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工民建筑中的质量控制

时间:2022-06-12 02:03:43

浅议工民建筑中的质量控制

摘要: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是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我国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的建筑任务,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工业与民工建筑工程的管理,主要从工程质量,安全施工两个方面进行改进。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工民建筑中的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具体措施加以说明。关键词:工民建 水工建筑 混凝土 施工 质量控制Abstract: The industri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China, are responsible for China's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tasks of living,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industrial and migrant construction projects, mainly from two aspects of the project quality and safety of construction improvements. In this paper, by introducing quality control in concrete construc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building specific measures to be described.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hydraulic structure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V5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是质量形成的过程,对于工程量的管理要坚持事前控制,防范于未然,把质量问题放在工程管理的首位。而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管理中存在着一下一些问题:1、安全问题,表现子管理模式与施工管理脱节,管理层对安全施工重视不够,安全责任制不健全和安全经费、安全配置等不到位。

2、质量问题,则表现在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政府监管方面和建材产品的质量问题。近年来,部分建材价格持续上涨,受工程成本和预算结算方式的影响,一些施工企业只能靠自身的努力来消化涨价成本,因此,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现象。

工民建中的民用住宅、办公楼,水工建筑中的厂房。大坝、隧洞衬砌、桥梁等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防渗等绝大多数由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承担,因此混凝土的质量在工程建筑物中显得尤其重要。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水平、施工队伍的素质、原材料的质量等因素给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带来一定困难。

一、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如果粘土、淤泥在砂中超过3%,碎石、卵石中超过2%,则这些极细粒材料在集料表面形成包裹层,妨碍集料与水泥石的粘结。它们或者以松散的颗粒出现,大大地增加了需水量。如使用有机杂质的沼泽水,海水等拌制混凝土,则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盐霜。对混凝土集料来说,影响配合比组成变异而导致混凝土强度过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含水率,含泥量的变化和石子含粉量的影响。

科学配制混凝土是保证质量的先决条件 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换算试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其各级骨料不含有超逊径颗粒,且以饱和面干状态。但施工时,各级骨料中常含有一定量超逊径颗粒,而且其含水量常超过饱和面干状态。因此应根据实测骨料超逊径含量及砂石表面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目的在于准确的实现试验室配合比,而不是改变试验室配合比。2、混凝土配合比,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 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品质、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混凝土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计算、试配、调整等步骤选定。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应满足施工要求,配制成的混凝土应满足设计强度、耐久性等质量要求,参考表混凝土配合比的参数要求。①、C30及以下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宜高于400kg/m3,C35~C40混凝土不宜高于450 kg/m3,C50及以上混凝土不宜高于500kg/m3。

②、为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抗裂性能,混凝土中应适量掺加优质的粉煤灰、矿渣粉或硅灰等矿物掺合料。不同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中的粉煤灰掺量大于30%时,混凝土的水胶比不得大于0.45。预应力混凝土以及处于冻融环境的混凝土中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30%。

③、混凝土中应掺适量符合本技术条件要求的混凝土外加剂,优先选用多功能复合外加剂。

④、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可见,科学配制混凝土,早期强度明显提高,加快模板周转,加快施工速度,其技术、经济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三、做好试验室的配比工作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好坏与试验室的工作是分不开的。首先使用的原材料要符合要求,特别是砂、石材料变异性较大,试验室人员必需根据工程结构各部位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进行各项试验,提出性能好,成本低的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每天工地进行混凝土搅拌前,试验室必需检验砂、石料的含水量,调整混凝土的用水量,以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施工中当混凝土坍落度大于规定的范围时,不准入仓浇筑。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工地试验室人员一定要经常进行混凝土坍落度的检验,坍落度符合要求才能入仓。在实验室检测新拌混凝土试样的含气量时.不论混凝土的坍落度大小,测试前均应在标准振动台上振动,时间不少于15-30秒。对于现场泵送和高频振捣的,应检测泵送和振捣过程造成的含气量损失,以判断所用引气剂品种的适用性。四、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的质量、配料准确、搅拌均匀运输,浇筑振实成型,养护等整个施工环节中,浇筑振实成型是主要的环节。 在混凝土浇筑成型时,由于没有振实所产生的外观上的气孔、麻面、蜂窝、孔洞、裂隙等质量问题,易引起重视,但由于振捣不良,所产生的内部蜂窝、孔洞所导致的内在质量问题,人们容易忽视。而混凝土内在质量缺陷,同样引起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所以,混凝土振捣应引起施工人员足够重视,质检员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1)、要从施工前原材料、机械设备、人员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开始,到施工中混凝土搅拌、浇筑、振捣等工序的连续施工,保证在初凝时间内将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毕。

(2)、对于现浇混凝土,施工方案中必须有包括浇筑顺序、浇筑中注意问题、浇筑操作人员等内容的专项浇筑方案。

(3)、在施工方案交底和工序技术交底中强调浇筑顺序及注意事项。

(4)、浇筑中,指定专人检查贯彻技术措施的落实,并应有明确的分工及岗位质量责任制,浇筑中指挥应严格、有效。

五、预防混凝土缺陷的发生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必须采取一定的控制混凝土的水化热的措施,这样才能尽量避免混凝土的裂缝问题: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采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采取掺加混合料、控制水泥剂量等有效措施。

(2)、减少浇筑层厚度,加快混凝土的散热速度或加大通风降低混凝土温度。

(3)、混凝土用料要遮盖,避免日光暴晒,并用冷却水搅拌混凝土,以降低入仓温度。

(4)、在大体积混凝土内埋设冷却管通水冷却,通过控制冷却水循环速度,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0C。

(5)、在遇到气温骤降的天气或寒冷季节浇筑混凝土后,应注意覆盖保温,加强养生。大体积混凝土所产生的裂缝,大多数属于温度裂缝,其中表面裂缝又占绝大多数。由于贯穿裂缝将危及大坝安全运行,而少数表面裂缝在一定条件下,可能继续发展成贯穿裂缝,因此分析工程特性,坝址、气候和工程特点,合理地确定混凝土抗裂指标,稳定温度场,分缝分块,温控标准及防裂措施对于保证混凝土质量至关重要的。

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产生裂缝是一种常见的质量通病,要进行事先控制,首先对于材料、半成品质量的控制,科学地采用合理的配合比,根据外界环境温度采用水化热适宜的水泥。其次进行建筑和结构构造检查,另外,水泥用量与用水量不宜过多;混凝土拌和要均匀;配合比控制要准;浇筑要按一定顺序进行;浇筑方法要妥当;浇筑速度不能过快,振捣要实;模板不能变形、漏水漏浆;钢筋保护层要适宜,浇筑中不能碰撞钢筋;施工缝处理好;拆模、加荷不能过早;施工不能超载;及时养护,不要受冻。

工程质量控制。严把材料质量关。材料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

上一篇:对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方法的思考 下一篇:粗细集料的混合级配对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