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菜农到“星级家政”,河南大嫂做“洋管家”扬名京城

时间:2022-06-12 04:41:15

18年前,河南农妇张月与丈夫到京城打工,初中没毕业的她帮人种过菜,当过保洁员、送奶工,后来又当起保姆。当她得知给外籍人士做管家(保姆的别称)收入很高时,但对保姆的要求也很高时,决心挑战自己。她发奋学英语,并成功应聘到洋雇主家里做家政服务,曾给美国驻华外交官、跨国集团公司高管等外籍人士做过管家,无一不受到雇主的夸赞。

张月凭着勤快、能吃苦挣得了不菲薪酬,在寸土寸金的京城买下100多平米的房产。如今,她最大的愿望是拥有自己的家政公司,把家乡更多的姐妹带进京城,在劳务市场叫响河南家政服务品牌。

要做最好的保姆,为做“洋管家”发奋学英语

1996年大年初七,一列从河南驶来的列车停靠在北京火车站,从车上下来一对小夫妻,他们扛着行李,妻子紧拽着丈夫,两人走出喧闹的车站。

年轻妻子叫张月,23岁,河南新蔡县龙口镇东张庄村人。因为兄妹多,家里穷,张月初中没毕业就辍了学,退学后,张月整天跟父母泡在田里,养成了勤快、能吃苦的性格。1996年春节前,张月结了婚。刚过完年,她就催丈夫带她出去打工。

来到北京后,张月和丈夫租间地下室落了脚。丈夫有瓦工的技能,很快就在一家建筑工地上找到了活儿。张月文化低,也没有技能,只能找些体力活儿干。

靠着老乡推荐,张月找到了一份在郊区帮人种菜的活儿。种菜对她来说轻车熟路,她的勤快也赢得了雇主的夸赞,可日复一日的劳作,让张月很失落:在家里种地,到北京也是种地,这样的打工生活有何意义?

半年后,张月在一家商场找了个保洁的工作,干了不到两年,商场倒闭,张月也随之失去了工作。随后,张月又当起了送奶工。

一晃,张月来北京七八年了,凭着能吃苦,她从来不愁工作,可这样的工作仅能糊口,看着衣着光鲜生活优裕的城里人,张月盼望着有朝一日也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2004年春节后,张月参加了家政培训班,结业后,她被家政公司推荐到一位退休老人家做保姆。老人退休前是位国企厂长,当惯领导的他脾气很大,动不动就发火,很多保姆在他家干不了两个月就自动走人。张月性情温和,凭着真诚和耐心,她和老人相处得还算愉快,直到半年后老人去世。此后一年间,张月又被公司派到两个雇主家里,都做得非常好。

2005年8月的一天,张月到公司开会。会后和几位同行聊天,一位被大家称为李姐的同行说,她有个老乡在一个外国人家里当管家(保姆的别名),每月能拿五六千块钱。

五六千块!听到这个数字,其他几个姐妹羡慕得直咋舌。李姐叹口气说,别光看人家挣钱多,老外要求也高呀!你想给老外当管家,不仅要会用英语对话,还要懂得和外国人打交道的礼节,老外家里的高档电器也得玩得转,烹饪要求也很高,总之不是我们这些人能做到的,咱们还是安心在中国人家里做吧!

张月听了李姐的话,心里却起了波澜。她想,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同样是保姆,要做就做到最好。给老外做管家,是需要学很多东西,但这也是提升自己素质和技能的机会,为什么不挑战一下自己呢?

给老外当管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掌握简单的英语口语对话。于是,张月拿出一个月的工资报名参加了一个针对涉外家政服务的日常英语培训班。张月英语基础差,单词发音掌握不准,就专门准备了一个小本子,在英语单词的读音下面标注上汉字读音,然后一遍遍地识记。那段时间,张月好像着了魔,一次,她在梦里还念念有词地背“沃特”“沃特”(水),丈夫听了,有些哭笑不得。

一些做保姆的姐妹听说张月正在学英语为给老外当管家做准备,都明里暗里讥笑她,认为她中国话还没说好,就想学“洋话”,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张月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激起更大的进取心:别看不起人,我非得学出个样子让你们看看!

2006年春节后,张月靠死记硬背掌握了近千个单词,一些英语基本句型也能背诵出来。然而,光说不练那是“哑巴英语”,张月决定找老外“练练嘴”。

一次,张月逛街时看到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女孩迎面走过来,就上前主动打招呼:“hello! Where you come from?”(你好,你来自哪个国家?)那外国女孩看到一位中国大嫂操着半生不熟的英语和她搭话,就友好地回答:“I come from Swidish。”(我来自瑞典)张月不认识瑞典这个单词,不懂装懂地夸奖人家:“oH, that’s a beautiful country !”(哦,那是个美丽的国家)

因为勤奋刻苦,张月成了培训班里的“明星学员”。光学会英语对话还不行,张月又参加了家政公司针对西方礼仪、如何使用高档电器、烹饪等专项技能的培训,同样表现得非常出色。

美国小哥儿俩对她难分难舍,靠勤快敬业征服苛刻洋雇主

2006年9月,张月因表现出色,被公司推荐到美国驻华大使馆高级外交官约翰博士家里从事家政服务。初出茅庐,便被派到美国外交官家里,张月很紧张,但她提醒自己,万事开头难,一定要尽全力让洋雇主满意。

约翰博士对张月进行了中西方礼仪、日常生活用语、儿童教育方面的考核后,决定试用她两个月,试用期月薪近3000元,这么高的工资让张月没有想到。

张月的主要任务是照顾约翰博士的两个儿子,他的大儿子安克莱斯6岁,小儿子迈克4岁。美国人在家教方面比较民主、开放,很尊重孩子的天性。安克莱斯、迈克两个小家伙精力充沛,聪明而又淘气。

为了让这小哥俩接受自己,张月下了很大功夫,不但从书本上了解美国人的家教理念,还在实践中摸索与美国孩子的相处之道。很快,张月就和这两个孩子“打”成一片,跟两个孩子做游戏、捉迷藏,还教他们打“陀螺”、推铁环。两个小家伙很快喜欢上了这个中国阿姨。因为父母工作繁忙,安克莱斯、迈克对张月比较依赖,他们睡醒后第一件事就是喊“Mrs zhang!”而不是喊“爸爸,妈妈”!

约翰夫妇是中国通,也很喜欢中国文化。他们请张月教两个儿子学中文、背唐诗,张月买来《唐诗三百首》,自己先理解消化,然后再给两个小家伙讲解、背诵。对于那首中国人张口即来的《静夜思》,张月特意下了功夫,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给他们讲解,月光下,两个异国小男孩凝视头顶上那一轮圆月,然后低头怀想在大洋彼岸的家乡。

很快,两个小家伙就能用中文背诵十多首古诗。圣诞节约翰全家人联欢,兄弟俩还展开了背诵古诗比赛,张月演唱了家乡的豫剧,约翰夫妇还给张月准备了礼物―――给她儿子买了一部英语点读机。

约翰博士待人真诚,也很有礼貌。在约翰先生家做家政,张月的人格得到了尊重,这一点让张月很感动。一次,张月要进约翰先生房间打扫卫生,约翰恰好也要进房间拿东西,张月想让主人先进,没想到约翰博士停住脚步,弯腰做了个“请”的手势,幽默地来了一句:“lady first !”(女士优先)逗得张月忍俊不禁,紧张的心情很快放松下来。

一晃,张月在约翰博士家做了两年。两年来,她勤奋好学,经常趁约翰夫妇空闲时,用不太熟悉的英语和他们交流,请教西方社交礼仪,还把家乡的民风民俗讲给他们听。张月的勤快朴实也赢得了洋雇主的心,每逢家里来客,约翰博士总会情不自禁地向客人夸赞:“这是来自中国河南的张,很能干!”

2008年年底,约翰博士结束了在中国的工作,临行前,约翰全家与张月依依惜别,特别是安克莱斯和迈克,紧紧抱着张月不愿松开,张月也流下了惜别的泪水。

约翰全家回国后,张月被家政公司推荐到德国宝马公司中国区域高管沃尔家里做管家。临报到前,公司负责人特意嘱咐张月:“沃尔夫妇年近六旬,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们有着德国人严谨细致的特点,对管家要求特别高。以往的几任管家都是干了不到三个月就被辞退了,希望你能胜任。”

张月听后并没有发怵,她觉得既然从事涉外家政,就要有面对各种性格的洋雇主的心理准备,沃尔夫妇虽然挑剔,对她何尝不是一种考验。临报到前,她专门了解了德国人的礼仪、生活习惯,并向前两任管家了解沃尔夫妇的喜好,做到心中有数。

2009年元旦后,张月正式到沃尔先生家报到。进门后,沃尔先生就不动声色地递给她一个苹果:“张,帮我削个苹果好吗?”张月自认为对削苹果很在行,就接过来娴熟地削了起来。可没削几下,沃尔先生就叫停,然后亲手给她示范,怎样削更快,更讲卫生。张月心里紧张,却面带笑容,始终不急不躁。好在她心灵手巧,很快就学会了德国人削苹果的方法。

沃尔夫妇住在一幢独栋别墅里,家里的地板和家具都是高档产品,在对地板保养前,沃尔还专门让张月看了光碟,里面有各种养护地板的注意事项,嘱咐她一定按程序来。沃尔夫妇有洁癖,地板上有根头发,他们就会不高兴。在这样苛刻的洋雇主家里做事,张月虽然有压力,却时时提醒自己要增强责任心,力争让雇主挑不出毛病。

住进沃尔家一个月,张月的勤快以及从不知疲倦的敬业态度得到了老夫妇的认可,他们对张月态度也和蔼了许多。接下来的一件事情,更是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2009年7月,沃尔太太突发心脏病住进了医院,抢救过来后,张月衣不解带地服侍了她半个多月,沃尔夫人病愈出院后,张月整个人瘦了一圈。沃尔太太非常感动,直夸张月忠诚可靠,是个尽职尽责的好管家。

靠做“洋家政”在京城买房置业,最大愿望是拥有自己的家政公司

2010年6月,沃尔夫妇结束在北京的任职即将回国,他们诚挚邀请张月跟他们一起去德国,继续为他们当管家。张月以孩子离不开为由,婉拒了这对老人的好意。

沃尔夫妇临走前,把张月推荐给了瑞典驻北京某财团高管凯恩先生。凯恩先生40多岁,高大帅气,幽默风趣,颇讨女人喜欢,凯恩太太多丽斯有些内向。在凯恩先生家上班不久,张月发现,凯恩先生喜欢交际,天天都有参加不完的派对,常常夜里很晚才回来,惹得多丽斯很不高兴。

有段时间,多丽斯情绪低落,和丈夫很少说话,即使说话,两个人也是在卧室里争吵。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张月推断凯恩太太嫌丈夫应酬太多,冷落了她。一连几天,凯恩回家主动亲吻太太,都被多丽斯冷冷地拒绝了。

凯恩先生还是很爱妻子的,总得不到太太的谅解,弄得他在家也是闷闷不乐。一次,太太出去了,凯恩在家里挺郁闷。张月大着胆子替他出主意,建议她不妨写封信和妻子沟通一下,写信的同时,可以给太太准备个礼物。

虽然西方人大都不愿让外人介入自己的隐私,但张月拿捏有度,主意出得正,凯恩很乐意地接受了。他给妻子写了封饱含诚意的信,承诺以后参加派对,会和她一同前往,即使独自参加派对,也会保证尽早回来。写好信后,凯恩先生又买了件衣服送给太太。

随后的一天,凯恩上班前,把信件以及礼物放到妻子的化妆台上。多丽斯看到丈夫的信以及礼物后,心情开朗了许多,并原谅了丈夫,第二天,两人便有说有笑了。看到这种情景,张月不知有多高兴。

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几次,凯恩夫妇对张月更加欣赏,一年后任职期满回国时,凯恩太太深情拥抱了张月,回到国内还不忘给张月寄来礼品。

2011年7月,张月又到澳大利亚某奶业集团中国区总裁希珀先生家里上班。希珀先生非常注重生活品质,张月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一天,希珀来了兴致,亲自指点张月用烘烤机烤切片面包,并教她给面包片涂上奶油。张月心灵手巧,一学就会,而她跟着希珀学调的鸡尾酒,也让他赞不绝口。

希珀不但爱吃西餐,也非常喜欢中国美食。有一次,希珀偶感风寒,食欲不佳,张月买来小葱、手擀面条,给希珀做了碗葱花香油面条,面条里打个荷包蛋,放几个姜片,以便他吃后发发汗。张月不知希珀喜不喜欢吃,有些忐忑地把面条端给他,没想到希珀吃得津津有味,吃完脑门渗出了汗,浑身轻松了许多。希珀此后经常让张月给他做拿手的家乡菜,张月所做的宫保鸡丁、蒸菜、糊涂面条等都让希珀大快朵颐。

2012年6月,希珀从香港出差回来,和张月聊天时说起一件事情:他在香港一朋友家吃饭时,朋友对他的菲律宾籍管家赞不绝口,希珀说,据他了解,菲佣在香港数量庞大,已经成为一个产业。现在在中国生活和定居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一些高端人士对管家的需求量很大,你不应该只满足于当管家,如果能开一家属于自己的保姆培训公司,那样会更好。

希珀的建议让张月很受触动。是啊!自己来京城打拼多年,在寸土寸金、房价高企的首都置办了100多平米的房产,儿子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每年都被公司评为“星级家政”,工作上从来不愁没有人聘她。然而,难道这就是自己满意的人生吗?为什么不更上一层楼呢?张月觉得自己做了这些年的涉外家政,积累了丰富的从业经验,时机成熟后可以开办一家属于自己的涉外家政公司。

有了这样的想法,张月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利用业余时间猛攻新概念英语和英国剑桥大学的英语课程,还报名参加了工商管理专业的自学考试。

张月在北京做“洋家政”挣得不菲薪酬,并在首都买房的事情在家乡广为流传。2014年元旦前,趁着希珀先生回国过圣诞的机会,张月回老家探亲,县里邀请她为劳动部门举办的技能培训班讲课,张月的经历赢得了学员们的钦佩,特别是她那一口流利的英语更让大家羡慕。许多同龄姐妹恳求她说,张姐,您带带我们吧,我们也想像你一样,用勤劳和家政技能挣外国人的钱,张月爽快地答应了。

从家乡返回京城后,张月继续她的管家工作,多年服务洋雇主的经历,让她收获的不只是丰厚的薪酬,还有从心底生发出的那份自信。如今,张月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注册成立属于自己的家政服务公司,把家乡更多的姐妹带进京城,在劳务市场上叫响河南家政服务的品牌。

(责编 孙礼勇)

上一篇:江苏省侨务访问团圆满结束对法国、意大利访问 下一篇:超级工程:用民族精神托起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