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麦积山石窟景区开发、管理的对话

时间:2022-06-12 07:34:38

关于麦积山石窟景区开发、管理的对话

柴:很高兴能与你们在北京见面!听说二位带来了一些如何进一步开发与管理麦积山石窟景区的建议。尔刚先生曾在北京科技进修学院学习管理决策,又长年在麦积山工作和生活,一定有很好的想法;白凡作为西北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文博专业的毕业生,现在是麦积山石窟研究所年轻一代的研究人员,也一定有新的感受。我已好几年未去麦积山了,所以很愿意听听二位的高见。

老白:谢谢柴先生对麦积山的牵挂。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早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专家们一致认为,麦积山石窟堪称“世界雕塑博物馆”。

小白:有人说它是“东方微笑”的集中处、“蒙娜丽莎”之原产地,其山势风景、凌空栈道独一无二、天下无双!历代文人墨客、贵胄商贾、药农樵夫争先造访。可是古代栈道为木质,素有“砍尽南山材,修起麦积崖”的传说,其最高处的“天堂洞”万人中曾无一人敢登者;有史以来至1976年,从来没有正式开放过,原木质栈道每次只准20人之内,间距1米轻轻攀登,根本无法正式开放。所以同为中国四大石窟,麦积山的知名度最低,而可观性最高!

柴:其实古往今来,麦积山的知名度并不低。早在北周时期著名文学家庾信在他的《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序》开头就说:“麦积崖者,乃陇坻之名山,河西之灵岳。”只是长期以来被云雾缭绕。我觉得“蒙娜丽莎”的面纱越朦胧、越神秘,就越有吸引力,是否开发的难度也会更大些?

老白:是这样。为了揭开面纱,让国宝见光,国家有关部门投巨资,从1975年甘肃省文化局决定成立“麦积山加固工程办公室”,1984年7月麦积山加固工程结束,这项长达10年的维修加固,成功改建仿古钢筋水泥栈道长约1000米,以适应国内外民众和专家学者参观游览及考察的需要。

柴:我听说这些年来到麦积山石窟景区的人数还是很可观的。

小白:1984年7月,麦积山石窟正式对国内外广大游客开放,当时门票价格为甲票每人2元,乙票每人0.5元;麦积山石窟一年的门票总收入约为20万元,也就是说,每年的参观人数为20万左右。由于受交通、物价约束,这个参观人数和收入保持了好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人们参观旅游的意愿不断加强,外地进入天水的道路也在不断改善,麦积山石窟参观人数和收入大大提高了,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麦积山石窟全年的参观人数己达160多万人,每人70元的通票收入已达1300多万元,其他如不上石窟的需买风景区门票,每人20元;环保车,每人15元;特级窟门票每窟按1~5人共400元、5人以上每人60元计,配专职讲解员;另有一号游览线路按讲解费每人10元计。粗算,麦积山石窟风景名胜区全年的收入可达2000万元以上。

柴:据我所知,近几年参观敦煌莫高窟的游客人数是70万左右,因为要受窟区气候的限制,冬春季节游客数量不多。而实际上也已经处于饱和的状态。游客过多,洞窟文物的保护问题又会非常突出。如何做到发展旅游与文物保护的协调统一,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老白:自改革开放以来,麦积山景区形势总体是好的,但问题也很突出。如景区的管理、开发涉及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麦积山风景区管理局、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三家。我于2001年1月4日在《甘肃日报》上发表《如何开发麦积山》一文后,经甘肃省政府组织协调后,实现了统一售票、三家分红,但由于利益驱动,很难做到真正面和心合,地方政府一直要求甘肃省政府将麦积山石窟划归天水市领导,可甘肃省文物局不同意,国家文物局也不支持。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我认为,应让麦积山石窟风景名胜区实现统一领导、统一规划、三位一体、齐心合力,尽快使景区设施齐备,工作方便,服务到位,做到各方满意,以适应甘肃发展文化旅游事业的总体规划。

小白:我觉得尽快将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提升为麦积山研究院是实现三位一体的重要步骤。可以参照山西云冈石窟在20世纪80年代申遗时的先进经验,由省文化厅副厅长兼任大同市文化局局长,云冈石窟研究所所长;统筹省、市、所及国家文物局所拨的所有财力、物力、人力,集中建设景区规划项目,申遗顺利成功。麦积山研究院的机构设置及职务分工则可以参照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现成的建院经验。

柴:我国四大石窟,除麦积山外,其他都成立了研究院;新疆还成立了吐鲁番研究院、龟兹(石窟)研究院。我也觉得麦积山要进一步开发与科学管理,成立研究院势在必行。当然,这不光是一个建制提议和审批的问题,麦积山的开发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还必须为此在现有机构的健全、改革上下功夫,在人才引进、课题立项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你们可以到敦煌、龙门、云冈去取取经。研究什么、如何研究、谁来研究,研究和保护的关系,和地方发展旅游的关系,和相关事业尤其是文化产业的关系,都需要认真思考与研究。

老白: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在景区管理方面,我有些建议:开发麦积山东教场广大区间、建设文物陈列馆、影视资料厅、园林休闲处、麦积山“东方微笑” 雕塑广场等,可安置因拆迁而失去生计的当地农民在这些地方就业;建筑麦积山石窟景区环区公路,即从现有山下公路修至香积山,再从香积山选择合适地点打洞至后崖沟植物园,行成环路,路通了,景区许多关系就都通了,麦积山的文物保护、旅游开发、科学研究。申遗事项都会有飞跃性的发展;关于单位职工上下班车辆的停放处,应以不影响交通又不远离办公室、接待处为原则(目前最佳地点为瑞应寺广场下的公厕广场,环路建成后可另选合适停车场),内部工作人员可随时乘环保车至景区内任何工作地点;作为国家重点文博单位,以前修建的大部分建筑项目如陈列馆、办公楼等都是国家文物局、甘肃省文化厅批准并拨款兴建的,似不应定为“违章建筑”,根据发展需要,拆旧建新也是可以的,但这应事先落实好设计方案、地点、资金之后,先建后拆,或边拆边建,决不能旧陈列馆和旅游商店拆了五年,新陈列馆和旅游商店还没建好,严重影响景观视野和游客休闲购物。特别是新办公楼地点、土地资金还没落实,旧的办公楼已经推倒,职工工作、值班都受到严重影响,这不利于麦积山景区的发展。这也是景区没有统一规划,缺乏权威领导的结果。

小白:另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至关紧要。特别要扩招一些专业雕塑、壁画修复、复制人材,将麦积山石窟中游客不便进入的洞窟内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复制并展出在景区新建的陈列馆中,如133窟小沙弥、10号造像碑、12窟北周雕塑、44窟“东方微笑”等。作为天水的对外窗口,还要将天水市博物馆的相关重要文物,如清水地宫砖雕、彩绘、景区放马滩出土的秦简、中国最早的秦地图、礼县秦公大墓出土文物等。天水各县的零散文物,有条件的,也可移展至麦积山。这样,既可分散过于集中的游客,又可增加门票的含金量,扩大宣传天水的窗口。

柴:对于像麦积山这样的国家重点文物来讲,保护、研究、宣传、开发、管理,五个方面缺一不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另外,对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首先要认清它的保护、研究、开发是国家乃至世界优秀文化传承的需要,所有参与其中的研究人员、工作人员,乃至前来参观、考察的民众,都要有敬重、敬仰、敬畏之心,有感悟、感激、感动之意,有珍视、珍惜、珍爱之情;其次才是带着这种心意、情意来从事旅游开发和产业经营。要特别警惕那种为了短期的商业利益而损坏文物、损害长治久安,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做法。

小白:我是在麦积山长大的,可真正参加了石窟艺术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后,才感到它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自己对它的认识还很浅。

柴:不单单是对麦积山,也不仅仅是你个人,至今我们对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的认识也是很有局限的。坡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我们的耳、目、身、心所限,是一个因视野而阻碍认识、影响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的问题。我赞成对四大石窟寺的文化做源流、特质和比较的研究,尤其是要把它们放在各民族文化交流融汇的大背景中来研究。另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普及石窟寺文化的知识,要向广大民众宣传它们是个个有份、人人有责的珍贵的文化遗产。这样才能自觉地保护好这份遗产,在保护的前提下研究、开发,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麦积山所在地天水地区的伏羲文化同样也是如此,据我所知就很需要为参观者印制一本科学、准确地介绍伏羲及八卦的通俗读物或说明书。其他许多文化遗产景点也同样缺乏好的说明书,讲解员的培训工作也亟待加强。敦煌研究院在这方面是下了大力气的,多次开办培训班,效果也很显著。建议麦积山也应去取经。总之,保护的责任重大,研究的任务艰巨,开发的前景辉煌。

上一篇: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中美街头采访的批评性话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