付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法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

[2]王敏.财政集中支付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方法[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9).

[3]高焕生,佟鸿燕.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

[4]曹丽.浅谈现代财务体制下事业单位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J].经济生活文摘(下半月),2011(9).

上一篇:浅谈石油企业财务审计管理工作的创新思维 下一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