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文化影视剧论文

时间:2022-06-12 12:42:39

晋商文化影视剧论文

各个宅院错落有致,精致巧妙的砖雕艺术,贴金彩画的房檐斗拱,镂空雕琢独具匠心。太谷“三多堂”的院落成一个“寿”字,意为“多子、多福、多寿”之意。院内高大结实的围墙、静穆的房厅、肃穆的祠堂,无不凝聚着晋中人民的汗水和智慧。乔家大院共有六个连在一起的院落,其结构的错综复杂着实令人惊叹。如果在高空中俯瞰全貌,整个大院呈现出双“喜”字的格局,其构思之精妙、建筑之精巧,令人瞠目。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观赏的角度,都极具研究价值。其次,印有“晋”标签的风土人情。在晋商影视剧中,婚丧嫁娶、节日庙会等段落随处可见,这些都是晋商地域文化的重要表现。《乔家大院》中乔致庸赶考中与表妹江雪瑛逛的庙会,还有剪纸、彩灯;乔致庸迎娶陆玉菡时,新娘子出阁上轿脚不能着地、下轿后的新郎领着新娘迈火盆、过马鞍、拜天地;新婚夫妻还要用红线系在一起的筷子吃下母饺子等等,无一不表现出“晋文化”中的细致和精妙。与此同时,我们在晋商影视剧中看到了山西的“面文化”,面条、馍馍,以及山西人吃面条时发出的声音等等细节,既不同于江浙的温婉,也不同于西北的豪放,也有异于东北的粗犷,令受众耳目一新。再次,严格的家规号规。我们在晋商影视剧中看到,乔家的家规是比较严格的,明文规定有六条:一不准纳妾,二不准虐仆,三不准嫖妓,四不准吸毒,五不准,六不准酗酒,各掌柜也不能喝花酒。其对儿孙的管教也十分严格,《朱子治家格言》是儿孙的必修内容,须谨记在心。当时晋商的后代并未像现代的“富二代”那样逍遥自在,为所欲为。无论从晋商大院,还是民俗风情,受众通过晋商影视剧的传播,得到了好奇心的满足,达到了对晋商文化的认知,也为进一步的文化认同奠定了基础。

一、晋商影视剧满足现代

山西人的文化归属需要人们对社会事件的反应取决于人们对事件的心理表征,受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影响。(1)而传受双方的心理距离,会随着传受双方之间的差异而存在,又会随着传受双方之间的相似而进行调节。晋商在明清时期曾辉煌一时,当年仅在太谷县城内就有八家大的票号。连嫁给山西太谷土财主孔祥熙的宋家大小姐宋霭龄,初到太谷都为当时的晋商辉煌大为震惊。再加上当时的祁县、平遥等地的票号商号,使当时的“祁、太、平”号称“中国的华尔街”。现存的晋商大院也为拉动当地的旅游业做出重大贡献,无论是庭院格局、民俗艺术还是当地的风味小吃,都是受众从晋商影视剧中对“晋文化”认同的延伸。《乔家大院》中乔致庸决定南下武夷山贩茶时,曾说:“就是因为大家都害怕送命,都知道去了很可能茶路通不了反而送上性命,我才偏要去!没有人做的事,这里面本身就蕴藏了多大的商机。如果我不去,大家都不去,那么就现在这个生意越来越不好做的形势发展下去,大家最后都没的银子赚!”他带着各商家不怀好意的股银踏上了艰难的贩茶之路。这无疑是晋商胆识过人、有勇有谋的集中凝练。当包括亲戚在内的众商家传言乔致庸遇难,抢着瓜分乔家财产时,乔致庸历经磨难,打通了茶商之道,带着各家的茶叶回来了。此时,乔致庸的“义”与各商家的“私”形成了鲜明对比,凸显了晋商身上的“诚信”“仁义”。受众从晋商影视剧中获取对“晋文化”简单的认知,由对像乔致庸等“仁义礼智信”于一身的晋商形象情感认同,到对晋商的核心价值观,即以孔孟之道经营商道的儒商思想的理性认同,最终达到的是对中国几千年厚重绵长的传统文化精髓的高度一致。从这一角度看,晋商影视剧不仅传播的是有异于其他文化的“异”文化,更重要的是从典型人物的塑造中凝练出了中华子孙共同敬仰和遵守的“同”文化,达到了文化认同的至高境界,极大地拉近了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以产生情感和文化认同上的共鸣。在受众群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山西人。当这一部分受众在收看晋商影视剧时,虽然时间距离较长,也可能身在异乡,但是从晋商影视剧中雕梁画栋、错落有致的晋商大院,熟悉亲切的乡音缭绕,醇厚朴实的乡土人情,红红火火的民俗礼仪哪一样不是极大程度地缩短了山西人的空间距离。乔致庸一句高亢的“走嘞——”,这个带着乡音的词,拉近了多少山西人的心理距离,情感和理性的认同交织在一起,水乳难分,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大家怀揣着对祖辈的敬重以及对“晋商文化”内涵的认同,达到的不仅是地缘归属,更重要的是文化层面的归属。一方面,身为山西人,为自己的祖辈有这样的成就感到自豪和骄傲;另一方面,身为晋商的后代,应继承和发扬祖辈不畏艰辛、诚信经商、以商救民、以商富国的优良传统。对祖辈传承和发扬的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以及情感共鸣,这样的态度决定了现代山西人对自身发展以及对新晋商文化内涵传承延绵的行为。

二、晋商文化的内涵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人会试图达到更高层次的需要满足。在这一过程中,低层次的需要伴随其中。对晋商文化从好奇心的满足开始,达到文化层面的归属及认同。在此基础上,更多人在思考,如何从晋商影视剧中优秀的人物身上找到自身的不足,探究自我实现的空间。认知因素、观察学习、自我调节过程以及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都会对人的自我实现产生深刻影响。心理学家班杜拉非常强调社会认知的作用,十分重视通过模仿他人获得行为的过程,即“榜样的力量”。(2)

1.晋商影视剧中的“榜样”。无论是《驼道》《白银帝国》《乔家大院》,还是《走西口》,纵观晋商题材的影视剧,每部作品中都成功塑造出剧中的灵魂人物。这些灵魂人物以其豁达的胸襟、善良的本性、豪爽的为人、智勇双全的果敢令受众折服。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中,遇到的波澜起伏、坎坷磨难是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可是他们的处事态度、胸襟气度也是常人所没有的。《乔家大院》中乔致庸为平息高粱霸盘之事,为避免再生矛盾,原谅了逼死自己大哥的元家,并与元家结为相与。乔致庸将个人恩怨化小,心中以大局为重,让人心生佩服;乔致庸北上恰克图与俄国人做贸易,南下武夷山开辟茶商之路,期间所受的艰辛与遭人暗算可想而知。然而,在贩茶回乡后却在每包茶叶中多出一两的斤称,宁愿自己损利而绝不让百姓吃亏,与元家、水家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商人爱财,取之亦有道,真实诚信为本,以义制利的做法为乔家的生意赢得了美誉;面对土匪的逼迫,为保乔家上下老小,乔致庸甘愿下跪受辱,责任和担当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爷们儿形象;在内忧外患之时,乔家多次向国家捐献钱财以救助国家保卫疆土“;天下汇通”的宏大理想早已超出一个商人的“自我”利益,那是利天下、利百姓之大事。如此有情有意,心系天下商人的晋商形象在尔虞我诈、见利忘义的现代,已然使人心生敬佩,这是一种充满正能量的“榜样”。再来说说有“山西第一抠”之称的乔致庸岳父陆大可。他抠到连喂鸽子掉的一粒米都要捡起来,多泡的茶叶也要捏出来,一生拥有金银无数,可最终为了帮助乔致庸实现“汇通天下”的宏大理想,用二两银子买了口薄皮棺材了却此生,使我们感叹凄凉之余,更多的是看到他的勤俭治家、造福天下商人的博怀。他抠了自己,成全了天下商人,这是另一种无声的“榜样”。陆玉菡自嫁与乔致庸,一心为了丈夫的事业日夜操劳,危难时鼎力相助,互敬互爱互助的夫妻感情,又是一种暖心的“榜样”。《走西口》中田青不畏困难走西口,勇于开拓创新,不计前嫌,危难时帮助“瘦猴”改过自新,吃苦耐劳,最后将田家大院变卖,捐给孙中山的革命组织,这是超越商人的普通境界,而展现出晋商在民族大义前心怀天下的广阔胸襟。这是充满民族气节的“榜样”。晋商影视剧中的诸多“榜样”,虽表现细节不同,但他们身上却有着晋商文化的共性,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概括起来便是“仁、义、礼、智、信”。对待相与、对待掌柜伙计,拥有仁爱之心,互相帮助,便是“仁”;先义后利,心中有家有国,国家危难时慷慨解难,百姓受难时,及时捐助,有大义民族气节,便是“义”;对待东家、掌柜、伙计有严格的号规、商规,对待长辈遵循礼制,夫妻间互爱互助,便是“礼”;能吃苦耐劳,有勇有谋,勇于开拓创新,便是“智”;重信义、诚信为本、童叟无欺便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标准之一——“信”。受众在接受这些“榜样”传递出的信息时,在认知、认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学习,进行自我调节,进而影响到自己的行为。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为人夫者该如何担当家庭的责任;为人妻者,该如何尽妻子的本分;从商者,是否做到先义后利,“义”字当先;每一个普通受众,是否关心国家命运胜过自己利益而这些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受众对晋商文化核心内涵的认同过程,也是探究自我实现的过程。

2.晋商文化核心内涵:文化的传承,时代的呼唤当今社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价值观多元化,人与人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对金钱和权力的狂热追求使得我们对传统文化敬而远之。为了权力欲望,父子反目、妻离子散、朋友相争、见利忘义种种现象比比皆是。山西各地曾出现过小煤窑、黑煤窑,煤老板们为利而忘义,不顾工人的生命安全的事件;还有,谋取能源暴利等等事件。而晋商影视剧中表现出的晋商文化弘扬了诚信文本、勤俭节约、以义制利的精神内涵,弘扬的孔孟之道中的“仁、义、礼、智、信”的精神实质正是时代的呼唤,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容相统一,是中华几千年传统文化精髓的延绵与传承。晋商辉煌的时代已经过去,现代晋商的落寞,首先受“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思想影响较重;其次,在经营中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再次,山西人将财富用于置房购地,养妻儿老小的观念很重,故而资金的流通也受影响;最后,现在的山西商人长期依赖煤炭资源,缺乏胆识和智谋,开发新兴项目有限。因此,新晋商文化如何在晋商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体现“新”,是所有新晋商要深深思考的问题,着实需要下番工夫。晋商,这一称呼已离我们远去,晋商曾经的辉煌也只是令世人惊叹,但是,晋商文化的精髓实质不曾远去。晋商文化不仅是一种地方区域文化,更是中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人类共有共享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是借助何种形式的载体,我们都将为晋商文化的传播构建更广阔的平台,挖掘其宝贵价值,并将这一精神财富与世人共享,以达到更高层次的文化认同。

作者:刘晶

上一篇:新闻编辑电视新闻论文 下一篇:城市形象传播影视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