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经济的运行基础分析

时间:2022-06-12 02:57:23

虚拟经济的运行基础分析

【摘要】虚拟经济既是世界经济的演化进程和发展趋势,又是已经形成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状态。文章通过分析和研究虚拟经济运行的行为基础,进一步澄清虚拟经济良性运行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以期合理确定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思路,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虚拟经济 行为 分析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首次肯定了虚拟经济的客观存在,肯定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一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目前,虚拟经济研究主要集中在虚拟经济自身运行特点和运行规律以及虚拟经济与其他经济理论的关系等方面,关于虚拟经济良性运行的基础分析与所需的客观条件等研究则比较少。其实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研究虚拟经济的运行基础,以期正确面对虚拟经济,确定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规模,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促进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运行的现实基础

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逐步产生的。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的良性运转产生了适度的虚拟经济,当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与规模时,二者相辅相成。

1、实体经济的发展为虚拟经济提供历史基础

从历史角度看,虚拟经济并非伴随实体经济活动同步产生,它只是在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适应实体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货币财富分布的不均衡性客观上产生了货币资金调剂的必要,而私有制的存在则决定了这种货币余缺的调剂只能采取借贷形式,即由借方在不放弃所有权的条件下将暂时不用的货币资金转借给需要补充资金的贷方使用。在这种借贷行为中,借方为保证自己的权益,往往要求掌握一种书面的债权、债务凭证,即借据,这种凭证或借据便成为虚拟资本的最早形式,借方据此获得利息收益的借贷活动也随之演变为最初的虚拟经济活动。

2、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规模扩张的基础

实体经济规模扩大而引起融资需求的增加,促进了银行集中和银行体系存款规模的急剧扩张;构成实体经济活动主体的各种企业对直接融资需求的增加,导致了作为虚拟资本重要形式的有价证券的大规模发行和交易;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促进了外汇市场规模的膨胀。

3、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范围扩充的基础

在实体经济中,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对资本的强大需求,使得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广泛渗透。

4、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工具创新的基础

在实体经济活动中,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往往会使经济主体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客观上要求必须拥有相应的避险手段。因此,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应运而生,以适应规避实体经济活动风险的需要。

二、信用制度是虚拟经济运行的前提

在一定意义上讲,“整个虚拟经济体系就是靠一种信任而存在”(戴辉,2004),虚拟经济的信用性根源于虚拟资本的信用特征。

首先,从货币的演变看,无论是商品货币、纸币还是纯粹的信用货币,都要以信用为基础。其内在规律表现为,货币本身越是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它所需的信用要求就越弱;而货币本身越是没有实际的实用价值,它就越需要人们的信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货币的虚拟化色彩越来越浓,货币的信用特征也越来越显著。

其次,各种虚拟资本体现着不同形式的信用关系。虚拟资本没有实际价值,但人们还是接受它,还会参与虚拟经济活动,这完全出于人们的信任。人们相信虚拟资本只是实物的代表,而虚拟资本与实物之间的转换又是完全有制度保障的。人们对虚拟经济体系的信任程度影响着虚拟经济的发展,同时,这种信任度是基于心理预期的。虚拟经济若缺乏强有力的约束,则可能出现信用崩溃,难以维持虚拟经济的运行。因此,虚拟经济具有强烈的信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将虚拟经济体系看作信用制度。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稳定可靠的社会信用体系是虚拟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条件。良好的社会信用制度可以使虚拟经济参与主体方便,快捷地获取对方真实的信息,降低交易费用,减少风险,避免引起经济震荡。虚拟经济的发展对信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我国现行的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却远远落后于这种要求,进而大大加剧了虚拟经济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一个艰巨庞大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围绕政府行政方式改革、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企业和个人信用等核心问题建立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促进虚拟经济的有效运行。

三、金融监管是虚拟经济运行的保障

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存量的持有与交易活动。虚拟经济中商品的购买已经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一种投资,这时该商品的定价不再是由这种商品的成本来支撑的,而是用预期收益折现的方式定价。这也就是资本化定价方法,它是以心理为支撑的。但是,由于人们的理性有限,人们无法完全了解未来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真实变化,这种不确定性导致人们对虚拟资产价格缺乏了解,为虚拟资本存量的高度投机创造了条件。这种定价方式同时确定了虚拟经济的研究范畴,是虚拟经济运行基础分析的重要内容。

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虚拟经济的交易规模增大,交易品种增多。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人们极易出现决策失误,因而虚拟经济演变为一种投机风险很高的经济活动。越是在新兴和不完善、市场监管力差、防范和应对投机行为的措施差的市场,虚拟经济越具有高投机风险性。

许多专家认为,大量带有明显投机性和虚拟性的虚拟资本过度的交易和发展是造成现代市场经济出现泡沫经济的主要原因,是导致诸多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根源。虚拟经济大幅波动已是当代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显著特征,它造成的金融系统性风险会破坏市场信用体系,会破坏实体经济发展所依赖的资金配置渠道的畅通,并降低资金配置效率,对实体经济产生实际影响。当今世界经济运行的最大危机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而是虚拟资本过剩引发的金融危机。因此,对虚拟经济过度波动造成的金融系统性风险进行干预是必要的。

我们要转变观念,逐步取消金融管制,建立合理的金融监管体系,完善金融机构内部监管,增强透明度,确保虚拟经济健康运行。在加强金融风险管理中,我们不仅要适当限制虚拟经济中存在风险投机交易行为以及虚拟经济的风险重组,加强虚拟经济的风险性管理,而且加强防范风险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转移,并实现技术上的保证。

就金融监管而言,当前世界主要有两种监管模式值得我们借鉴。一是统一或准统一监管模式,代表国家包括英国、日本等。二是多元、分散监管模式,代表国家有美国。

四、政府干预是虚拟经济运行的必然

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虚拟经济的经验教训表明,在虚拟经济较弱、尚未形成一定规模时,政府起到了领导、扶持、导向、组织的作用。随着虚拟经济发展规模的壮大,政府在逐渐变为引导和支持(郑克岭,2007)。虚拟经济的健康运行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宏观管理与调控,政府应当为虚拟经济的良性运行当好“守夜人”与“掌舵者”。

1、虚拟经济的运行需要政府制定战略规划

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政府应充分认识虚拟经济在经济发展,特别是新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虚拟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确立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的总体框架,明确发展虚拟经济的总方针、长远目标、阶段目标、监督引导机制及其他配套机制等宏观问题。

2、虚拟经济的运行需要政府参与者建立一个以可承受虚拟程度系数为主要标准的虚拟经济预警系统

虚拟经济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其高度预期性,所以要想调控好虚拟经济,关键在于如何调控好参与者的心理预期,在经济发展过缓时可以出台一些利好政策,或者在相关媒体一些利好消息,并采取相应的较为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使参与者预感到政府会加大经济建设力度,增强对未来经济的信心,从而提升权益性资本观念价值,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双重增长;如果经济发展过热则可以采用相反的措施。另外,由于虚拟资产高度的投机性、风险性、流动性和替代性,使得对于虚拟经济的调控十分困难,因此,政府必须建立系统的虚拟经济预警指标进行监控。

3、虚拟经济的运行需要政府建立良好的风险投资环境

风险投资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但暂时缺乏资金,不具备上市资格或其他融资渠道的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做长期股权投资,其目的不是通过投资从事实体经济活动的盈利中取得回报,而是通过资本增值来实现回报的投资行为。风险投资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虚拟经济研究的范畴。建立良好的风险投资环境对促进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主要是发挥政府对风险投资的主导作用,营造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加强政策法规建设,为风险投资提供稳定的法律环境;建立风险资本自由进出的金融环境;建立规范的风险投资中介机构,营造良好的风险投资服务环境。

虚拟经济既是世界经济的演化进程和发展趋势,又是已经形成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状态,它的发展引发了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革命。我们必须正确面对虚拟经济,分析虚拟经济运行的行为基础,澄清虚拟经济良性运行的内在规律与所需的客观条件,为我国虚拟经济的良性发展做出探索。

【参考文献】

[1] 戴辉、刘新梅:论虚拟经济的特征[J].经济纵横,2004(6).

[2] 赵锦辉:虚拟经济理论论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6).

[3] 段进朋:虚拟经济的作用及影响[J].生产力研究,2006(11).

[4] 向勤:虚拟经济特性及其经济效应分析[J].消费导刊,2006(12).

[5] 李宝伟:虚拟经济管理初探[J].中国行政管理,2007(8).

[6] 郑克岭、刘宏凯:虚拟经济发展中政府的职能定位[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3).

[7] 邓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阶段效应及关系研究[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4(1).

[8] 李俊青:虚拟经济波动及其演化[J].财经研究,2005(2).

上一篇: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形势政策课建设的探索与体会 下一篇:汽车消费信贷风险形成之数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