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做好企业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思考

时间:2022-06-12 05:15:24

新形势下做好企业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思考

摘要: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企业服务回馈社会、提升品牌扩大影响力、团结凝聚青年职工群体和促进青年成长成才的有效载体,新形势下,如何以十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创新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方法途径,深化活动内容和组织管理,是对企业团组织提出的新课题。

关键词:企业 青年 志愿服务活动

党的十报告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引导人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为贯彻落实好十关于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的相关要求,本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及笔者多年的工作思考和实践,就做好企业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论述。

1 志愿服务活动概述及价值分析

一般认为,志愿服务活动,是指参与人不受私人得益的驱使、不受法律强制,在不计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遵循社会伦理和价值,贡献个人的时间、精神、才能和资源,为社会公众生活或其他社会成员提供无偿的、非盈利的、非职业化的有助于改进社会的公益性援助和服务。常见的志愿服务活动有:服务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如孤寡老人,残障人士,贫困、残障学童等;对受灾民众给予物质救济和其他帮助;为大型公众活动提供服务支持,如赛会志愿者等;对环保等社会公益领域的事务进行身体力行的实践和宣传等。

志愿服务起源于19世纪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核心精神是“自愿、利他、不计报酬”。随着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对于志愿精神的表述也在不断完善。目前比较常见的表述是“自我实践,服务他人,自我教育,推动社会”。

志愿服务活动,从整体发展角度讲,既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也反映了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志愿者在无私利的服务过程中,跨越民族、职业和贫富等差距及文化、等差异,传递爱心、善意和真诚,为社会其他成员提供有效的帮助,为社会提供健康公益的行为范式,事实上参与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过程。

志愿服务还包含着“助人自助”的深刻互助精神。志愿者在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的过程中,也以“互助”精神唤醒了包括受助者和旁观者在内的许多人内心的信心、力量、勇气和仁爱。实践表明,通过志愿者的帮助,很大部分的受助者心灵得到支持,潜能得到挖掘和释放,从“由人助”转向“自助”。并且,曾经的受助者转变为志愿者的比例相当之大。

志愿者在助人的过程中,也会同步收获个人的成长和个体价值的实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会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这其中就有理想的实现、自身价值体现的需求。一个人只有与社会、与他人相互作用,才能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满足被别人尊重的心理。所以,志愿者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社会做贡献,不仅能从中获得友谊、信赖,还能真正获得认同、尊重。助人的过程,是志愿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实现价值的过程。

2 志愿服务活动与青年人群特征高度契合

志愿服务是青年人随时随地可以做,而且为青年人做其他很多事情累积经验、资源、信心与能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志愿服务工作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也需要志愿者葆有高度的热情,在这一点上,与青年人群的特点高度契合。企业青年职工群体都是刚刚进入职场、进入社会,作为社会“新鲜人”,青年人在体现自身价值和寻求认同方面,有着更加迫切的需求。当然,青年人精力旺盛、可自主支配时间相对充裕,也是他们可以更多地承担志愿服务工作的客观因素之一。因而,无论是在世界范围还是在国内范围看,在青年人群中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从实践来看,笔者认为志愿服务活动与青年人群特征的高度契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志愿服务丰富青年生活体验。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因为关注服务对象的需求、为他们协调资源、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参照其他方面的最佳做法,青年志愿者眼界得以拓宽,站位更加高远,“小我”变成“大我”,这对于个人成长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对于受助者的近距离交流,也使青年得以了解与自己有巨大现实差异人群的生活状态,启发激励青年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同时,志愿服务工作也能有效地帮助青年志愿者积累在团队管理、公共服务、组织动员等方面的经验。

二是志愿服务教会青年认识规则。志愿服务的特点之一,就是要先行投入并学会与人相处。在进行志愿服务前,首先要对服务对象的情况和需求进行了解,有些项目还必须先行接受必要的培训。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需要青年志愿者在尊重的前提下,体谅服务对象的客观处境和心理特征,与服务对象进行平等的主动沟通,其后还要积极地付出努力,提供有效的服务和帮助。志愿服务的实践过程,使青年明白这样的规则,即在职场和其他社会生活中,先行投入和学会与人相处是获得广泛支持和响应继而达成预期目标的前提。

三是志愿服务帮助青年肯定自我价值。青年职工群体社会关系相对比较简单,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青年职工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扩大社交圈,建立多元化的社会关系资源,与价值观相对一致的人群建立友谊增进交流,进一步巩固健康、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同时,通过志愿服务,使青年获得尊敬、认可和激励,从而增强青年在职场和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主动担责、积极作为的意识、信心和毅力。

3 企业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与推进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不论个人、组织或社会,都可透过志愿服务工作而得益及进步。具体到企业,广泛开展、深入推进青年志愿服务活动,除了对社会改进和志愿者自我成长有助益之外,还有更加全面的价值体现,主要包括:有助于增强青年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激发工作的自主性;有助于培养青年职工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激发青年职工对企业价值和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助于培养青年职工的“同理心”,进而有利于青年职工更好地理解并响应企业的决策部署;有助于提升青年职工在完成企业攻坚克难任务中的执行力;有助于营造和谐、健康、积极的良好企业风气;有助于提振员工士气,提升企业运作效率;有助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树立良好形象,构建和谐的地方关系等等。

根据志愿服务的特点、企业青年职工群体的特征和既往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深化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志愿服务活动成效,企业各级团组织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努力。

一是建立激励机制。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者当然是从改进社会的目标和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精神满足出发的,但是为了维系长期的志愿服务热情,同时吸引更多的青年职工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需要在激励机制上进行必要的考虑。如建立有广泛影响的志愿服务信息公开载体,用以志愿者公开招募信息、交流志愿服务经验、志愿者服务动态微博展示等等;建立定期表彰和逐级推荐制度;完善并认真执行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建立志愿者(团队)服务工时档案并据此评定星级志愿者(团队)等等。

二是完善活动组织。当前,客观讲志愿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阵风”、“形式化”的情况,针对这些,企业各级团组织应认真建立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工作机制,使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有序开展、规范组织、不断创新。通过加强指导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设计和执行志愿服务项目。如在前期设计阶段,重点帮助他们把握志愿服务项目的导向,并把可能涉及的要素全面考虑进去,把困难估计充分,增强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在项目执行阶段,重点帮助他们提升应急能力,对于受助对象和志愿者团队自身的突况有充分的应对准备;在项目结项阶段,要重点帮助他们完成好项目成果的受助者评价、公众评价以及自我评价,从而汲取经验,不断改善。

三是加强培训组织。根据志愿服务项目的特点和需求,应对志愿者进行必要的培训,如心理关怀知识、基础护理知识、紧急救护知识、辅导授课技巧等等。此外,针对特殊项目,还应有特殊的专项培训,如针对可能存在传染风险等特殊受助者的自我保护知识培训等等。志愿者培训应将日常培训与服务前的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另外,还要特别重视对志愿服务团队领导者和骨干力量的培训,增强志愿者的项目管理能力。

四是促进广泛参与。要把每一个志愿服务项目都视为弘扬志愿精神的载体,通过有效的宣传和发动,唤起更多人的情感共鸣,创新动员方式,扩大价值认同,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力。要注重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培育志愿精神价值,增强志愿活动参与者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普及志愿服务理念,构建志愿服务文化。

五是注重工作协同。各级团组织可以通过科学组织,将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与原有的“青”字号品牌如“岗位学雷锋”、“青年文明号”、“五四红旗团组织”等有机结合起来,整合资源,共享经验和成果,增强团队内部的凝聚力和团队间的协同合作,巩固扩大服务和创建成果。

党的十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对十要求的积极呼应。笔者相信,通过我们各级团青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广大青年职工的热情参与,企业的幸福之花、文明之花、青春之花一定会绽放得更加美丽。

参考文献:

[1]郑庆秋,王姝.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探析[J].价值工程,2011(08).

[2]王士恒.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条件与对策研究――以法律志愿组织为例[J].价值工程,2011(18).

[3]杨磊,孟进,吕玮.浅议规范高校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对策及建议[J].价值工程,2013(02).

上一篇:回转式灌装机及活塞阀在酱料定量灌装上的开发... 下一篇:企业的文化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