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英语教学中的导入艺术

时间:2022-06-12 05:08:13

浅议英语教学中的导入艺术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它既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又能促成学生的情绪高涨,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所以,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本文根据新课程的任务和内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文中插图,尝试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以其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兴趣式导入

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育应当贯穿于学生的兴趣当中。兴趣是每一个人成才的起点,是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底蕴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可充分创设情景,利用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形象地导入新课。

1.实物导入法

以实物进行教学,能马上导入课文,还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引人入胜。如讲授人体五官时,可以用一个塑料娃娃,采用What's this? What's that?的提问方式分别引出head, eye, nose, mouth, arm, leg, foot等人体部分单词,同时板书这些单词,进而一一扩展。

2.游戏导入法

初中生刚刚告别儿童时代,心理上是一个过渡阶段,对游戏仍然喜爱。教师可根据学生这一特点,采用游戏式导入,可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教 People and work时, 可以设计几件小小的道具:doctor带有红十字的帽子;soldier玩具枪;farmer草帽。学生在游戏中很快就学会了运用“What does he/she do?” “ Where does he/she work?”,轻松愉快中就达到教学目的。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式导入,适用于打电话、看病、购物等场景性很强的课文教学。游戏能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变枯燥的复习为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新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二、主体性导入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中生表现欲强,有一定的表演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学生的自由式谈话、三分钟演讲和小组表演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自由式谈话

教师可让学生进行两人小组对话或由值日班长提出话题,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也可分组汇报,或以竞赛的方式进行,内容不限,可以是天气、日期、学生的日常活动、新闻话题,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奥运会、足球赛、上网等。教师充分利用学生所讲的内容,适时的引入主题,导入新课。自由式谈话一般适用于对话题材的课文。

2.三分钟演讲

教师让一位学生上台演讲三分钟,演讲的内容可以是话题报告,也可以是看图说话。如教学初三英语Unit 3 Lesson 10之前,教师设计一个话题报告,如:How to make our school more beautiful,要求学生课前准备。由于此话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安排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于程度中等的学生,可以安排看图说话(同一课内容),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三幅画:第一幅,重点体现过去脏乱的购物中心;第二幅,学生们在清扫购物中心;第三幅,重点体现清扫后的购物中心的状况。对于成绩滞后的学生可以降低难度,根据前一课的内容,简短地说一两句话,教师从学生的演讲中适时地导入新课。

3.课本剧表演

新编初中英语教材中许多内容都可以编成课本剧。教师可事先通过成绩好的同学将课文改写成简单易懂的剧本,再由学生进行排练。如:学习有关节日时,在教师指导下,上课前先让四位学生编写短剧介绍过圣诞节的各项活动。该剧可分为三幕:Act I Christmas preparation , Act II Christmas Eve, Act III Christmas Day 。教师从学生的表演中,逐渐地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一般适用于故事性很强的课文。

三、生活化导入

现代外语教育家张士一先生曾指出:“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汲取语言,因为语言是人对于环境的一种反映。”英语教学要贴近生活,从学生关注的话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方面来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能力。

1.联系实际生活,导入新课

例如:足球比赛是学生的热门话题,我就用此话题来导入:Do you like sports? Which sports do you like best? 学生争着回答:“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I like playing football very much.”等等。老师就此引出了课文“The football match”,学习“进球”、“配合”、“四比二”等有关足球赛的英文单词,学生的情绪高涨。学生还进一步用英语谈论雅典奥运会,谈论中国运动员的拼搏和合作精神。

2.背景知识导入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故事题材的课文教学。教师可事先通过各种途径(如上网等)找到相关的材料或背景知识,把它们制成幻灯片:或以关键词出现、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图片形式展示。教师采用以介绍作者、讨论课文背景为切入口,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语境中去。如初三英语Unit 7 Lesson 26,上课伊始,先出示四位名人的图片,把下列人名Bill Gates , Albert Einstein , Charlie Chaplin, Thomas Edison 和图片配对,然后依次介绍各个名人的一些背景知识,重点介绍Thomas Edison的一些故事以及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

3.故事导入法

故事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喜欢听故事是学生的爱好,尤其是侦探故事。在讲故事时,教师抓住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如初三英语Unit 17 Lesson 66 and 67,课文是一个短剧,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把它改编成一个侦探故事:One evening Mrs Green found her necklace and parrot missing. She thought a thief must have stolen them, So she called the police.通过这个导语,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很想知道“谁偷了项链和鹦鹉”,教师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导入了新课。

上一篇:山西票号的客户管理 下一篇:服务校友工作 增强爱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