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律师执业风险与防范

时间:2022-06-13 02:28:03

浅议律师执业风险与防范

[提要] 律师本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一个职业,但作为帮助维护他人合法权益的社会法律工作者,其自身合法权益却屡遭侵害,使律师执业面临很大的风险。本文结合现行立法及司法实践,着重从律师执业风险的类型、律师执业风险产生的原因、律师执业风险防范等方面对律师执业风险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以期找到避免律师执业风险产生的对策,从而为律师执业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实现司法程序及法律实体的公正。

关键词:律师;执业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议律师的执业风险与防范

收录日期:2013年5月31日

一、律师执业风险的含义及类型

风险是指可能发生的危险。所谓律师执业风险,是指律师可能承担的因其执业行为而引发的一切法律责任或后果。这种执业风险既包括因律师自身行为的不当而产生的刑事、民事责任方面的风险,也包括因律师的特殊地位、特殊职责所导致的自身权益受侵的风险。整体而言,律师执业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刑事责任风险。刑事辩护业务是律师的传统业务,也是律师业务的永恒主题。但近几年来,律师在刑事辩护中的执业风险问题成为阻碍律师刑辩工作开展的最大难题。据北京市律协的一份资料显示,2000年北京市执业律师5,495人,全年办理刑事案件4,300件,人均办理刑事案件只有0.78件,而1990年人均办理刑事案件为2.64件,这与近年刑事案件的不断上升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因办案而触犯法律的绝大部分是办理刑事案件的律师。许多律师甚至“谈刑色变”。据统计,自1996年以来,全国已经有300多名律师因刑事辩护被司法机关以各种原由“绳之以法”。《刑法》第306条规定的辩护人、诉讼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已经成为悬在中国律师特别是辩护律师头顶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著名律师田文昌曾感慨:“在中国现阶段做刑辩律师是最难的,比什么时候都难,比哪个国家都难。”

辩护律师在执业中,招致罪名主要来自两个环节:一是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改变供述,律师被怀疑为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二是律师调查取证过程中,如果律师收集的证据与侦查机关、检察机关收集的证据不一致,律师就有可能被怀疑为威胁、引诱证人改变证言或者做伪证。

(二)民事责任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的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律师在以法治为主要特征的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宽,相应的风险也就越来越高。律师在办理民商事案件业务过程中,基于案件本身的复杂性,可能会因为对事实的真实情况调查不清,对案件性质判断失误,给委托人提供不实信息,而使当事人利益受损。也可能因为自身的疏忽而使重要证据遗失、举证错误、延误诉讼期限而使委托人的权益得不到保障,这些都有可能会引发当事人以此提出赔偿要求,致使律师承担民事责任。北京嘉华律师事务所作为河北三河燕化公司的法律顾问,因律师工作失误,导致燕化公司1亿资金被骗,最终在2004年被人民法院判处赔偿燕化公司800万元损失,并返还100万元律师费的律师赔偿案件,至今仍被认为是最昂贵的赔偿,也再次引起社会各界对律师执业风险问题的关注。

(三)人身伤害风险。尽管我国的普法工作已开展了多年,但社会公众的法律观念仍存在淡薄现象。表现为法律意识不强,对律师的作用和功能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当事人委托律师,总希望通过律师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维护甚至由此而获利,当预期利益无法实现或者自己的权益未能得到保护时,基于认识的狭隘性往往不去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分析,相反却片面地将责任归咎于律师。由于对律师工作的不理解,律师的参与还容易引起对方当事人的不满,产生报复心理。震惊全国的山西马海旺律师被对方当事人抠去眼睛的人身侵权案件,就是典型的迁怒于律师而引发的侵犯律师人身权利的案件。

二、律师执业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法律方面的原因。尽管我国《律师法》明确规定,律师依法执业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害律师的合法权益。但从几部具体的与律师执业关系密切的相关法律来看,并没有凸显出对律师执业的有效保护,反之是更多的限制和约束,甚至是歧视性的规定。

如《律师法》对律师执业的授权性规定仅有几条,大多数条款是对律师义务、禁止的规定。另外,尽管《律师法》也规定了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是保护律师合法权益的机构,但至于如何保护缺乏明确规定。致使律师合法权益的保护最终还得依赖于执法部门,而实践中律师的执业风险大多产生在与执法部门共同处理事务的过程中,让引发风险的部门来维护风险承担者的合法权益,这大大降低了律师合法权益维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与律师执业关联性较强的《刑事诉讼法》第38条规定:“辩护律师和其他辩护人,不得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不得威胁、引诱证人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以及进行其他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的行为。违反前款规定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该规定把本来应是所有诉讼主体都应共同遵守的义务,反过来仅对辩护人尤其辩护律师这一主体加以特别强调,本身就彰显了对律师执业的不信任,把律师置于执业风险的边缘。

我国《刑法》第306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该规定明显带有对律师执业的偏见,从而在立法上就设置了律师执业风险潜在的空间,在实践中更容易产生律师执业风险的陷阱。

(二)社会方面的原因。律师尤其是辩护律师,由于职能原因使其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与司法机关所起的作用有一定的对立性,职权的发挥有一定的冲突性。当辩护律师与司法人员的观点不一致时,容易引起司法人员对律师工作的不满,潜意识里认为律师是与自己作对,一些职业素养较低的司法人员甚至会基于此对律师进行打击报复。况且《刑法》第306条和《刑事诉讼法》第38条的规定,又使得司法人员借机对律师进行打击报复时不乏法律依据。因此,律师在执业过程中尤其是担任刑事案件被告人的辩护人行使辩护职能时,执业风险加大。

执法人员尚且如此,普通公众对律师工作存在不正确认识便不难理解。有些当事人甚至认为律师的任务就是“拿钱办事,替人消灾”,工作方式就是“拉关系,走后门”,而不知律师的工作权限也有一定的范围。其是为了维护当事人的权益,但也仅仅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就像法律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一样,律师在处理一些问题时也会无能为力。但当事人对律师的工作性质不能进行正确认识时,往往会对律师抱以过多要求,对律师工作所能产生的效益期望过高。因此,当自身权益无法得到维护或者期望利益无法得以实现时,就会产生心理上的落差,认为律师没有认真履行职责,转而将责任推卸给律师或者迁怒于律师,从而增加律师遭受人身侵权伤害的风险。

(三)律师自身的原因。毋庸置疑,在律师这个大群体中,大多数律师都在兢兢业业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在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尊严,体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也不可否认的是,在律师这个职业群体中,确实存在着综合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实践中,由于个别律师工作经验不足,业务素质不高,在具体办案过程中因为自身工作失误给委托人造成利益受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甚至有部分律师,由于缺乏较高的执业素养,在承办案件过程中,为了迎合当事人的要求弃执业道德和职业纪律于不顾,隐瞒事实真相,歪曲事实,曲解法律,规避程序,从而以身试法,最终受到法律的追究。显然,律师在办案过程中放松警惕,缺乏办案经验及敏锐的思维判断力,出现工作失误,给当事人造成损失或知法犯法,触犯法律甚至是刑法,都是律师执业风险产生不可避免的原因。

三、律师执业风险的防范

律师执业风险与律师职业相伴而生,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减少和避免律师执业风险的发生。

(一)完善相关法律,保护律师合法权益。建议在《刑事诉讼法》中增加关于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制度的规定。所谓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是指律师以辩护人身份参加刑事诉讼的过程中,因履行职责而发表的有关案件的言论不受法律追究的权利。1990年通过的联合国《关于律师作用的基本原则》第20条有关 “律师对于其书面或口头辩护时所发表的有关言论或作为职责任务出现于某一法院、法庭或其他法律或行政当局之前所发表的有关言论,应享有民事和刑事豁免权”的规定,被认为是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在国际上的法律依据。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立法都有关于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的相关规定。我国2007年修订后的《律师法》在第37条第2款明确规定,律师在法庭上发表的、辩护意见不受法律追究。但是,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恶意诽谤他人、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言论除外。该规定被认为是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在我国法律上的首次确立,是我国立法的一大进步,对我国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制度的建立与健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遗憾的是,《刑事诉讼法》第38条和《刑法》第306条的规定却严重影响了该制度在我国司法实务中的真正贯彻落实。

作为公民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律师参与诉讼难免会对司法机关的公权力形成一定的制约,但其在执业过程中所有的行为和主张都只不过是请求权的一种表现,根本无法与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司法机关的权力抗衡,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明显处于弱势。由于没有律师刑事豁免权制度在根本上的保障,律师因办理刑事案件而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的现象屡屡发生,极大地降低了律师参与刑事辩护的积极性。如果律师在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与控诉方展开合法对抗的过程中,没有被沦为被追诉者的担忧,就会调动律师参与刑事辩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诉讼程序的公正,进而逐步实现法律实体的公正。

因此,为了给律师参与诉讼营造和谐的法律环境,降低律师的执业风险,同时也为了与《律师法》中规定的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内容的衔接,建议在《刑事诉讼法》中增加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制度的相关规定,将《刑事诉讼法》第38条修改为:“律师或其他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刑事辩护豁免权,其因履行职责而发表的有关案件的言论不受法律追究,其在执业活动中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但是,发表的危害国家安全、恶意诽谤他人、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言论除外。”除此之外,为了与《律师法》、《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相一致,建议取消《刑法》第306条专门针对律师规定的罪名。

(二)加强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减少和规避律师执业风险。法律禁止律师以个人名义进行执业,律师必须以律师事务所的名义提供法律服务。律师事务所作为对律师进行直接管理和监督的单位,建立健全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机制,加大对律师执业的有效管理、监督和引导,是减少和避免律师执业风险产生的第一道防线。针对律师执业风险产生的原因,律师事务所可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防范:

1、加强执业风险认识教育,提高风险分辨能力。律师事务所在对律师工作的日常管理中,要强调执业风险防范意识的重要性。对具有潜在执业风险的案件来源和类型要及时进行归纳,对已经发生执业风险的案件要及时进行分析和总结,在受理案件之前或之后,对产生律师执业风险的可能性及可能出现风险的环节和相应的防范措施要具体分析评估和判断,从而增加对风险的事先防范及事后的教训吸取意识。

2、加强对律师执业道德、执业纪律的教育和监督。律师事务所应当重视对律师执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教育,加强对律师执业活动中违纪和违反执业道德的行为进行监督。比如,建立律师违纪投诉制度,及时发现律师在办理案件中的违纪问题,对律师轻微的违纪行为进行批评和教育,对严重的超出律师事务所处理权限的违纪案件,可移交司法行政机关处理,尽量使律师执业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事态扩大。

3、规范律师事务所管理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案件受理登记制度、收费审查制度、卷宗档案管理制度、证据交接保管制度、案件质量回访制度、重大疑难案件分析讨论制度等,从制度上切实保障律师执业风险的降低和避免。

律师工作是一项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职业,对专业知识及业务能力均有较高的要求。律师事务所在对律师进行管理和教育的同时,还要为律师的继续学习和深造提供机会和平台,积极组织律师的业务学习和经验交流活动,帮助律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执业能力。

(三)律师自身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执业能力和业务素养。律师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职业,律师对法律知识的熟悉程度及办案技巧决定了律师执业水平的高低。一般情况下,律师对专业知识越精通,经验越丰富,执业能力就越强,执业风险发生的几率也就越低。因此,律师在执业过程中不仅要善于总结经验,还要不断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逐步提高执业水平,增强办案能力,从而减少执业风险的发生。

律师执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是律师执业应遵守的基本规范,也是减少和预防律师执业风险的有效手段。律师在执业过程中一定要基于高度的责任感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本着善意人的心态参与诉讼活动,坚持诚实守信的同时又能甄别是非曲直,准确把握法律许可的界限,做到维权而不触法,依法维权。另外,在案件的过程中要做到与委托人的有效沟通和交流,使其明白作为律师的职责和权限,拒绝当事人不当要求的同时,又要使其相信作为律师的尽职,从而避免与委托人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减少执业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雷绍玲,陆俊松主编.律师事务[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8.

[2]朱峰.律师执业风险及防范措施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2009.4.

上一篇:浅析企业投资的决策分析方法 下一篇:用非财务眼光看待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