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物语之魔女的“诅咒”

时间:2022-06-12 03:40:41

青春物语之魔女的“诅咒”

开学一个月,陈青春对于初中生活已经驾轻就熟了。她不仅被宿舍的姐妹们推选为宿舍长,还被全班票选为心理科代表。

一天夜晚,405宿舍熄灯后,大伙儿同往常一样开始神聊。突然,总是独来独往的谢里美幽幽地说:“我说的话都很灵哦!凡是被我下诅咒的人三天之内肯定会出事。小学时我的外号就叫‘黑暗里美’。”

“真的假的?”宿舍里响起一片质疑声。于是谢里美开始细数自己的“光荣事迹”:“小时候我被邻居的猫抓伤了手,我‘诅咒’它死掉,结果过了几天它真的消失了;小学班上有个男生老是欺负我,我就‘诅咒’他不好过,结果没几天他真的被别人打了一顿……”

青春插了一句:“这都是巧合吧?”

“是呀!哪可能这么神,你恐怖小说看多了吧。”

“就是。你这么厉害,还来上学干吗?”

舍友们纷纷附和青春。

“随便你们,爱信不信!”谢里美在黑暗中狠狠地翻了一个身,一句话也不再说了。大家也纷纷睡去,这次卧谈不欢而散。

第二天一大早,谢里美走过青春身边时,突然停下来,直勾勾地看着青春的眼睛,然后幽幽地扔下了一句话:“最近你要小心哦!你身边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不好的事情。”青春愣了一下,心想,这句话是“诅咒”吗?虽然她认为里美所说的“诅咒”都是巧合,但是被里美这么一“预言”,心里仍不免有些不悦。

从那天开始,班里关于里美会“诅咒”的传言不胫而走,甚至有人央求里美施展“黑暗的力量”。青春觉得挺好笑,居然有人相信这种无稽之谈。“随他们去说吧,谣言不攻自破。”她边自言自语,边打开书包寻找班级日志,准备记录今天的班级事务。谁知书包里里外外翻了个底朝天,班级日志半个影子都没看到。怎么回事?昨晚明明放进书包里了呀!眼看第一节课就要开始了,这可怎么办呢?青春急得快哭了。班长把一张备用签到表递到她面前:“先用这个代替吧,找到日志后再把这张加进去。赶快准备上课!”

傍晚,青春和欧阳雯一起去打饭,菜都点好了,可她的饭卡却怎么也找不到。真是奇怪了,刚刚从教室出来明明还看到在书包里的。青春窝了一肚子的火,饭也没吃就回宿舍了。

回到宿舍,青春才发现班级日志竟被自己忘在了床上。她刚松了口气,走到阳台准备收衣服,却发现原本挂着自己衣服的地方只剩下几根衣架,衣服不翼而飞。青春把头往阳台外探,天啊,她昨天洗干净的衣服全掉到楼下去了!

这一连串倒霉的事情,让青春不由得想起了里美的“诅咒”,一夜都没睡好。更倒霉的是,第二天,一脸倦容的青春刚进教室,脚突然一滑,踢到了旁边的书桌,桌上的水杯掉了下来,青春抢救不及,水洒在了碰巧路过的里美身上。

“对不起、对不起……”青春忙不迭地道歉,连抽了几张纸巾要给里美擦水,可里美不但没生气,反倒用一种诡异的笑容看着青春:“听说,你诸事不顺?”青春一听,愣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梦游似的回到座位上,一整天都魂不守舍。

那天的最一节课是林老师的心理课,上课前,青春像往常一样把班级日志拿到办公室给林老师签,林老师看了看她,把日志推开,认真地问:“本该是青春洋溢的青春同学,今天这是怎么了?”青春听了这贴心的话,眼泪忍不住哗啦啦地流了下来,也顾不得旁边还有别的老师在,抽抽搭搭地说:“老师,我被人诅咒了……”

接着,青春把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详细地说了一遍。才听完,林老师便笑了:“傻孩子,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诅咒!”

“可是,就在里美下了‘诅咒’之后,我不是把班级日志忘在宿舍,就是把饭卡忘在教室,还有,别人的衣服都好好的,怎么偏偏我的衣服就掉下楼了呢?”青春一肚子的怨气。

林老师笑着说:“你这几天是不是因为准备期中考试而熬夜复习了?是不是睡眠质量不好,白天特别疲惫?你晾衣服是不是没有夹夹子的习惯?”

“咦?林老师你怎么都知道?”

“青春,你老是忘东西是因为你睡眠不好;休息不够,记忆力会变差的。这几天台风过境,风大,衣服不夹好当然会被吹走啦!你呀,是误把心理暗示当成了诅咒。看来一会儿的心理课,老师得好好破解一下‘诅咒’才行。”

心理课上,林老师以“望梅止渴”的故事为例,给同学们解释了什么叫做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心理暗示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望梅止渴”就是一种积极的作用,消极的作用如家长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懒”,或者“你怎么就这么笨”,会让孩子真的变得“很懒”或“很笨”,即使他本来很勤快也很聪明。其实,青春本是偶然地遇到一些倒霉事,却在里美“诅咒”的暗示下,不自觉地往坏处想,而这反过来又令她恍惚、焦虑,导致倒霉事更多的发生……

“林老师,课上您的解释让我感觉好多了,我再也不会害怕那些讨厌的话了。”课后,青春终于如释重负。

“青春,你们的世界很神奇,因为对你们这些孩子来说,生活还有太多的未解之谜。不过,”林老师话锋突然一转,“老师觉得你并不像你说的那样对我的话很信服哦,因为身为心理科代表,你都没有向我汇报这段时间在班上热烈刮起的拜‘考神’之风。”

“这个……”青春语塞了。

(敬请期待下一期《青春物语之考神风波》)

青春小语:古时候的人认为语言具有魔力,存在于万物中的神灵听到人说出的愿望后,便会实现它。在现代,如同学们熟识的日本动漫中的“言灵信仰”便是这种文化的传承。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用语言作出的心理暗示。语言的暗示能否驱动事情真的发生,主要在于受暗示者的自我是较弱小还是够强大,即是否缺乏主见。如果受暗示者的自我较弱,个性比较自卑,容易人云亦云,便会很容易按照说话者的意愿,不知不觉地采取行动,导致“诅咒”成真。这提醒我们,要做个自信、内心强大的人,不要盲目听从权威,听从他人的话;同时也要注意心理暗示的两极作用,不要轻易对别人“预言”、贴标签或下定论,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

上一篇:丢掉标签,争做强者 下一篇:中国五大名著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