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运河综合整治工程防汛方案

时间:2022-06-12 11:58:50

中运河综合整治工程防汛方案

一、工程概述

中运河为金山区的区管河道,西自惠高泾,东入龙泉港,穿越整个浦南东片,是该片东西向规划骨干河道之一。中运河全长约19km,由西向东分别与石臼浦、新张泾、张泾河、紫石泾、新泾塘及长楼港等纵向骨干河道相交,沿线涉及吕巷镇、亭林镇及金山工业区,本工程的实施范围:东起龙泉港,西至朱林公路桥,整治河道全长4.834km。

本次工程的任务主要是:疏拓中运河,保证河道防洪除涝功能;防止岸坡继续坍塌,实现水土保持等环境景观综合功能;满足水资源调度要求,为区域水环境保护和改善起到积极作用;增加中运河通航尺度。工程内容包括河道疏浚、护岸、跨河桥梁、老桥拆除及两岸各6m的陆域范围建设工程,其中河道中心线总长4834m,开挖水上方14.73万m3,疏浚水下方47.41万m3;护岸分为A、B、C三种类型,总长度为9671m,拆除、新建桥梁两座。

1、设计标准与主要设计参数

1.1、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河道整治工程为Ⅲ等工程,河道、护岸等永久性建筑物按3级水工建筑物设计;

其余次要建筑物按4级水工建筑物设计,临时性建筑物按5级水工建筑物设计;

桥梁工程中亭卫公路桥机动车道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人行道人群荷载为3.5kN/m2;中运漕三号桥荷载等级按公路―Ⅱ级适当折减。

1.2、通航标准

最高通航水位为3.0m,最低通航水位为2.0m。桥下通航净空按净宽30m,净高5m控制,梁底高程不低于8.0m。

1.3、防洪标准

内河除涝最高水位3.90m,河道两岸堤防以该水位作为防御最高水位。

1.4、抗震设防标准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主要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1.5、特征水位

常水位一般在2.5~2.8m,规划除涝设计最高水位为3.90m,规划除涝预降水位为2.0m。

1.6、水质标准

根据水功能区划,中运河水质标准为Ⅳ类。

1.7、航道标准

根据《金山区内河港口规划》,中运河航道等级由现状Ⅵ级航道提高到Ⅴ级航道,最高通航水位为3.0m,最低通航水位为2.0m。

2、金山区防汛特征

2.1地理位置

金山区位于东经121°~121°25′,北纬30°40′~30°58′。东与奉贤区接壤,北与松江区、青浦区相连,西与浙江省平湖市、嘉善县为邻,南临杭州湾,属沿海地区。本工程地处金山区朱行镇,工程的实施范围:东起龙泉港,西至朱林公路桥,整治河道全长4.834km。工程受台风、汛期影响较大,是防汛防台的重要位置。

2.2、防汛风险分析

影响本工程的防汛主要是台风、暴雨及高潮。

台风、暴雨、高潮等自然灾害对本地区的影响及历史上最大的灾害的危害概况:

1)热带风暴(台风):金山区每年汛期遭受约2个台风的侵袭。1997年8月19日受9711号台风影响,金山大桥水位高达4.07m,超警戒水位0.57m,超历史最高水位0.26m(1954年8月2日,3.81m),金山嘴海洋水文站实测海潮位高达6.57m,超历史最高记录0.6m(1994年8月22日,5.97m),相邻石化水文站实测最高潮位高达6.75m。两站均超过三百年一遇频率。最大风力10级(风速28.5米/秒)。

2)暴雨:全区最大年降雨量1715.7毫米(1999年),最大月降雨量593.6毫米(1999年6月),最大日降雨量210.9毫米(1991年9月5日)。1997年7月11日,全区普降大暴雨,枫泾、廊下等地日雨量均超过150毫米。1997年11月至1998年4月,由于连续阴雨,期间总降雨量达729.9毫米,比常年同期增加一倍以上,创近百年来冬汛降雨记录,水位骤增,金山大桥水位高达3.79米,造成西北部8000多亩麦子、油菜田受淹,冬季排涝抗灾在金山区历史上少见。

3)高潮、洪水:1999年7月2日,因受强梅雨和杭嘉湖洪水下泄、天文高潮顶托等多重影响,金山大桥水位高达4.08m,再次刷新1997年历史最高水位。汛期内超防洪警戒线103次(梅雨期内53次),是金山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历史资料显示:金山区每年都要遭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袭击,对金山区有影响的台风平均每年有2次左右,台风带来大风、暴雨等灾害将河道施工造成重大影响。

二、防汛措施

中运河是金山区东西方向唯一的一条河道,对整个金山片区防洪排涝至关重要,应金山工业区要求,本工程需采用断流法施工,而且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跨越两个汛期,因此防汛任务非常艰巨。

2.1、支河防汛

根据现场踏勘,本段中运河一期工程内涉及支流河道13条,其中7条河道的另一端都与外河贯通,6条河道为断头浜,经过现场实际测量,7条河道平均上口宽15m,下口宽2m,河底高程1m,河岸高程4m,平均过水面积25.5 m2。施工过程中采用土坝围堰的方法与中运河进行隔离,围堰高4m。剩余的6条断头浜,其中2条河道较长,需要修筑土围堰,并埋设Ø1000cm圆管涵,每处围堰埋管2道,由于常水位一般在+2.4~+2.6米,因此管底高程以+2.5米。另外4条断头浜在施工中不进行筑坝围堰,使断头浜内的积水自流至中运河内,由施工班组负责抽排。

2.2、主河防汛

2.2.1、主河围堰

围堰采用Ø250cm松木桩围堰,围堰顶宽6m,边坡按1:3进行放坡,围堰顶高3.2m,采用双排6m长木桩维护中间填土,最小入土深度2m,双排木桩之间用钢丝绳拉紧,施工的一侧钢板桩外侧采用袋装土进行堆码,防止水压力过大,木桩发生移位。围堰完成后安排专人对围堰进行养护,并组织测量人员定期对松木桩进行测量,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中运河两岸居民地坪最低标高为3.6米,因此将围堰顶标高确定为3.2m,当围堰内或围堰外水位高于3.2m时可经过围堰漫流。同时在围堰内外两侧安设水位标,在汛期来临时定期对水位观察并记录,达到报警水位3m时及时上报。

2.2.2、施工安排

提前谋划,将汛期前定为施工节点,保证施工后的河道内有一定的储水能力,河道断面达到设计标准后,每延米可容纳200m3雨水,相当于两岸各1000m范围内100毫米的强降水全部汇入中运河的水量。

2.2.3、物资、机械准备

根据现场配电布置及支河位置,在河道两端主围堰设置20台8寸4kw型油浸泵,在支河新泾塘设置5台8寸4kw型油浸泵,每小时抽水量可达45000立方米,可保证围堰内排水要求。同时在河道两端主围堰处设置两台挖掘机值班,当外河水量过大超过3.2m时开坝放水,确保河道东西方向排水畅通。每条支河围堰处准备草袋300条,以备水量过大时对支河围堰进行加固。同时准备两台50kw发电机备用。

2.2.4、防汛组织保障

(1)成立防(渡) 汛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主管副经理负责组织实施,项目部科室主管及各施工班组长任组员。

(2)建立防(渡) 汛应急小分队,在各班组上抽调精干人员,组织培训。在紧急情况是起到及时应急救险的作用。

(3)项目部特别准备防(渡) 汛专用物料。专供防(渡) 汛工作调用,不得挪用。

2.2.5、建立健全防汛制度

1、预报制度:与上海市金山区防汛办及气象部门联系,及时掌握降雨量、防汛形势及台风等级,并及时以短信的方式通知各施工班组长,及时安排做好防汛准备。项目部负责人对防汛准备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安排专人分段值班,确保万无一失。

2、培训制度:由安质部组织对新进场工人,特别是工班长进行防汛知识讲座,将出现暴风雨天气及台风等恶劣天气时的应对措施详细交底,并现场进行演练。

3、奖惩制度:在防汛期间项目部安排专人现场值班,对值班过程中、不负责任的行为给予重罚,对值班过程中兢兢业业,能够及时排除险情的行为给予重将。

4、定期检查制度:项目部在汛期每周对各作业区防汛情况进行检查,重点对防汛物资和防汛设备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对围堰内外水位标高记录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防台防汛事故应急措施

(一)、处置方案

1、险情预警后,各工区现场人员应立即上报项目部指挥部。

2、危险地段设立危险标志,派专人值班疏导交通,避免发生事故。

3、组织自有设备、人员突击抢险。

4、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配机械、人员集中抢险。

5、及时上报公司及主管部门,必要时请求支援。

6、及时补充救援物资,对抢险车辆的车况及时检修,确保待命状态。

7、加强值班巡查确保畅通。

8、现场排水道疏通。

9、生活区、宿舍后勤生活保障、救护。

10、施工现场脚手架、模板等的检查与检修。

11、施工用电、各部位配电箱、现场照明灯及架空线路的检查、加固及抢修。

12、立即拨打“120”急救中心与医院联系或拨打“110、119”救助,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及本部门的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13、事故调查报告,并上报公司及有关上级机关。

(二)、应急处置要求

1、应急抢险分队按照本项目部救援预案,及时联系迅速集结,组织抢险工作,值班员必须在岗,并具备应急处理能力,迅速向上级报告。

2、所有人员和救援设备、车辆及时到场,并无条件服从调度、指派。

3、指挥组成员必须保持通讯畅通,接报后立即到位,组织指挥,落实抢险措施。

(三)、抢险后的恢复

1、在抢修工作结束后,进一步清理现场,确保无隐患和遗漏点。

2、清查抢险物资使用情况及抢险队人员人数。

3、派专人现场值班,未终止应急状态前,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

4、在征得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召开会议解除抢险应急状态,并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宣布注意事项和措施。

5、恢复正常状态。

6、办公室与气象部门保持联系,及早预知可能发生的汛情。

上一篇: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下一篇:中国古代都城商业布局演变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