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医事件与医学生职业态度研究

时间:2022-06-12 07:48:59

伤医事件与医学生职业态度研究

〔摘要〕目的调查当前伤医事件对在校医学生职业态度的影响。方法使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温州医科大学各个专业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以及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结果。结果被调查者职业认同度尚可,未来职业信心低落,职业使命感堪忧;伤医事件损伤职业荣誉感,威胁基本人身安全;社交平台对消极情绪的急速蔓延以及职业选择的多元化扩大伤医事件本身影响力。结论伤医事件频发对医学生职业态度产生消极影响,成为制约医学生成为医疗工作者的要素。需要从社会、媒体、学校、教师等多方面加强措施以减少这种负面影响。

〔关键词〕医患关系;伤医事件;医学生;职业态度

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正是职业态度成形的重要时期,但频发的伤医事件对其影响深远,为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埋下隐患。为此,本课题组选取了温州医科大学医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当前医学生职业态度及伤医事件对其的影响,并对解决此问题的可行性对策加以阐述。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温州医科大学目前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开设了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检验医学、眼视光医学等多个医学专业,专业分布较为合理,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从中抽取温州医科大学全日制在校医学专业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1.2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自制的问卷进行抽样调查,抽样方法为简单随机抽样,所有调查均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进行。

1.3样本量

根据查阅相关研究文献以及多次讨论,课题组将样本量定为250人。

1.4问卷设计

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文献、课题小组反复讨论和预调查等步骤完成调查表设计。问卷内容包括:①填空题: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②选择题:医学生对当前职业环境认知情况以及未来职业信心与预期,医学生职业认同感与使命感,伤医事件在内的各种因素对职业态度的影响程度,伤医事件对职业外部支持的影响,伤医事件对医学生未来职业行为的影响。

1.5分析方法

对于客观题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所有数据均由双人录入,由第三人核对检验,录入完成后,随机抽取25份数据进行核对验证,所有数据均通过MicrosoftExcel2013录入电脑,用SPSS20.0进行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为了掌握当前医学生职业态度情况,课题组于2014年9月通过网络问卷和实体问卷两种方式实际共计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3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2%。调查对象男生52.7%,女生47.2%;临床医学专业188人(79.32%),非临床医学专业49人(20.67%);大一学生5人(2.11%),大二学生92人(38.82%),大三学生102人(43.04%),大四、大五(见习实习的年级)学生38人(16.03%);党员(含预备党员)占12.66%;曾任学生干部的占53.59%;曾获奖学金者占39.42%;涉及11个医学专业,样本分布合理。

2.2医学生对伤医事件的总体认知

根据调查发现,调查的医学生认为伤医事件对医学生职业态度无多大影响的占9.7%,认为有一定影响的占41.35%,表示影响极大地占48.1%,持不关注的态度的仅为0.84%。临床医学专业与非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认知存在差异(χ2=8.623,P=0.035<0.05)。

2.3伤医事件对医学生职业认同度的影响

在此次调查中,虽然超过90%的调查对象对医生的职能仍然表现出基本认同,但也有22.79%的被调查者在从事医疗行业前缺乏对职业的自豪感,对医生职业的社会地位产生了怀疑;29.96%的被调查者并不把医生职业作为自己的人生梦想,缺乏对职业的内在向往与热情。医学生对医学事业的认同与热情是推动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在动力,当前的职业认同状况应当引起重视。

2.4伤医事件对医学生执业环境认知的影响

调查显示,伤医频发的环境下,医学生执业环境认知恶劣。在本次调查中发现,“伤医事件频发,未来就业环境不安全”已成为继“学习时间过长,职业发展前景不佳,付出投入不成比例”和“未来工作繁忙,压力太大”之后的第三大制约医学生成为医疗工作者的要素。多数人对于伤医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持肯定态度。仅有11.3%的被调查者认为医生的工作压力适中,70.46%的被调查者则认为医生工作压力大,身心处于紧张状态;47.98%的被调查者对医患之间的信任缺乏信心,医患关系严重受损;仅有27%的被调查者对伤医事件必然发生表示反对,而对此表示同意的却高达35.42%;超过75.27%的被调查者表示对伤医事件关注和了解,影响范围大。201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当前医患关系非常紧张的有15.5%,紧张的有39.9%,一般的有38.6%,和谐的有4.8%,非常和谐的有1.7%,分析以上数据,可知医学生的执业环境认知恶劣与当前医患关系恶劣有必然联系[1]。这与本次调查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2.5伤医事件对医学生未来职业信心以及外界支持的影响

伤医事件的频发医学生未来的职业信心影响不容忽视,医学生未来职业信心低落,家人支持情况尚乐观。超过45.57%的被调查者表示未来职业信心受到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能够明确表示完全不受影响的仅4.64%;仅47.26%的被调查者对恶性伤医未来的发展持乐观的态度,未来伤医事件发展的趋势也将成为医学生是否选择从医和从医态度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20.26%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将反对自己身边的朋友选择学医,另有29.96%表示说不清;相对医学生自己的消极态度,仅7.17%的被调查者表示选择从医遭到家人的反对。

2.6伤医事件对医学生职业使命感的影响

仅64.14%的被调查者表示希望会选择从事医疗行业直至退休,47.26%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再选一次,仍然会选择学医,40.92%的被调查者在同等薪资条件下会优先考虑成为医生。相当一部分的医学生并没有从事医疗行业的意愿,职业使命感欠佳,对医疗行业的未来发展,医患关系的改善十分不利。

2.7伤医事件对医学生未来职业行为的影响

面对调查“我以后从事医疗行业,对待可能引发纠纷的患者的态度(多选)”,“以保护自己避免纠纷的前提下进行医疗行为和沟通”以67.51%占据第一位,还有12.24%选择“推说自己能力不够,避而远之”。

3讨论与建议

3.1伤医事件对医学生职业态度的影响分析

3.1.1恶性伤医事件损伤职业荣誉感。

医学生在校学习及实习的过程中,始终接受的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教育,医生不仅是一种高尚的职业,是被患者信任和认可的行为,很多医学生自豪感和优越感较强。但是,当暴力伤医事件发生且不因医疗事故发生时,会极大冲击医学生对于本职业的心理定位,严重打击了医学生的自信心[2]。伤医事件的频发使医学生对医生的社会地位产生质疑,对医患关系失去信心,对临床工作产生畏惧。

3.1.2人身安全难以保障。

近10年恶性伤医事件总体呈上升趋势,2012年、2013年的医患冲突事件报道次数分别为26次、28次,中国医院协会2013年的《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查报告指出,2012年,医务人员躯体受到攻击、造成明显损伤事件的医院比例为63.7%[3]。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成为一个高危职业,极大挫伤医务人员的从业积极性。

3.1.3外界负面舆论对医学生带来消极影响。

部分媒体记者缺乏医学知识,加上对于患者的情感偏向以及炒作的需要,出现了为吸引眼球而报道不实事件甚至捏造事实的现象,对医疗行业造成负面影响,极大损害了医务人员以及医学生的情感。不良舆情对于医学生的学习热情、专业喜爱度和择业观都将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对其将来是否选择从事医疗行业产生影响[1]。

3.1.4新型社交平台加快情绪蔓延。

当前微博、朋友圈等网络新型社交平台的普及加快了信息的传递和扩散,一改传统媒体信息闭塞的弊端,令医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到恶性伤医事件的发生并进行交流。当伤医事件发生时,医学生的情绪往往是愤怒、消极负面的,而消息在社交平台中带有情绪性评论的传播更易引起情绪的升级,导致群体情绪的蔓延[4]。

3.2对策探讨

3.2.1治理恶性伤医事件,改善医疗职业环境。

面对恶性伤医事件,执法人员必须严格执法,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伤害医务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往恶性伤医事件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处理,社会群体和媒体一般带有明显的倾向性,认为其情有可原,不应重罚,公安部门往往也在客观上对此采取纵容的态度。但是在这种忍让下,伤医事件不但没有消弭,而且愈演愈烈。相比复杂的正当途径,暴力伤医似乎成为了解决问题的捷径,低成本高回报。对此,公安部门应当第一时间对扰乱医院秩序的行为进行打击,形成“只有进入司法途径”才能解决纠纷的习惯和理念[5]。另一方面,也应当建立起有效的医疗纠纷鉴定和调解机制,引导医疗纠纷通过正当途径解决,舒缓医患矛盾,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3.2.2加强媒体自律性,减少片面导向性报道。

无论是对于医学生还是社会大众来说,媒体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接受信息的渠道。媒体要加强对良性事件报道,弘扬社会正能量,改善医生职业形象,增强医学生职业成就感与荣誉感。面对恶性事件,媒体也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报道,不以恶意揣度中伤医务人员博取眼球。对于暴力伤医肇事者的处置结果,媒体也要及时跟进报道,宣传法制意识,肩负起倡导社会良好风气的责任[6]。

3.2.3积极引导医学生正确认知执业环境,增加职业信心。

目前医疗职业压力大,要求高,回报低,往往令面临就业的医学生顾虑重重,望而却步。医学生对于信息的接收往往比较片面,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对医疗环境产生消极的认知。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虽然可能深受伤医事件之苦,但是不应向医学生过多的带去带有个人情绪的消极影响,而应该理性的分析事件,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外部环境,勇敢面对不良现象,肩负社会责任。带教医生对医学生的教育不仅仅体现在临床医学知识的传授上,更多地体现在其自身在日常生活和医疗工作中的言行和态度[7]。

3.2.4学校重视医学生思想疏导和心理辅导。

医学生正处于职业态度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当恶性伤医事件发生时,学校和医院应该及时注意医学生群体中蔓延的情绪,做好事件的澄清和分析工作,帮助医学生正确认识伤医事件,以免医学生出现过激言论和行为,激化矛盾。与奋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相比,医学生的内心同样也收到了巨大的冲击。不及时处理留下的心理阴影将直接影响医学生的职业态度,不利于未来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

3.2.5重视医学生职业素质与人文修养,提升安全意识。

面对恶劣的医疗环境,医生首先也要提升自己的技能,提高医疗诊断能力,避免误诊漏诊,尽力抢救生命。因此,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要刻苦努力,严格要求自己,掌握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技能。同时也要加强对医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完善规章制度培训,提升服务理念,规范医疗行为,强化医患沟通技巧[8]。在学习的同时,学校和医院也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服务意识,强化人文课程建设,改善枯燥的理论教育,将人文教育与临床实际案例相结合,同时完善人文素质评价体系[9]。由于医疗技术与患者的期望之间存在的现实差距,高年资带教医生要在医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自身安全意识的灌输,教导医学生如何在临床过程中避免危险,保护自己[10]。

〔参考文献〕

[1]赵华翔,梁蓓蕾,范娅琦,等.医患关系的社会舆情对医学生影响的量化分析与质性研究———以西安市医学院校为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5):570-573.

[2]叶正平.不良医疗环境对在校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影响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4):51-52.

[3]卢义杰,张宇.医患血案背后的制度困局[N].中国青年报,2014-2-26(07).

[4]杨春燕,李志超,刘伟莎.当前医患矛盾对医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与对策[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32):6349-6351,6335.

[5]刘永达,袁坚,曾国华,等.正确引导医学生认识当前中国的医患关系[J].当代医学,2012,18(22):161-163.

[6]谷书华.暴力伤医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浅析[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z2):351.

[7]张峰,陆妍.临床带教医生人格力量在实习生医德养成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3):74-75.

[8]胡征,张爱军,胡哲清.规范医疗行为培养实习医学生的医疗安全意识[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67-68,71.

[9]龙启成,朱立光,王前强.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及其培养[J].医学与哲学,2012,33(9A):74-76.

[10]王小莲,马岚.浅析医患纠纷成因及对医学生职前教育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231-233.

作者:阮登峰 丁晓霞 李肖斌 郑茜斤 林建锋 单位: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上一篇:医学工程师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研究 下一篇:错视艺术产生因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