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放矢,脚踏实地

时间:2022-06-12 03:43:19

【摘要】今年是江西新课改高考第三年,从《考试说明》中看,小作文考试的目的及要求逐渐明朗化;从这三年阅卷组反馈的信息分析,小作文的批改是倒扣分制,即题目所要求的项目,少一项扣几分,扣完为止。综合上述两点考虑,对于小作文的复习无非有两点,一是复习要有的放矢――明确要求,二是复习要脚踏实地――扎实训练。

【关键词】小作文 复习策略

一、有的放矢――明确“小作文”的考试要求

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才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且能行之有效,事半功倍。小作文的教学亦是如此。

1.小作文的精神实质。“小作文”只是一个习惯性的说法,但极易给人一种误解,“小作文”去掉个“小”字,可不就剩下“作文”二字吗?然而,参看新课程实施后的三年高考卷,对应的第六大题在表达题意时均未出现“写作”或“作文”字样。因此,将其称作为“小作文”缺乏依据。

再来看看考试说明。

《2011年江西省普通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并没有对改革后的“小作文”进行单项解释,但品读“试卷结构”部分,一切都豁然开朗。说明如下:“语言文字运用6题,30分;文学名著阅读1题,3分;论述类、实用类文体阅读3题,9分;古代诗文阅读6题,37分;文学类文本阅读4题,21分;写作1题,50分。”2012、2013年的《考试说明》关于“试卷结构”部分与2011年相同。

从中可知,“小作文”有其名而无其实,实质上依然是语言文字运用。

2.小作文的基本题型。观其大略,大致可以概括为六大类:改写类、续写类、扩写类、图画类、应用说明类和评论类。

弄清了小作文的内涵,即是解答了“是什么”的问题,下面说说“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问题。

二、脚踏实地――落实训练,扎实训练

1.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

按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教育学生答题的精髓便是向学生传授答题技巧。最大的技巧就是答题的规范性。最规范的答题即是顺题意而行。

那么如何审题呢?需要明晰以下几个内容:

(1)明确考查题型。园斯金说:“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人的畏惧与无知是成正比的,信心依赖于对对手的熟悉程度,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生审题时,要判断出小作文的考查题型,并与知识储蓄相对接,才能寸心不乱、思维清晰、眼界大开、士气高涨。

(2)留心题目要求。要求即是规范,规范即是规则。高考如戏,不遵循规则的人,势必要被淘汰出局,所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缘木求鱼鱼安在?

(3)琢磨分值分配。弄懂了主次轻重,运笔方能成竹在胸,所谓好刀用在刀刃上。

当这些审题要点成了一种本能反应时,审题习惯的培养可谓大功告成。

2.注重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的训练。2011年考查的表达方式是描写,考查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和排比;2012年考查的表达方式是描写、抒情和议论,考查的修辞手法是排比,另增添了使用疑问句式的考查。2013年考查的表达方式是说明,考查的修辞手法是拟人,考查的说明方法是打比方,另增添了使用总分结构以及概括说明性文字和两种固定句式的考查。依据高考考查内容的稳定性原则和传承性原则,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的灵活使用依旧是小作文的考查方向。

接下来是如何训练的问题。掌握三个原则:

(1)细致。表达方式分五大类,分别是记叙、议论、说明、描写和议论。其中,需要细化的主要是描写,比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这些知识点在平时的训练中都要加以体现。

(2)有序。相比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更琐碎,如果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难免事倍功半。因此,关于修辞手法的训练需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的第一点便是“回归教材”,这点在2013年小作文中要求“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你所学过的高中语文课本《先秦诸子选读》”,“回归教材”的思想体现最为明显。所以教材里常见的修辞手法是重点训练对象。

(3)高效。训练亦需讲究技巧。如果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的训练都需要以完整的小作文题来完成,怕要陷入泥潭。倘若化整为零,以仿写的形式穿插在课堂知识点的复习上,训练起来会有更现实的土壤,易于操作。具体做法是每周设置三个训练时段,每个时段为5―8分钟时间,均在正式讲课前完成。

3.科学安排小作文的复习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作文的复习是项系统工程,没有合理的安排、计划和实施,最终要步入以练代复习的圈套,低效率无法避免。以高三全学年为例,可以18个课时为限,设置练改结合。

不管采取何种复习策略,前提都是要熟习小作文的精髓,恰如一位医生给病人看病,一番“望”“闻”“问”“切”均是为了了解病情,而后才能对症下药,直至药到病除。

上一篇:职高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 下一篇: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