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宜兴紫砂陶刻技法

时间:2022-06-12 03:04:21

【前言】浅述宜兴紫砂陶刻技法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首先,刀“形”的改进。篆刻用的刻石刀一般都是较厚的平头刀,但陶刻多用薄型斜口刀。紫砂陶坯强度远远不及印石,平头厚型刀刻入陶坯切口毛糙,缺少“笔味”,而斜口薄型刀,切口整齐光滑,细如毫发的牵丝和书法中笔锋起、止、引、留的精彩细部,这种专用刀都能使之“...

摘 要:宜兴紫砂陶器的装饰方法有很多,如:陶刻、镶嵌、包锡、泥绘、贴花、彩釉、浮雕、镂雕、抛光等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还是陶刻。

关键词:紫砂壶;制作;陶刻

1 前言

紫砂陶刻是紫砂作品最主要的装饰方式之一,其主要技法是:在紫砂坯件上用钢刀雕刻书画,有的再用天然陶都色泥上色,融诗、书、画、刻于一体。紫砂陶刻装饰紧密结合形制,永不褪色,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紫砂陶刻就是在紫砂陶器的半成品上,先用毛笔写好墨稿,然后用刀依迹刻去。有的在刻好后再填描各种色泥最后经高温煅烧而成。紫砂陶刻艺人根据紫砂陶坯的材质特点,在以表现书法艺术“笔味”为原则的前提下,灵活地吸收和运用篆刻艺术的刀法,创造性地总结了一整套完善的工艺手法,充分显示了陶刻艺人的聪明才智。

2 紫砂陶刻的刀法

首先,刀“形”的改进。篆刻用的刻石刀一般都是较厚的平头刀,但陶刻多用薄型斜口刀。紫砂陶坯强度远远不及印石,平头厚型刀刻入陶坯切口毛糙,缺少“笔味”,而斜口薄型刀,切口整齐光滑,细如毫发的牵丝和书法中笔锋起、止、引、留的精彩细部,这种专用刀都能使之“毕露无遗”。它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在表现书法的运笔转折处,能笔意连绵地用刀尖轻轻“带”过,相当于书法用笔的“提”。而平口厚型刀在转折处只能留刀另起,这是一种生硬的“刀味”,缺少圆润的“笔味”,特别在刻行、草书时,斜口刀更是灵活多变、游刃有余。

其次,执刀方法的改进。在很多篆刻论著中阐述执刀法时总是说:执刀如执笔,其实如用执笔法执刀是很难刻好印的。印石坚硬,用这种厚型平头刀以执笔法执刀实在是有力使不上,故一般是用“紧聚五指,握刀掌中”的握刀法,篆刻大师赵伪叔、黄牧父、吴昌硕用的都是这种方法。以腕肘之力入石,自然要省力多了,还有一种常见的执刀法如执钢笔,这种方法是上两种方法的折衷,竖刻横冲都能刀刀着实,这也不失为一种较实用的执刀方法。还是已故篆刻家高石农先生快人快语:“用执笔法执刀刻印可能是文人自说……虽与篆刻家交往,但亦未见以执笔法那样执刀刻印,与有师承者谈及,亦谓‘只闻师说而未见师刻’。”

用执笔法执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陶刻用刀需用“捻管法”。而其他执刀法无法用这种刀法。在书法中也有人主张“捻管”,但更多的人不赞成“捻管”,“捻”与“不捻”各有各的道理。但在紫砂陶刻中,“捻管法”却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刻印的方法多是“以石就刀”,“无论其为横笔或侧笔,一例视同直笔,只将印石旋转,以就刀势而已。”但紫砂陶刻只能以刀就坯,如果生搬硬套、以坯就刀,那么每刻一笔就要把坯转上两圈,这样几个圈一转,这只坯件就会报废,若遇大件的坯件就更加无法下刀。要解决好这个矛盾,就只能用“捻管法”。所以陶刻用刀的刀柄都套在一个圆形的空心笔杆中,坯件不动,只要稍微捻动刀(笔)杆,就能调转刀锋的方向,以刀就坯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刀法的运用。《摹印传灯》和《再续三十五举》这两篇文章中用同样的词句几乎一字不差地这样论述篆刻的刀法:“立刀直入石使锋两面相齐,谓之正入刀;一面侧入石谓之单入刀;两面相侧入石,谓之双入刀;一刀去复一刀谓之复刀;一刀去一刀来谓之反刀;疾送不回谓之飞刀;将放而止谓之挫刀;轻举不痴重谓之轻刀;藏锋不露谓之伏刀;平若贴地谓之覆刀,直下不转旋谓之切刀;行而不知谓之舞刀;欲引不引谓之涩刀;徘徊审顾谓之迟刀。留刀者先具章法逐字完刻,补刀者短长肥瘦修饰均匀;复刀者一刀不至而再复之;冲刀者文不浑雄使之一体;平刀者平正其下使无参差。”洋洋洒洒讲了十几种刀法,对于这一堆使人眼花缭乱的名称,后人颇多微词,邓散木先生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大半谰语欺人,不足置信,学者执而泥之,必入歧途。”

紫砂陶刻把这一大堆似是而非的刀法归结为两种:即双刀正入法和单刀侧入法。可以看出它的刀法也是围绕“笔味”这个中心来设计的。双刀正入就是从墨迹两边下刀,用来表现书法中的中锋,单刀侧入是从墨迹的一边下刀,刀杆微侧,用来表现出书法的侧锋。中锋和侧锋是书法艺术中最主要的两种线条形态,上述两种方法穿插使用,足可应付自如。

3 结语

长江前浪推后浪,在新的艺术天地里,继往开来的重任已落在年青一代身上,陶刻艺人中的“精英”正在悄悄地改变自己的角色,成为具有良好素质、锐意创新的陶艺家,紫砂陶刻艺术也将变得更加充实,更加富有朝气。

上一篇:谈报纸网站的优势 下一篇:让童年充满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