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施策略

时间:2022-06-13 01:56:08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施策略

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随着人类生产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环境问题不仅是工程技术问题,而且是社会经济问题;不是局部问题,而是全球问题。环境保护是一个倍受瞩目的全球性热点问题,中学化学教学中应重视环境保护,更应该通过化学实验增强学生的环保观念,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一、加强思想教育,形成环保意识。

我国目前正处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增加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剧增带来了严重的自然生态环境问题。它不仅直接制约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进程,而且严重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因此,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做好自然保护工作,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做好环境保护知识普及教育工作,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更成为中学化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人类为了保护自己的摇篮和生存基地――地球,迫切需要学习和掌握环境科学知识。而中学生作为世界的未来,更需要接受环境保护的启蒙教育。他们的知识已较丰富,又在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环境教育可以提高他们对环境的认识水平和保护环境行为的自觉程度,使他们知道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防止环境污染与公害是我们的国策。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环境与我们的关系最密切。许多地区草原荒化、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沙尘暴频繁发生,酸雨、臭氧层空洞等触目惊心。正因为环境污染严重,才有了“绿色食品”,才有了“纯净水”与“天然矿泉水”,人们都渴望与大自然接触,呼吸清新、洁净的空气,吃到无污染、无激素的天然食品。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认识到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世界的呼声,生产时若以赔进人类生存环境为代价,是目光短浅的表现,是不可取的。所以,教师要告诉学生,为了有更加美好的明天,就必须付诸行动,积极投入到环境保护中去,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将意识转变为行动。

二、强化实践活动,渗透环保化学观点。

课堂教学是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主阵地,但课外实践活动也应注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教师结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已学的化学知识解决一些环境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组织师生人人参与社会调查,参观工厂生产流程,农业化肥、农药施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现象研究,探讨工业三废处理达标排放的重要性;农业化肥、农药合理使用的深远意义;讨论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提倡洗衣使用无磷洗衣粉,为什么提倡食用绿色环保食品?为什么国家投资进行“西气东输”和提倡用“乙醇汽油”替代汽油?特别是对农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廉价资源农作物秸杆,如何进行深加工成禽畜饲料,或转变成沼气或收割脱粒秸杆粉碎返田,或制成建筑板材和纯天然织物?等等。

三、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也应重视环境保护的教育,以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化学实验,特别是氯气的制取和性质,二氧化硫的性质,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等实验都会产生有毒气体,直接影响师生的健康。为避免污染空气,防碍人们的健康,教师操作时应强调在实验中必须设计一个将多余的有毒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通入相应的吸收液的装置(如多余氯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也可以通过改进实验操作,以消除或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如铜与硝酸的反应,在用于反应的试管口套上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既不防碍观察有关现象,又可避免二氧化氮的污染。又如: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证明浓硫酸被还原成二氧化硫时,将盛有紫色石蕊试液、品红试液的试管都配上双孔塞,多余的二氧化硫用碱液吸收,防止二氧化硫的污染。有些实验还可以微型化,这样不仅可节约药品,而且可减少废液、废渣、废气的产生。对实验后废液、废渣的处理,尽可能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总之,教师时时处处都要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教育。

四、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课堂教育固然是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动的形式则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所以教师还应该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例如:我通过让学生参观印染厂、污水处理厂、钢厂等地方,使学生感到环境问题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印象至深,再结合课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美好环境的渴求,产生对日益严重、近在咫尺的环境污染的深恶痛绝,深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强烈的环境意识,增强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参观调查等社会活动,能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对策,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增强和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表达能力、与人交流、勾通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还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络,查寻更多的环境保护的信息,并从中选择出有针对性的内容,出专栏,扩大环境保护教育的影响,增强全体学生的环保意识。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恰好高一才上完第六章第四节“环境保护”,根据每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不同主题,我举行环保主题班会。另外,我还组织学生配合学校的绿化工作,在校内植树,并定期修剪树木,以班级或团支部为单位,开展认领小树的活动,定人定点负责校内绿地、树木。这些活动学生很感兴趣,在活动中学生受到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培养了社会参与意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而这些正是未来人应具备的品质和能力。

五、充分利用班会活动,进行环境法律观念教育。

每周一次的班会,是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又一阵地。不定期以环境保护为主题,介绍一些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等,对学生进行环境法律观念教育。在理解和感觉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基础上,提升到法律层次上来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完全必要的。进行环境法律观念教育,学生可以懂得哪些行为不仅不符合环境道德规范,而且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上一篇: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下一篇: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