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理解教育”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时间:2022-06-12 02:33:26

利用“理解教育”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所谓的“理解教育”是消除误解、增进理解,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从而获得较好发展的过程。它不是一种制度化的教育,而是一种对当代制度化教育进行补充的教育思想与一系列策略。当今实施素质教育强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它关注后进生这一弱势群体。转化后进生是当今教育难题之一,更是令广大教师头痛的问题,已引起了多方的关注,但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转化的手段与方法上,还没有认识到“误解”是导致学生后进的基本原因之一。事实上,家庭误解、社会误解和教育误解葬送了不少青少年的聪明才智与青春年华。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理解老师,学生勤学奋进;理解自己,塑造人生。由此可见,理解教育意义重大,它遵循的是先理解再施教的原则。下面我就利用“理解教育”转化后进生这一方面,谈谈做法。

理解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要善于分析他们后进的原因。实际上,后进生比一般学生更加渴望“成功”。由于现实中的后进生经常被别人忽视或被剥夺同等的竞争机会,成功体验少,因此他们有的表面上表现得与世无争,遇事冷漠,实际上比一般学生更渴望表现。调查表明,无论哪类后进生最终都可能讨厌学习,因为无穷无尽的批评与惩罚使得他们痛恨学校,痛恨老师,甚至痛恨家长,觉得读书没有意思,他们希望取得好成绩,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希望得到同学的尊重和羡慕,希望得到家长的赞赏,但日积月累的问题使他们想进步都不知从何下手,或因目标过高而难以达到,自感希望渺茫,因而通过捣乱,违反纪律,不完成作业等方式吸引老师或同学的注意。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但总体表现比较消极。自卑感加剧,一方面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盼望成功。另一方面却因其他原因事与愿违,总是失败,因而产生了强烈的无助感,在这样的自卑、自尊的矛盾斗争中煎熬着。教师们如果不了解他们,教育方式方法过于简单或不当,便很难使他们有所进步,结果便是后进生更后进。因此,教师必须先了解学生,然后针对学生厌学原因采取不同的策略施教。

1.针对怨师而厌学者,采用“动情类”策略。

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某学生因被老师批评或老师无意间误解了他,就放松学习,以此报复老师,学生这样做固然幼稚可笑,不可取,但也说明了这个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已没有了地位和威信。亲其师,信其道,欲求厌学者乐于学习,先使他喜欢要他学习的人,对后进生来说,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往往比重复千百遍的道理更动人,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与学生共情,用真诚的心面对学生,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视学生为朋友,并做学生的表率,同时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以高尚的人格力量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以身作则的品格,才能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境界。

2.针对绩劣而厌学者,采用“建功类”策略。

其实任何一个学困生都有潜能,都有长处,有闪光点,教师要以敏锐的洞察力,随时捕捉加以发扬,让学困生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对他们要多鼓励少批评,并创造让他们表现的机会和环境,大力张扬他们的个性。我班张阳同学在三年级期末考试时成绩是全班最差的,又不遵守课堂纪律,经常不完成作业,同学们都很讨厌他,科任老师也时常到班主任那儿告状。我从学生手册上发现他的体育成绩得了95分,还了解到他平时课余时间喜欢踢足球,是球队中的“头儿”。利用他渴望与老师接近,希望老师注意自己、关心自己、鼓励自己的心理,我主动接近他,在学习上帮助他,与他谈心时,有意识地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中国与哪个队比赛的情况等,还与邻班组织了一次班与班之间的足球比赛,以他为首的队员表现得非常出色,最后获胜,全班同学向他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在组建班委会时,同学们一致推荐他当体育委员。随着一次次成功的取得,他不仅改掉了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坏习惯,而且成绩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期末考试数学取得了92分的好成绩。

3.针对盲目而厌学者,采用“暗喻类”策略。

老师耐心细致地开导、引导、辅导他们,学习上帮助他们寻求良好的方式方法,同时要帮助他们端正态度,明确目标,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怎样才能学得好,学得轻松。

4.针对志弱而厌学者,采用“励志类”策略。

鼓其干劲,激其斗志,帮助其克服困难,敢于迎难而上,有勇敢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并持之以恒,直到胜利。课堂中有许多可以用于“励志类”的因素,只要教师善于挖掘,灵活运用,便能达到预想的目的。如:进行分层次教学,让他们完成那些能够完成的题目,再逐步提高要求,但跨度不要太大,教师要耐心、细致地适当予以帮助,使他们体验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喜悦。除此之外,还有因家困而厌学的,用“排忧类”策略,告诉他们家困只是暂时的,没有过不了的难关。总而言之,厌学的复杂性决定了策略的多样性,我们可以视情况而定,灵活选择多种方法进行施教。

另外,教师要善于克制自己,避免感情用事,遇事要冷静,同时要做好调查分析,以免误解学生。在这方面,我感触最深,尽管时间已过去了十几年,可至今我仍记忆犹新。

那是我刚调到实验小学的第一个学期,一次我上数学课,课中进行到小组讨论的环节,同学们非常投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巡视听取各小组的意见,当我看到最后一排的黄健同学正在聚精会神地埋头画画时,我很气愤,不由分说,将他的画纸没收了,他无奈地盯着我,委屈的眼泪哗哗地流下来。后来我从其他同学口中得知,黄健同学是想赶在第三节课上交作品参加比赛的,很显然,由于我不了解学生,态度过于粗暴简单,让他错过了参赛的机会,为此,黄健同学很长时间没理睬我,甚至拒绝学习我教的科目——数学,成绩一落千丈,我知道我犯了一次严重的错误,后悔不已。

转变后进生的方法、手段有很多,我想,如果按照“了解—理解—施教”的步骤进行,效果就会好些。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皆以理解为基础,日常生活中大人与大人之间需要理解,大人与小孩、老师与学生之间更需要理解。况且,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发展,而教师发展又是建立在对自己学生和教育的理解之上的。在这方面的理解越深刻、越准确,教师越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解教育虽然重视后进生,但同样关心其他学生,它的目的是让后进生和其他学生一道进步。我认为,善于转化后进生的教师,做其他学生的工作会更加得心应手。

上一篇:给后进生以爱的滋润 下一篇: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基础教育工作者的启示