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

时间:2022-09-11 03:15:20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

导致此轮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严重失衡

调整有两个内容:一是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要“消肿”,二是重建其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由实体经济系统中产生,又依附于实体经济系统。如果忽视这个基本认识。虚拟经济的脱离实体经济发展基础而成为“脱缰野马”,最终变成整个社会的“洪水猛兽”,只是时间问题。

此轮金融危机究竟何时见底?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负影响将渗透到何种程度?美国现有的各种救市措施是恰到好处还是南辕北辙?危机将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病暴露无遗,引发了学界对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哪些深层思考?日前本刊记者就这些热点话题对话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刘骏民教授,请他着重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视角对此作全新解读。

《新广角》:眼下全球金融危机继续渗透且有越演越烈之势。究竟导致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经济学界的判断迄今依然五花八门,有的甚至南辕北辙。这也直接影响到大家对于危机处理方法的认识,美国经济界还为此引发了相当激烈的大分裂大论战。那么,您认为导致此轮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刘骏民:是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严重失衡。

次贷危机只是起到了一个导火索的作用,深层次原因在于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使得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严重失衡,资产价格泡沫化,并导致虚拟经济累积的系统性风险集中爆发。因此,即使各种救市措施一时奏效,但只要这一根本问题不解决,各种金融危机就会不断发生,直到开始触及和缓解这个问题。

这里不妨对美国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内部结构情况人手进行分析,观察其失衡的情况。对美国的实体经济状况(以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业表示美国的实体经济即依托于实实在在物质生产与服务的产业),和美国的虚拟经济依托于房地产、股票和债券等金融资产炒作的产业进行的分析表明,美国实体经济创造的GDP占其全部GDP的比例已经从1950年的61.78%,下降到2007年的33.99%,且实体经济中最具代表性的制造业也从1950年占其GDP的27%,下降到2007年的11.7%;而其虚拟经济创造的GDP占其全部GDP的比例则从1950年的l 1.37%上升到2007年的20.67%。美国战后的三大支柱产业,汽车、钢铁和建筑业早已不再具有往日辉煌,代之而起的支柱产业是金融服务业和房地产服务业。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美国官方提供的统计数字仍然过高地计算了制造业在其GDP中的比重。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为例,该公司曾经是美国制造业强大的象征之一,但其公布的财务报表显示,福特公司出售汽车创造的货币利润远远低于其从事金融活动获得的收益:2007年,福特汽车公司全年税前利润为58亿美元,其中,竟然有50亿美元的税前利润是福特公司经营信贷和租赁等金融业务所得,而出售汽车创造的利润仅为8亿美元。由此可见,金融危机爆发前,在美国,靠制造业赚钱对企业家正在渐渐失去吸引力。当时的调查显示,许多像福特这样的制造业企业大多在从事各类虚拟经济的活动,美国实体经济创造的GDP中也因此隐藏着越来越大的虚拟经济创造GDP的活动假象。也就是说,虽然GDP统计数字反映出的虚拟经济不断增大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但还不足以说明虚拟经济在当代美国经济中的真实比重。

在美国经济“去工业化”不断发展的同时,美国经济的“虚拟化”程度却在不断加深。美国债券,其中包括次级债务、股票、外汇、期货、金融衍生品市场、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已经成为美国人创造货币财富的机器。根据国际清算银行保守估计,2006年底,美国境内的股票、债券、外汇、大宗商品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值约为400万亿美元,为2006年美国GDP的36倍左右。由此,如果将美国比作一支股票,用其虚拟资产总市值除以其GDP算出的美国股的“市盈率”已经高达36倍左右,而以同样的方法计算出来其他国家的“市盈率”最多只有十几倍,如日本是16倍左右、中国是10倍左右,这充分说明,美国经济已经犹如一只市盈率过高的股票,具有了相当的泡沫性。

《新广角》:那么,美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的失衡是如何演进的呢?

刘骏民:美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的失衡是长期积累而成。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常项目一直保持顺差,资本金融项目一直是逆差,这个时期美国经济的对外循环方式是:通过资本项目逆差输出美元,如,美国对外贷出美元和对外美元援助,得到美元的国家再用美元购买美国制造业生产的产品。这种经济运行方式和美元循环方式导致外部需求对美国实体经济的持续依赖,刺激美国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

1971年,美元停止兑换黄金,美元的流出不再受黄金储备的约束,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便一路绿灯畅通。因此可以说,从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停止与黄金挂钩那一刻起,美国就开始为今天的危机埋下了伏笔。上世纪整个70年代,美国经常项目有5年是逆差。这标志着美国对外贸易从经常项目顺差的循环方式向经常项目逆差的循环方式演变。1982年以后,美国开始了持续经常项目逆差的时代,即美国通过经常项目逆差用美元现金买回其他国家的产品和资源,卖出产品及资源得到美元的其他国家再用得到的美元现金购买美国的债券和其他金融资产。美元现金通过经常项目逆差流出美国,又通过资本金融账户流回美国。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一方面消费了别国的资源、商品、劳务;另一方面又在境外留下了越来越大的美元债券和其他的美元金融资产,这期间一个重要的变化是,通过资本金融账户不断回流的美元刺激了美国境内可以炒作的“虚拟资本”的不断膨胀,这些“虚拟资本”包括房地产、股票、债券及其他可以反复炒作的金融资产。也就是说,这种循环方式刺激美国虚拟经济的发展,并造成了美国实体经济的衰落。

《新广角》:这也就是您所说的美国经济特殊的运行方式?

刘骏民:对。从上世纪80年代的证券化浪潮以来,美国经济运行方式就悄悄发生着重大变化。随着这一变化的深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实体经济的雄风早已不再,美国人的生存方式也因此改变,他们已经不再依赖于自己能生产什么和生产的数量、质量如何而生存,却更多地依赖于美元能够买到什么和怎样才能创造出更多的货币收入。

炒股票、炒房地产等等非制造业的经济活动完全可以不通过任何实体经济的增长而增加人们的货币收入。只要货币收入能够不断地被创造出来,人们消费支出就可以维持在高水平上,而只要有高的货币收入,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就可以确保美国人的消费品供应。因此,美国国内的经济运行方式不是为人们生产什么,而是为人们能够保持购买力来“生产”货币收入。它由此产生了两个值得重视的现象:一是美国虚拟经济活动的繁荣,只要能创造出货币收入,而不管生产不生产产品和劳务;二是以其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也只将高端、高价的生产环节留在国内,将低端低价环节转移至国外。

《新广角》:这曾经使某些经济学家羡慕不已啊。

刘骏民:可正是这种生产方式在本次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化时也必然会带来巨大的麻烦。因为低价品都是生活必需品,它没有需求弹性,所有生活必需品即使在人们收入下降时对其需求都不会有太大的减少。那些高价品则不然,收入减少时往往先减少对其的消费,如奢侈品名牌高尔夫球拍等等。虚拟经济发展和高端高价生产保留的同时,美国富人也在增加,靠劳动工资生活的人少了,靠资产收入生活的人多了,人们越富裕,对资产收入的依赖越强。但遗憾的是,虚拟经济的特殊性还在于它会使一般人一夜暴富,而金融危机的显著功能就是也能将富人瞬间变穷,特别是那些缺乏自保能力的中产阶级,转瞬间,他们可能会一贫如洗。一个人、一个阶层,乃至一个国家概莫能外。当消费减少时,高价产品会先于低价产品萎缩,也即,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虚拟经济越庞大越强,抵抗金融危机的能力就越弱。

《新广角》:我国的虚拟经济发展尚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您的这一观点或许会让很多人产生一种错觉,对于继续发展虚拟经济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刘骏民:关键是两者要匹配。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匹配良好时,虚拟经济将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广泛的融资渠道,转移市场运作的风险,从而有效保障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整体运行效率。若匹配失衡,麻烦就来了,而且两者负面传导,在实体经济系统中产生的风险,例如产品积压、企业破产,都会传递到虚拟经济系统中,导致其失稳;虚拟经济中的风险,例如股票指数大落、房地产价格猛跌、银行呆账剧增和货币大幅贬值等,也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但无论如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虚拟经济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实体经济中孕育出来的,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高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由实体经济系统中产生,又依附于实体经济系统。也就是说,如果忽视这个基本认识,虚拟经济的脱离实体经济发展基础而成为“脱缰野马”,最终变成整个社会的“洪水猛兽”,只是时间问题。

我国虚拟经济目前还处于比较浅层次的阶段,目前,我国的虚拟经济与整体经济的匹配程度还不够,国内虚拟经济主要停留在股市上,而A股又是“单边市”,金融产品过于单一。而且,虚拟经济占GDP比重过低。也就是说,中国与美国发展虚拟经济的情况完全不同,不是过度的问题而是建立和完善的问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就不需要平衡虚拟与实体之间的关系,我们应遵从适度和平衡原则,积极防止虚拟经济的负面作用。

不过,当前我国需要做的仍然是加大虚拟经济的发展,以满足我国实体经济金融支持力度不够的问题,作为一个大的经济体,如果虚拟经济没有大的发展,国外大资金进入以后没什么资产可买,而我们调控的经验又不足,那就很可能成为未来经济健康发展的薄弱环节。

《新广角》:既然此轮金融危机是由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失衡所致,那您的解决方案就是将这种失衡调整过来――

刘骏民:调整有两个内容:一是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要“消肿”,也就是通过银行和金融机构倒闭、以及资产贬值使得虚拟财富大量削减;二是重建其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前者决定着金融危机持续的深度和时间,后者决定着美国在金融危机过后的经济调整方向以及经历衰退的时间长度。

《新广角》:从目前来看,美国的救市政策主要是向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直接注资或直接干预、重组乃至接管濒临倒闭的金融机构,降息,还有就是扩大财政赤字,不久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华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反复游说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您看――

刘骏民:这一系列救市措施无疑是在进一步加剧美国境内外金融资产的膨胀,特别是境外金融资产的膨胀,显然是饮鸩止渴。

必须看到,这场金融危机暴露出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病,引发空前的美元危机。

货币没有含金量之后,其价值就是其购买力,即单位货币能购买到的产品数量和劳务数量,金融资产则不能判别货币价值大小,也就是说,最终美元的购买力是要用实体经济来支撑的。在正常情况下,美元在世界范围内媒介贸易和投资,其购买力是由在全世界能购买到的产品和劳务来衡量的。而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引起人们拒绝接受甚至抛售美元时,美元的购买力就只能由美国的实体经济来衡量和支撑。现实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美元在境内外的规模不断膨胀,而美国实体经济却在不断萎缩,随着本次金融危机的蔓延,长期潜藏在美元自身的巨大危机来临了。

美元危机将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美元汇率的危机,而是美元国际货币霸主地位的危机。境外美元过多,会导致美元资产的价格下跌和美元贬值,直到其萎缩到与美国实体经济大致相适合的比例:美元目前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占比约为63.9%,其GDP占世界GDP的比例大约30%,其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1%,如果危机暴露了其实体经济衰弱的情况,以上比例可能在接下来的几年还要不断下降。30%以下的实体经济支撑和发挥60%以上的世界货币的功能,显然力所不能及,因此调整势在必行: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可以通过金融机构破产和美元贬值等使得一些资产消失和缩水,使美元在国际货币占比逐渐下降,直到与美国实体经济的规模相一致。

上一篇:零利率化非美货币的救命稻草 下一篇:李白《静夜思》中的“床”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